全球小麥主產國扎堆減產 價格上漲迅猛!

最近,全球小麥價格大漲一片!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小麥主力連續期貨週二(7月31日)升至2018年以來的最高位,7月累計漲幅超過10%,主要是擔心全球主要小麥產區的產量受天氣影響下降,供應緊張。

與此同時,Euronext交易所制粉小麥期貨價格創下四年來的最高水平203歐元/噸。

圖為CBOT小麥主力連走勢,最近一段時間上漲迅猛。

全球小麥主產國扎堆減產 價格上漲迅猛!

全球小麥產量降至五年來最低水平

美國農業部最新數據顯示,2018/19年度全球小麥產量供應預估7.36億噸,最近五年首次下滑;消費量將達創紀錄的7.51億噸,高於五年平均水平4%,並超過產量;全球庫存預估在2.61億噸,低於上一年度的5%。

全球小麥主產國扎堆減產 價格上漲迅猛!

國際穀物理事會(IGC)7月底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2018/19年度全球小麥產量為7.21億噸,比早先預測值低1600萬噸,這也將是2013/14年度以來的最低水平(五年低位又印證)。因為歐盟和俄羅斯的小麥產量預測數據大幅調低。

全球小麥主產國扎堆減產 價格上漲迅猛!

全球小麥產量佔比

全球小麥主產國扎堆減產 價格上漲迅猛!

前五大小麥產量大國產量

全球小麥主產國扎堆減產 價格上漲迅猛!

全球小麥貿易量還將創紀錄!

全球小麥貿易預估將達創紀錄的1.85億噸,高於五年平均水平的7%。其中俄羅斯出口將下滑至3400萬噸,較2017/18年度下滑17%;歐盟出口將攀升18%達到2750萬噸;美國2018/19年度出口將增加至2650萬噸,較2017/18年度增加8%。

小麥主要出口國佔比

全球小麥主產國扎堆減產 價格上漲迅猛!

小麥主要進口國佔比

全球小麥主產國扎堆減產 價格上漲迅猛!

這些小麥大國一個個產量下降!!

第一號大國,歐盟

歐盟和黑海地區今年小麥產量的最大敵手——高溫乾燥天氣。

美國農業部預計歐盟小麥產量將從1.494億噸減少到1.45億噸,而俄羅斯和烏克蘭小麥產量將減少2.63%,為9250萬噸。

國際穀物理事會的產量預估更低!!IGC預計2018/19年度歐盟小麥產量為1.399億噸,低於早先預測的1.473億噸,因為前四大小麥生產國法國、德國、英國和波蘭的小麥產量數據均下調。

戰略穀物公司的產量預估還要更低!!!其中德國小麥產量預測數據降至約2000萬噸,是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當時報告公佈巴黎小麥期貨價格上探200歐元/噸,而倫敦小麥期貨價格創下五年新高。這也是戰略穀物公司兩週內第二次調低歐盟小麥產量預測數據。目前的產量數據將是六年來首次低於1.3億噸,相比之下,7月12日的預測為1.324億噸。

第二號大國,中國

我們自己國內的情況既清楚又不清楚。今年小麥收穫期間,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部分地區遭遇大風、連續陰雨等災害天氣,小麥大面積倒伏,出現穗上萌動、發芽、黑穗等現象,超標小麥數量多。雖然統計局表示2018年小麥產量2567億斤(1.28億噸),比上年減少62億斤,下降2.4%。業內都知道具體今年產量下降和質量降低,但各大諮詢機構對產量的降幅沒有一直口徑,所以今年抓好優質糧源為王,市場化運行的小麥更能反映供需的現狀。

中國今年很可能需要進口小麥用於摻混,調劑品種餘缺。由於澳大利亞小麥產量下滑,而美國小麥需要加徵關稅,所以中國很可能從加拿大及周邊鄰國進口小麥。美國農業部將2018/19年度中國小麥進口量上調50萬噸至450萬噸。

第三號,印度

2018/19年度印度小麥產量預估9700萬噸,較上年產量高位9851萬噸下降1.5%。但國內消費量預估高達9800萬噸,庫存1230萬噸,較上年下降6.8%。

表:印度小麥供需分析(單位:萬噸)

全球小麥主產國扎堆減產 價格上漲迅猛!

第四號,俄羅斯和黑海

全球頭號小麥出口國俄羅斯,諮詢機構SovEcon公司此前表示,小麥單產將降至三年來的最低水平。

分析機構UkrAgroConsult將烏克蘭小麥產量預測數據下調80萬噸,為2470萬噸。

諮詢機構Agritel稱,大西洋到烏拉爾地區的小麥作物日益令人擔憂,當地收成非常讓人失望,尤其是歐洲北部以及黑海地區。從保加利亞到俄羅斯中部地區的降雨目前造成尚未收穫的小麥麥粒發芽,這些小麥可能不適於加工麵粉。烏克蘭約有三分之一左右未收穫的小麥將降為飼料等級。

第五號 美國

美國小麥質量委員會組織人員最近對春小麥產區進行實地考察,考察人員預計北達科他州南半部以及與南達科他州交界處的硬紅春小麥單產低於平均水平。因為炎熱天氣影響到小麥作物生長。一位分析師稱,這與作物評級以及美國農業部7月份預測數據形成鮮明的對比。

圖:美國小麥庫存下降

全球小麥主產國扎堆減產 價格上漲迅猛!

放眼全球,迴歸國內。

目前國內小麥處於消費淡季,價格弱勢穩定難以向上突破,但這只是政策主導市場化收購第一年的暫時表現。

中長期看,全球小麥產量3年來最低,主要出口國庫存消費比大降,加之國內小麥減產降等、中國對美國小麥實施25%的加徵關稅政策,國際小麥價格上漲對我國國內市場影響將在今年後市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