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第一天團的深圳首秀

英伦第一天团的深圳首秀

文:左 馳

今晚(6月10日)在深圳音樂廳,目前由柏林愛樂樂團即將離任的現任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西蒙·拉特爾爵士(Sir Simon Rattle)執掌帥印的倫敦交響樂團(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在樂團首席客座指揮意大利人賈南德雷亞·諾塞達(Gianandrea Noseda)的率領下訪華,蒞臨深圳音樂廳演出一場。

英伦第一天团的深圳首秀

今晚上半場的音樂會以拉威爾《西班牙狂想曲》開場,作品一開始隱秘的音樂氛圍,以及法國印象派音樂作品那特有的詭譎色彩感直接撲面而來。臺上樂隊的單簧管聲部首席Solo,樂隊首席Solo,巴松管聲部首席Solo接踵而至,該曲對樂隊管樂各聲部的音色特點把握到位,展現出典型拉威爾式的配器精巧的豐富音響。

從作品的現場演繹中可見這支樂團的各聲部實力相當均衡,幾乎沒有明顯的技術軟肋。音響效果上呈現出穩定而平衡,音色變化上表現出細膩而考究的特質。尤其是臺上樂隊長笛聲部首席的獨奏段落可圈可點,而裝著弱音器的樂隊小號和長號聲部,則構成了拉威爾作品實現朦朧、迷離之音色營造的關鍵秘訣。

從整體上看來,這支老牌英倫天團針對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時期法國印象派音樂作品的風格把握頗得玩味,完全是一派收放自如、盡在掌握的藝術氣象。在音樂的演奏上層次分明,現場的音浪一層一層地疊加累積著席捲而來。單單第一曲便已經能夠充分感受到臺上樂隊的賣力演奏,還有作為臺上指揮諾塞達的用心執棒。

英伦第一天团的深圳首秀

緊接著,今晚上半場的第二首作品是由著名美籍猶太裔鋼琴家葉菲姆·布朗夫曼(Yefim Bronfman)擔任獨奏的貝多芬《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簡稱“貝三”),暱稱“Fima”的布朗夫曼,素以其雷霆萬鈞的鋼琴觸鍵而聞名於世。

英伦第一天团的深圳首秀

筆者早在10年前就已經在香港見識過他跟時任總監薩洛寧帶隊的洛杉磯愛樂樂團現場合作的柴可夫斯基《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那次他在鋼琴演奏上所呈現出的宏大氣魄,可謂令筆者驚為天人。

“貝三”一上來,臺上樂隊的整體絃樂聲部音色盡顯厚重和靈敏,再度令筆者刮目相看。Fima在鋼琴獨奏進入之時,就是一段快速的琶音,他那碩大的身軀之下流淌出綿密、流暢的細膩琴聲。

“貝三”的次樂章,Fima基本依靠平鋪直敘的淡雅觸鍵,並沒有太多華麗的獨奏音色變化作為裝飾和點綴。

“貝三”的末樂章,Fima無縫對接般地經由次樂章直接進入,他今晚的鋼琴觸鍵在力度上有別於他慣常的力拔千鈞,琴音從他的指縫當中潺潺流出,不顯山不露水的現場表現裡透著其悠然自得的大師氣度。

在幾度連續的返場謝幕之後,Fima為今晚熱情的全場深圳音樂廳觀眾慷慨加演了一首肖邦著名的《離別》練習曲。

今晚下半場的重頭戲是拉威爾配器的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這部常演常新、經久不衰的經典作品,從來都是外國樂團在各路海外巡演當中熱衷於選擇的主打曲目,作為倫敦交響樂團自然也不例外。

縱觀整部作品,臺上樂隊的絃樂聲部勢不可擋,管樂各聲部也都有著水準之上的出眾發揮。作為指揮的諾塞達並未一昧強調作品絢麗多彩的音響效果,而是旨在挖掘出作品的縱向深度和橫向廣度,今晚這部作品的豐富內在情感被源源不斷地展現了出來。

最後,在柴可夫斯基歌劇《尤金·奧涅金》(Eugene Onegin)裡“波羅乃茲”舞曲(Polonaise)的加演中,諾塞達和倫敦交響樂團圓滿結束了本場音樂會。

英伦第一天团的深圳首秀

▽ 6月9日,LSO抵達深圳

英伦第一天团的深圳首秀
英伦第一天团的深圳首秀英伦第一天团的深圳首秀
英伦第一天团的深圳首秀英伦第一天团的深圳首秀
英伦第一天团的深圳首秀

長按讚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