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梦青少儿编程:孩子熬过高考之后,下一个独木桥是什么?

前几天和单位的钱博士闲聊,她已经快七十岁了,精神很好,醉心学术,是单位返聘回来的技术顾问。

聊起了她1978年参加高考的事,那是全国十年来第一次恢复高考,她说当时没有补习班,也没有什么资料,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复习,很多人只能借来中学课本,白天上班,晚上看书。

回想青葱岁月,她感慨当年真的是知识改变命运,还结合自身实例告诉我努力是最重要的。

我佩服钱博士,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纵然已经结婚生子,仍然不忘自我提升,也认同努力的重要性。

傲梦青少儿编程:孩子熬过高考之后,下一个独木桥是什么?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恐怕单一的努力已经远远不够了。

01、他叫熊轩昂,是2017年北京高考的文科状元。

去年此时,在考生们填报志愿的忙乱中,他有关高考的采访视频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火遍网络。

这段极为“扎心”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支持者感叹他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见识,反对者则愤怒与他对于农村考生的“瞧不起”于是在网上对他进行谩骂与攻击。

其实,他说的话虽然不无偏激与年少意气,但也不无道理。

傲梦青少儿编程:孩子熬过高考之后,下一个独木桥是什么?

生活在同一个国家,面对同样的制度,同样的年纪,仅仅是因为出身不一样,不同的孩子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比如,在《极限挑战》最近一期里闪闪发光的小女孩侯媛丽。

这期节目是走进桂林的东升村,与那里的留守儿童一期度过美好的三天。在这一期的录制中每个人都认领了一个留守儿童,完成他们的心愿。

黄渤认领了一个小女孩叫做侯媛丽。在节目中这个女孩学习好,热情开朗,既不像张艺兴那个孩子内向也不像孙红雷那个孩子叛逆,看起来是性格最好的孩子。

别看这个女孩年龄小,做饭,背柴样样都会。此外她还是一个资深舞蹈爱好者,劈叉下腰不在话下,最爱跳鬼步舞,而且是自学成才。

侯媛丽说她是先扶着门练,然后扶着墙壁一点点下去,真正练过舞蹈的人都知道那有多难。

傲梦青少儿编程:孩子熬过高考之后,下一个独木桥是什么?

可是,碍于出身、限于山村里贫乏的教育,很难说这个小姑娘将来会不会走出大山,更别提有没有机会学习舞蹈。

其实自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后,当时中国人受过良好教育、最具优势的职业群体中,农村人口的比例并不低。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曾给出过一组数据,在1953年至1993年间,约有超过40%的教育精英是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农子弟。

但是,1994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超过50%的教育精英来自于各地区的有产家庭,以及特定的重点高中。

而在小升初和初中升高中的分流,城乡孩子受教育的差异就已经开始明显,大部分农村学生的求学路在初中之后就停下来了。

据“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的调查,

中国农村学生初中毕业后辍学率高达53.3%,

7.4%的普通高中生在毕业之前辍学,

职业高中生的辍学率更是高达32%,

而贫困则是农村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知名学术杂志《中国季刊》(TheChinaQuarterly)研究显示,

城市孩子上211大学的比例是农村孩子的12倍,

上985大学的比例则是14.5倍,

到清华、北大两所顶尖大学时,城乡间的差距达到了惊人的43倍。

可以说,对于北京、上海的孩子来说,考上好大学是件“水到渠成”的事,但中国农村的孩子还在为一所普通大学的名额苦苦挣扎。

02、很多年前,著名西班牙画家戈雅收徒弟的条件是这样的:

傲梦青少儿编程:孩子熬过高考之后,下一个独木桥是什么?

“聪明但贫穷的学生,不要学费我也收;

又笨又穷的学生我不要;

有钱但笨的学生我也收,毕竟他们的学费能够供养第一类学生;

至于聪明且有钱的学生,我到现在还没碰到。”

如果戈雅活到现在,估计会如愿碰到这么一批既优秀又有钱的“优质生源”。

这世界,对于只会靠汗水来奋斗的人们来说,显得越来越残酷了,资本、信息、家庭,正在铸造越来越高的成才门槛。

上海崇明中学,组织高三学生“高考冲刺100天誓师大会”——让学生在操场上做6道题,如果符合题目里的情况,就可以前进6步。

站在起跑线起点的六个问题

▼父母是否都接受过大学教育?

▼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功一门特长?且目前还保持一定水准?

▼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家教?

▼是否有过出国旅行的经历?

▼父母是否承诺送你出国留学?

▼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一直在亲友面前夸耀你的?

6道题目过去,现场的学生们已经站成了“立”字型,梯队明显。有人一路领先,有人却停留原地。

如果按现在的距离为各自的起点,已经有不少学生比同龄人领先不少。

然而这些领先的优势和这些孩子们并没有关系,他们之所以比别人站在前面,靠的是父母创造的优势。

都说生命平等,但大家开始的起跑线是不平等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人就出生在罗马。

“知识改变命运,拼搏成就未来。”曾经是激励一代人学习的口号,现在似乎失去了激动人心的力量。

03、更要命的是,等不少孩子过五关斩六将冲过高考的独木桥,甚至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后,他们还会发现一座名为“人工智能”的新大山在等着他们。

傲梦青少儿编程:孩子熬过高考之后,下一个独木桥是什么?

毋庸置疑,AI可以帮助我们分担很多重复性的繁重劳动,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像物流行业的无人仓库,银行的智能柜员,安防领域的人脸识别监控等,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你能想象人工智能可以写诗、作画、编剧本、创作音乐、剪辑电影宣传片甚至提供广告创意吗?

是的,在这些我们自己最自豪的领域中,人类的创造力正在被人工智能挑战。

俄罗斯的一款手机软件Ostagram,却利用DeepDream将两张图片合二为一,合成后效果令人惊艳,可以称之为艺术通过科技的二次创作。

2016年,智能作诗机器人“编诗姬”通过包含超过5w首唐诗的汉语言数据库,可以在三秒内作一首七言或五言诗,甚至还可以进行填词作诗。

2016年2月,利用人工智能撰写的小说《计算机创作小说的那一天》通过了日本“星新一”文学奖比赛的初审。

2016年上映的科幻电影《摩根》(Morgan),其宣传片由IBM的人工智能系统Waston所制作,制作过程全程没有人工参与。

而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人工潮的同时,一些孩子成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创造者,另一些孩子成了消费者。

正如本文开篇所提,教育分层已然是事实,一个山村小学的孩子和北上广深富家子弟的学校,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一定是不一样的。

山东学子马舜喆从六岁开始学习编程,利用课余时间开发了5款苹果手机应用程序。现在17岁的他,已经成为了IOS苹果软件工程师。

毛嘉怡在第34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以第七名的优异成绩拿到了金牌,被直接保送清华大学。

尤马(YumaSoerianto),墨尔本的10岁亚裔小男孩,现读小学五年级,在YouTube开设了一个叫“Anyonecancode”的频道,通俗易懂的教大家如何学习编程。

夺得“雨果奖”的作品《北京折叠》中,未来的北京市被划分为三个空间,在底层第三空间的人,人数最多,但被分配到的时间最少——每天只有8小时。他们中的大部分,从事着垃圾分解工作,主人公老刀就是其中之一。

傲梦青少儿编程:孩子熬过高考之后,下一个独木桥是什么?

对于自己的命运,第三空间的“老刀们”不仅无暇顾及,甚至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我们曾经都以为,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会越来越平等,所有的信息和知识通过互联网都变得触手可及,但是到了现在我们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的。

比方说,社会上的精英们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极大的加速了自己的成长速度,不断的完善自己,反而增大了与其他人的差距。

而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的长足进步,基本也将不需要底层的劳动力。

最可惜的是,有能力让自己的孩子跑到第一梯队去的家长,现在还并未意识到教育分层的现实,也并没意识到编程的重要性。

那么问题来了,你希望你的孩子做AI时代的创造者,还是消费者呢?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道理谁都懂,可是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的,毕竟是少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