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21日啓幕

7月21日,以“保護·傳承·轉化·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為主題的首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拉開帷幕。整個活動將於7—9月間在太原、忻州、晉城、臨汾四市分階段舉行。這是記者從山西省政府新聞辦7月18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的。

本屆非遺博覽會由山西省文化廳、山西省旅發委、山西省工美集團共同主辦,是2018年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文化領域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也是山西各級文化主管部門、非遺傳承人群以及長期關心、關注和支持非遺工作的社會各界的一個夙願。目前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此次非遺博覽會呼應“文旅融合”,以“要加快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的目標為要求,致力於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加快非遺進景區步伐,所以在展區設置上,此次博覽會突破了傳統展會的布展模式,創新性地將展會直接辦在三大旅遊板塊的代表性景區,分別選取了雁門關、司徒小鎮和壺口瀑布三個點開展重點活動。在時間選擇上,主要安排在暑假出行旅遊高峰,更方便親子游、全家遊的群眾觀看、參與,讓“詩和遠方走到了一起”。同時,博覽會還增強了展會的交易合作功能,激活展會市場化運營的新引擎,為合適駐場銷售、駐場展演的非遺項目與景區牽線搭橋,推動項目在景區紮根,與景點聯姻,促進雙方長期交流合作。

據瞭解,截至目前,山西省進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的項目有116項,代表性傳承人150人,項目保護單位168個,位列全國第三。進入省級非遺代表性名錄的項目537項,代表性傳承人815人,保護單位942個。本屆非遺博覽會選取了展示類項目文化含量高、展銷類項目實用性好、展演類項目觀賞性強、技藝類項目參與度高的國家級、省級200餘個非遺項目。比如在“長城博覽”板塊的忻州市雁門關景區,將舉辦傳統武術表演,組織形意拳、心意拳、洪洞通背纏拳、文水長拳等項目展演,既強身健體又各具特色;《巧手匠心》傳統手工藝作品及中藥炮製技藝產品展,包含了漆器、瓷器、鐵器、石雕、磚雕木雕和龜齡集、定坤丹、安宮牛黃丸等項目,都和群眾生活日用息息相關;在“大美太行”板塊的晉城市司徒小鎮,將舉辦《山西味道》互動展銷,晉酒、晉醋、晉面、特色小吃等項目集體亮相,讓遊客充分體驗“舌尖上的山西”,留下獨特的“山西記憶”。可以說,本屆非遺博覽會是好山好水好景緻、好看好玩好心情,將全方位地展示我們非遺文化大省的魅力。

本屆非遺博覽會力求展演、展示、展銷兼容,靜態與活態並舉。在壺口瀑布景區,博覽會組委會組織了“黃河之魂”《盛世鼓舞》鑼鼓展演,《黃河情韻》吹打樂展演,《歌動黃河》民歌展演,在晉城舉辦《梨園新秀》山西省青年戲曲演員展演、《歌頌新時代》曲藝新創節目展演等,以豐富的演出活動為山河增色,為遊客帶來超值的旅遊體驗。在晉城司徒小鎮《太行風情》傳統美術展銷活動中,博覽會特別設計了方便遊客參與體驗的項目,比如麵塑、泥塑、剪紙、刺繡、磚雕、木雕等,希望大家能帶著孩子走進博覽會,親眼、親手接觸非遺,讓下一代感受到融入人類智慧、才藝和創造力的非遺項目,在心靈中種下非遺的種子,種下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此外,博覽會在太原展區將舉辦《非遺即生活》非遺文創產品展,依託省內文創企業、文博單位、設計機構,展出一批具有實用性和市場前景的文化創意產品,也將較為全面地展示山西非遺融入群眾生活、消費、娛樂和文化創意產業的成果。

(本報記者 鄭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