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1日启幕

7月21日,以“保护·传承·转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为主题的首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拉开帷幕。整个活动将于7—9月间在太原、忻州、晋城、临汾四市分阶段举行。这是记者从山西省政府新闻办7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本届非遗博览会由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旅发委、山西省工美集团共同主办,是2018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是山西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非遗传承人群以及长期关心、关注和支持非遗工作的社会各界的一个夙愿。目前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此次非遗博览会呼应“文旅融合”,以“要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为要求,致力于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快非遗进景区步伐,所以在展区设置上,此次博览会突破了传统展会的布展模式,创新性地将展会直接办在三大旅游板块的代表性景区,分别选取了雁门关、司徒小镇和壶口瀑布三个点开展重点活动。在时间选择上,主要安排在暑假出行旅游高峰,更方便亲子游、全家游的群众观看、参与,让“诗和远方走到了一起”。同时,博览会还增强了展会的交易合作功能,激活展会市场化运营的新引擎,为合适驻场销售、驻场展演的非遗项目与景区牵线搭桥,推动项目在景区扎根,与景点联姻,促进双方长期交流合作。

据了解,截至目前,山西省进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的项目有116项,代表性传承人150人,项目保护单位168个,位列全国第三。进入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的项目537项,代表性传承人815人,保护单位942个。本届非遗博览会选取了展示类项目文化含量高、展销类项目实用性好、展演类项目观赏性强、技艺类项目参与度高的国家级、省级200余个非遗项目。比如在“长城博览”板块的忻州市雁门关景区,将举办传统武术表演,组织形意拳、心意拳、洪洞通背缠拳、文水长拳等项目展演,既强身健体又各具特色;《巧手匠心》传统手工艺作品及中药炮制技艺产品展,包含了漆器、瓷器、铁器、石雕、砖雕木雕和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等项目,都和群众生活日用息息相关;在“大美太行”板块的晋城市司徒小镇,将举办《山西味道》互动展销,晋酒、晋醋、晋面、特色小吃等项目集体亮相,让游客充分体验“舌尖上的山西”,留下独特的“山西记忆”。可以说,本届非遗博览会是好山好水好景致、好看好玩好心情,将全方位地展示我们非遗文化大省的魅力。

本届非遗博览会力求展演、展示、展销兼容,静态与活态并举。在壶口瀑布景区,博览会组委会组织了“黄河之魂”《盛世鼓舞》锣鼓展演,《黄河情韵》吹打乐展演,《歌动黄河》民歌展演,在晋城举办《梨园新秀》山西省青年戏曲演员展演、《歌颂新时代》曲艺新创节目展演等,以丰富的演出活动为山河增色,为游客带来超值的旅游体验。在晋城司徒小镇《太行风情》传统美术展销活动中,博览会特别设计了方便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比如面塑、泥塑、剪纸、刺绣、砖雕、木雕等,希望大家能带着孩子走进博览会,亲眼、亲手接触非遗,让下一代感受到融入人类智慧、才艺和创造力的非遗项目,在心灵中种下非遗的种子,种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此外,博览会在太原展区将举办《非遗即生活》非遗文创产品展,依托省内文创企业、文博单位、设计机构,展出一批具有实用性和市场前景的文化创意产品,也将较为全面地展示山西非遗融入群众生活、消费、娱乐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

(本报记者 郑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