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萬山臨牀指導治療焦慮抑鬱

跟隨郝老學習一年,在跟師抄方的過程中發現就診病人多以焦慮抑鬱患者居多,可達到總就診人數的80%。

這個數字警示了我們,目前患有此病的人群是多麼的龐大。焦慮抑鬱患者的數量逐年增高,並且患病年齡越來越小,這迅速增加的數字意味著什麼?為什麼這樣的病人越來越多?

病因多種多樣,我認為從三方面看這個問題,第一是疾病造成:通常自身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病痛困擾下便會產生焦慮抑鬱情緒。比如我之前的一個病人,慢阻肺多年,常年處於缺氧狀態,稍微活動一下都有可能發病,每次發病都憋氣欲死,必需應用激素和解痙平喘類藥物才能緩解。每次被搶救時都會發火,護士入壺稍稍慢一點、醫生來得遲一點都會引來一通謾罵。他說每次發病的時候憋得馬上就要死了,太痛苦了。自己每天都怕再發病,怕得要命,真不想活了,太受罪。但是又怕死,每經歷一次發病時的痛苦都會有瀕死感。所以他時常疑神疑鬼,敏感多思,緊張恐懼。還有一個心臟支架術後的病人,自從手術後,每天入睡非常困難,尤其是面朝牆壁的時候就會感到氣悶難當,呼吸急促。好像牆壁朝他全身壓迫而來,讓他無比煩躁,常常朝家裡人無緣無故的發火,害的老伴和子女都擔心害怕,小心翼翼,家庭氣氛非常沉重。這些慢性病人真的很痛苦,每天都要受到疾病的折磨,這種折磨是我們常人無法體會的,他們很脆弱,他們又很堅強,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漸漸的會喪失理性,性情變化。他們應該得到家人和社會的更多關心與理解,同時他們自己也應更積極的調整心理狀態,這樣才會有助於身體狀態的恢復。

郝萬山臨床指導治療焦慮抑鬱

第二就是環境因素:現今社會進步的速度要求人們要保持高度的適應能力,而在這物慾橫流,道德缺失的社會大環境下,沒有了信仰,人們容易迷失自我,為了牟利而不擇手段。工作、學習壓力巨大,家庭負擔巨大,慾望膨脹,心理承受能力差,禁不起外界的刺激。因此造成了這種病理性情緒,甚至形成一種疾病。我的一位病人從小品學兼優,是老師和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到哪裡都受到讚美和重視,家裡人也從來沒有讓他做過一點家務,受過一點苦。自從工作以來,與同事和領導之間的關係處理得非常緊張,在社會中對於人才的評判標準不僅僅是品學兼優,還要有高情商支撐的社交能力。因此,同事和領導的一句批評或者負面的話會讓他心神不寧,茶飯不思,徹夜難眠。甚至極度抑鬱,患上了社交恐懼症,認為自己這麼優秀,而時不待我,肯定是自己生錯了年代,而產生輕生的念頭。而本身焦慮抑鬱是人類與環境做鬥爭及生存適應中發展出的一種基本人類情緒。應激狀態下適度的焦慮和抑鬱情緒會帶來積極作用,但是過度的焦慮和抑鬱會給身體上以及社會造成影響。

郝萬山臨床指導治療焦慮抑鬱

第三是體質因素:在同一種環境下,在同一種刺激下,為什麼有的得病,有的就不得病呢?這是由於我們存在於基因中的先天稟賦不同而對不同的外界刺激產生不同的反應。這種心理疾病會帶來什麼樣的危害呢?頑固的睡眠障礙,表現在入睡困難、早醒、睡眠節律紊亂、睡眠質量差等方面。肌肉強度低,疲乏困倦,勞動能力下降,甚至喪失勞動能力。消極的思想,悲觀自責,或者恐懼害怕,脾氣大,容易造成爭吵甚至暴力事件等等。往往因為心情鬱結日久,而造成軀體上不適症狀,比如:胸悶心悸、頭暈頭痛、乏力睏倦、失眠健忘、胃腸道不適、便秘或者腹瀉。長期受到精神與軀體的雙重摺磨,有一部分人會產生自殺和輕生念頭。因此焦慮抑鬱症的危害是巨大的,不但成為了個人的健康問題,還會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郝萬山臨床指導治療焦慮抑鬱

面對疾病我們更多時候是無能為力,面對社會、家庭的壓力我們無所適從,面對體質以及先天稟賦我們不能選擇,但是調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困難困苦是我們可以控制的。郝老經常說一句話“心要靜,身要動”,這簡單的六個字就詮釋了這個疾病的最核心問題:平息心理波動,提高自身體質就可以做到預防和治療這個疾病。心境平和,不喜不悲是種境界,是種修行。身體健碩,筋骨強健是種態度,是種方式。兩者合而為一,可以抵禦大部分病邪。我們要學會用智慧解決問題,而不要用情緒去處理事情。心靜則身安,身安則體健,心安體健則百病少生。動能生陽,陽氣通達,代謝流暢,身體就會健康。克服了心理因素,改善了體質因素,就能避免疾病因素。截斷了病因,就能徹底的預防這個疾病,並能夠延緩現有疾病的病勢發展。再配合藥物治療,調理身體機能,自然能夠痊癒。

郝萬山臨床指導治療焦慮抑鬱

郝萬山臨床指導治療焦慮抑鬱

郝萬山老師批閱意見

1.月記對抑鬱、焦慮等疾病的發病率、外在因素、體質因素、症狀表現和危害,已有初步瞭解或一定深度的認識。觀察仔細,並能結合自己的臨床案例分析焦慮抑鬱的成因,很好!

2.對這類疾病的中醫辯證治療思路,選方用藥的方向,尚需進一步認識。

3.建議對中醫經典“身心相關”的理論進行溫習、整理、挖掘和研究。為治療精神疾病和心身性疾病奠定理論基礎。

4.“心境平和,不喜不悲是種境界”,“心境平和”是我一直倡導的,“不喜不悲”我不提倡。我提倡的是: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沒樂找樂等四個快樂。常講的是,時時刻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心花怒放的感覺。請周大夫再仔細體會。

郝老師非常用心的修改我們的心得,經常給予我們適當的建議和鼓勵,使我們的理論水平不斷的提高,病人治癒率越來越高。郝老師是名師,更是明師,永遠支持著我們,給我們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給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希望大家都能和我一樣,有能夠向郝老師學習的機會。初級班歡迎你們的加入!

如果想繼續探索中醫知識,繼續聽郝老師的課,請參加2018年8.31-2019.1.15日為期四個月實時語音互動直播班

自述:我是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的醫生,有幸於2015年成為郝萬山老師的學術繼承人,建立了正式的師徒關係。我們不但需要跟師學習,還會接受定期的考核,總結名老中醫經驗的同時,寫出自己的體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希望把我跟師以來所有的親身體會與眾學員們一起分享。本著這個目的,我會陸續把郝萬山名醫傳承工作站學術繼承人的月記、醫案、讀書心得在此展示出來,讓大家跟隨著我們的心路歷程,見證郝老師的教學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