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建未来|首届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

未来的国际化教育是怎样的?国内国外的教育专家对未来教育做了哪些畅想?BTV北京客小编曾采访过向日葵国际高峰论坛,介绍人工智能等趋势对国际化人才的提出的新要求。详情请点击—— 未来,我们的孩子将面临什么挑战?

当下未来教育对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2018年5月,由顶思TopSchools主办,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承办的首届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顺利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育建未来——国际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来自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UCL)、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外国语大学等近50名重磅嘉宾齐聚一堂,就世界教育创新与变革浪潮下国际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未来发展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育建未来|首届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
育建未来|首届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

择校,要考察学校的哪些方面?师资力量是绕不开的话题。当下国际化学校的发展也受到了人才短缺的困扰。如何推进多元化优质教育发展,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理解课程,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育建未来|首届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致辞。王校长提出了自己的三个观点:

1、“国际学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教育一定要立足于服务本国教育的发展,同时将国际课程进行一些本土化的调整;

2、无论是学习哪国的教育课程,我们都要深刻地理解每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背后的动机,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教学创新;

3、作为国际学校的老师,要站在全球的角度、跨文化的角度去深刻地思考、领会教育。

育建未来|首届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

主旨演讲中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教育顾问Liz Taylor发表演讲“我们应如何打造自己的21世纪新教师”。

Liz教授提出当前教师和学习者面对的三大挑战——“change”、“complexity”、“interrelationship”。Liz教师分享了国外的最新研究,提出21世纪教师应有的标准。

育建未来|首届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交流处处长王燕女士发表了“国际教育视野下的核心素养培养与评估”演讲,分享她在多年工作经验中的所学和所思,以及在三次国际组织和项目的工作中所看到国际核心素养。王燕女士认为基于素养的课堂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育建未来|首届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

海淀凯文学校学术校长王实以“世界需要领导者还是追随者”为题,就领导力的内涵与培养发表了演讲,同时他也认为,每个人在做领导者之时,他在其他方面也是追随者。当你成为一个优秀的追随者,也就证明你在其他领域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育建未来|首届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

在圆桌论坛的讨论环节由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教育顾问Liz Taylor、亚洲协会副会长&全球教育中心主任Anthony Jackson、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交流处处长王燕女士、荟同学校深圳校区校长沈献章以及顶思联合创始人徐康乐女士共同参与。论坛主题为“如果设计一个学校创新指数,应该有哪些重要指标?”

如何量化创新的指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估?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Liz Taylor与Anthony Jackson提到了目前教育创新的现状,以及学校各方应如何努力培养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

王燕女士认为创新一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有创造性的工作来实现创新。不管什么样的课程,对学生来说要容易学习、喜欢学习以及有效学习。沈献章校长也向大家介绍了荟同学校在中西课程融合中不同方面的创新。

育建未来|首届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

如果您对各位专家的分享有兴趣,请持续关注BTV北京客微信公众号,小编近期将整理大咖们的讲座内容,跟大家分享。

育建未来|首届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