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主題引各路資金布局 六股大單搶籌

機構看好國企改革主題 逾13億元大單追捧32只潛力股

本週以來,儘管滬指表現低迷,但場內資金對於個股的短期炒作熱情未減,賺錢效應相對凸顯,尤其是央企改革、地方國資改革等主題品種韌性十足,149只國企改革概念股期間表現跑贏大盤(上證指數同期下跌1.71%),佔比逾四成,其強勢表現吸引了各路資金的重點佈局。

個股方面,本週以來,有62只概念股股價實現逆市上漲,岳陽興長、大慶華科、鳳凰光學、銀寶山新、晉西車軸等個股周內累計漲幅均達到10%以上,另外,中遠海科、祁連山、東方鋯業、金自天正、中遠海特、西昌電力、天音控股、湖南天雁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也均逾5%,盡顯強勢。

資金大量湧入成為國企改革概念股強勢崛起的重要支撐。數據統計發現,本週以來,有32只國企改革概念股備受大單資金青睞,均超1000萬元,合計大單資金淨流入達到13.05億元。具體來看,中國中車、中國鐵建、建設銀行等3只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均在1億元以上,招商蛇口、農業銀行、寶鋼股份、招商銀行、岳陽興長、中遠海科、祁連山、中遠海特、長江電力、華貿物流、中國石化和中國交建等12只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淨流入也均達到3000萬元以上。另外,包括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鐵龍物流等在內的17只個股周內吸金也均逾1000萬元。

經過本週以來的大幅反彈後,國企改革概念股估值有所修復,但國企改革板塊估值依舊處於低位,截至昨日,國企改革板塊最新整體動態市盈率為27.47倍,板塊內共有185只個股最新動態市盈率低於這一水平。其中,有31只個股最新動態市盈率不足10倍,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和投資價值,值得關注。

事實上,國企改革板塊上市公司業績表現改善明顯,截至昨日,已有19家公司披露了2018年中報,報告期內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公司達到10家,佔比逾五成。其中,廣宇發展、華能國際2家公司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翻番。除此之外,還有150家公司公佈了中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達到96家,佔比64.00%。其中,*ST佳電、沙隆達A、中核科技、天山股份和深康佳A等5家公司預計2018年中報淨利潤同比增幅均達到10倍以上,顯示出較高的成長能力。

板塊的後市配置機會備受機構認可,太平洋證券表示,國企改革對於國家,既能夠發揮拉動國內經濟,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又能夠增強國際競爭力,為開展國際貿易打下良好基礎;對於企業自身,改革既能夠優化管理決策能力,推進現代化企業治理,又能夠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達到效用最大化。從資本市場來看,國企改革將是可以持續較長時間的投資主題。

想獲得最快行業機會,請關注必達快訊m.bida24.com

||##PG##||

國企改革主題引各路資金佈局 六股大單搶籌

沙隆達A(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沙隆達A2018年半年報業績預告點評:全球農化市場景氣上行,看好公司長遠發展

沙隆達A 000553

研究機構:光大證券 分析師:裘孝鋒,趙乃迪 撰寫日期:2018-07-16

事件:公司發佈2018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22.92-24.81億元,其中包括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相關的一次性資本利得的影響,對應二季度單季利潤2.6-4.5億元。

點評:

1)歐元套期干擾業績,長期盈利不受影響。

公司預計2018年上半年利潤較2017年半年度備考合併淨利潤略有下降,主要是由於歐洲農業季節縮短以及歐元套期頭寸的負面影響,該影響正常年份不會存在。公司得益於差異化產品方案和先進的全球研發、生產能力,核心競爭力顯著,長期業務能力穩定。如果排除歐元套期的影響,預計與2017年實現的歷史最高業績持平。

2)農化行業集中度提升,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公司在全球作物保護行業綜合排名第六,非專利農藥行業排名第一,合併後盈利能力顯著增強。全球範圍來看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預計未來隨著環保趨嚴等政策的影響,公司作為行業龍頭將充分受益。

3)原油進入中高油價時代,農藥市場穩步回暖。

受伊朗禁運、委內瑞拉原油供應下滑等因素影響,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球原油剩餘產能不足,有望降低到歷史低位,原油進入中高油價時代。隨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高位,有望帶動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價格上行,進而擴大全球農作物種植面積,將對農藥市場景氣延續形成有力支撐。

投資建議。

我們維持對公司18-20年的盈利預測,對應18-20年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1.41、20.08、24.55億元,EPS分別為1.28、0.82、1.00元。剔除一次性項目影響後,我們對於18年經營性淨利潤預期仍為19.63億元。我們維持目標價18.40元/股,維持“買入”評級。

||##PG##||

國企改革主題引各路資金佈局 六股大單搶籌

天山股份(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天山股份:供需格局向好,關注二季度需求啟動

天山股份 000877

研究機構:光大證券 分析師:陳浩武,師剋剋 撰寫日期:2018-03-26

報告期內業績同比增長165.5%,EPS0.25元

2017年1-12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0.8億元,同比增長41.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6億元,同比增長165.5%,每股收益0.25元;單4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5億元,同比增長56.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4891萬元,單季每股收益-0.06元。利潤分配方案: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80元(含稅)。

17年新疆固投和房投增速分別為20.0%和12.4%,較16年上升25.1和20.0個百分點;水泥產量4496萬噸同增10.4%,較16年上升16.1個百分點。受環保和全面取消低標號水泥影響,水泥均價較16年大幅提升。另外,公司17年計提4.5億元資產減值損失(關停低效生產線/礦粉業務經營惡化),若不考慮此項影響,公司業績增速更高。

毛利率上升,費用率下降,業績彈性凸顯

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29.0%,同比上升7.5個百分點;銷售費率、管理費率和財務費率分別為4.2%、7.3%、6.0%,同比分別下降1.1、0.9、3.2個百分點,期間費率17.5%,同比下降5.2個百分點。單4季度,公司營收同增56.4%;綜合毛利率37.4%,同升13.9個百分點;銷售費率、管理費率和財務費率分別為5.0%、10.3%、5.0%,同比分別下降1.0、0.6、3.9個百分點,期間費率20.3%,同比下降5.5個百分點。

量價齊升,盈利能力改善

報告期內,公司銷售水泥及熟料1899萬噸,同比增長16.4%;噸產品綜合價格372.8元,較16年上升66.4元,同比上升21.7%;噸產品綜合成本264.7元,較16年上升24.3元,同比上升10.1%;噸毛利108.1元,較16年上升42.1元;噸淨利12.3元,較16年上升6.2元。

報告期內,分產品,水泥、熟料、混凝土毛利率分別為31.7%、25.4%和13.7%,較去年同期分別提升5.1、26.4和5.3個百分點,水泥、熟料、混凝土營業收入佔比分別為74.6%、12.5%和11.9%,增速分別為40.7%、95.1%、和15.3%;分地區,新疆和江蘇地區毛利率分別為30.9%和24.5%,較16年同期分別上升4.5和15.9個百分點,新疆和江蘇地區主營收入佔比分別為66.0%和34.0%,增速分別為31.9%和68.2%。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公司受益於區域需求向好,供給收縮帶來的水泥價格表現好,加之成本費用管控較優,業績彈性顯現。區域需求向好,環保趨嚴致使供給收縮,水泥價格有望進一步上漲;公司作為區域水泥龍頭將受益於供需格局改善,重點關注二季度旺季需求啟動情況。此外,“兩材合併”亦帶來資產整合預期。我們維持公司2018-2019年的盈利預測不變,對應EPS分別為0.84、1.12元,新增2020年EPS預測1.26元,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區內需求不及預期、競爭加劇等。

||##PG##||

國企改革主題引各路資金佈局 六股大單搶籌

深康佳A(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深康佳A:混改轉型新徵程,科技創新新戰略

深康佳A 000016

研究機構:國盛證券 分析師:林寰宇 撰寫日期:2018-06-12

公司發佈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綱要,通過混改、多元經營等方式,對未來進一步進行長遠規劃,在公司戰略轉型上,具備較高的戰略發展意義。公司38週年戰略發佈會上對於具體產業的發展規劃的實施方向有一個比較詳細的解讀。

目標千億營收,成為全球競爭力的國際一流企業。公司宣佈將圍繞“一個核心定位,兩條發展主線、三項發展策略、四大業務群群組”加速轉型升級。公司表示,到2020年,目標收入規模突破600億,到2022年收入突破1000億,併成為以科技創新驅動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企業。

科技園區業務:在“科技+產業+城鎮化”的模式下持續擴張。公司宣佈,已經與南京和滁州等5家地方政府簽訂合作協議設立產業園區,總投資額達到430億元。一方面能對已有製造業基地進行結構優化,另一方面亦能為園區企業提供製造業產業鏈相關服務,同時,大股東華僑城在地產產業鏈上具備資源優勢,因此公司在該項業務中更具相對優勢。

半導體業務:用5-10年時間躋身國際優秀半導體公司行列。公司表示,預期未來5年以30%速度增長的龐大的半導體採購需求下,將重點推進半導體業務。在目前已有的技術儲備的持續變現下,公司宣佈表示,康佳規劃在5-10年時間,躋身國際優秀半導體公司行列,致力於成為中國前10大半導體公司,實現年營收過百億元。

環保業務:打造國內一流環保運維高端品牌。在《水十條》高壓下,未來對工業園區汙染治理將進一步強化,康佳科技園業務的拓展或對環保業務產生較大的協同效應。公司宣佈,1-2年實現環保業務目標營收80-120億元,3-5年目標營收180-260億元,計劃打造國內一流環保運維品牌。供應鏈管理業務:產業鏈核心角色助力業務規模快速擴張。康佳供應鏈管理業務主要包括供應鏈貿易業務及部分供應鏈金融服務業務。在康佳自身國資成分帶來的融資優勢,以及多年製造業積澱下的產業資源優勢下,供應鏈管理業務規模快速擴張,佔比加大,2017年達到136億。

投資建議:未來康佳將立足原有業務,貫徹轉型戰略,有望持續開拓科技園區、環保、供應鏈管理和半導體等業務。預計18-20年歸母淨利潤為1.61/2.26/3.13億元,EPS為0.07/0.09/0.13元,對應PE為79.3、56.5、40.9倍,給予“增持”評級。

||##PG##||

國企改革主題引各路資金佈局 六股大單搶籌

中國中車(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中國中車:一季度業績符合預期,訂單充裕保障業績增長

中國中車 601766

研究機構:中泰證券 分析師:王華君 撰寫日期:2018-05-11

2018Q1業績同比增長10%,鐵路裝備增幅顯著,提升毛利率水平

公司2018Q1實現營業收入329.23億元,同比下降1.99%;實現歸母淨利潤12.71億元,同比增長10.36%;扣非後歸母淨利10.10億元,同比增長8.84%。鐵路設備實現收入158.62億元,同比增長21.05%,拉昇綜合毛利率0.65pct,至22.73%。三費費率17.54%,同比上升0.68pct。 2018Q1新籤合同487.4億元,同比增長16.7%

公司2018Q1新籤合同487.4億元,同比增長16.7%,佔2017年營業收入的23.1%。其中動車組高級修合同134.4億,地鐵車輛及設備合同158.2億元,貨車銷售合同103.4億元。機車銷售及維保合同91.4億元。

2017新簽訂單3,141億元,保障業績持續增長 2017年公司實現收入2110億元,同比下降8.14%;實現歸母淨利潤108億元,同比下降4.35%。公司2017年新簽訂單約3,141億元(其中國際業務簽約額約57億美元),同比增長19.61%;期末在手訂單約2,434億元,同比增長29.40%;訂單大幅增長保障業績持續向上。

軌交裝備:鐵路投產新線有望集中釋放。鐵路投產新線有望在2018-2020年集中釋放,實現8000公里/年投產水平,較2016-2017年均水平提高196%。

國家鐵路裝備:高鐵動車組交付量將恢復至高位。自2016年12月開始,鐵總動車招標合計達429標準列。2018-2020年高鐵動車組交付將明顯好於2016-2017年。動車組:2017年有望交付350列左右,2018-2020年有望每年交付400列左右。

城軌地鐵裝備:景氣度更高;城際鐵路+多制式城軌編織國內軌交網絡。城軌地鐵:到2020年,城軌地鐵車輛保有量預計將達到6600列,複合增速將超過24%,市場空間達1500億元,年均390億元左右。城鐵車輛需求滯後基建2-3年,中國中鐵、中國鐵建2016-2017城軌工程新簽訂單分別為4236/4897億元,同比增長79%/17%,保持高位,保障車輛需求持續向上。

一帶一路促進中國軌交裝備世界。中國高鐵領先世界,具明顯成本優勢。全球超過3萬公里高鐵在建及規劃里程,為中國高鐵提供廣闊市場空間。

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18-2020年淨利潤分為119/129/139億元,PE分別為23/21/20倍,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動車組招標低於預期;“一帶一路”和高鐵出海落地低於預期;鐵路新線投產低於預期;新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低於預期。

||##PG##||

國企改革主題引各路資金佈局 六股大單搶籌

中國鐵建(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中國鐵建:強進取心,高性價比

中國鐵建 601186

研究機構:中泰證券 分析師:李俊松 撰寫日期:2018-07-24

綜合型建築巨頭:公司系中國乃至全球最具實力、最具規模的國資委旗下特大型綜合建設集團之一,公司業務涵蓋工程承包、勘察設計諮詢、工業製造、房地產開發、物流與物資貿易等諸多領域,具有科研、規劃、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維護、運營和投融資等完善的行業產業鏈 訂單儲備歷史最好,結構穩定性高:中國鐵建2017年新簽訂單規模高達1.51萬億,2016-2017年複合增速26.1%,截至2017年末,公司在手未完成訂單2.4萬億,訂單保障倍數創歷史新高,為3.52倍,訂單儲備歷史最好。工程板塊作為公司的主營業務,經過多年的結構調整,橫跨房建、基建、國際工程,已經形成集鐵路、公路、城軌、房建、市政、水利水電、機場碼頭等諸多領域於一體的多元化佈局。公司訂單結構已經擺脫了鐵路獨大的局面,各細分領域的此消彼長,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訂單增長的穩定性 五大板塊齊頭並進,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工程施工與勘察設計業務逐漸進入訂單結轉高峰,收入將持續提升;房地產業務方面,公司2016-2017年銷售複合增速36.7%,2018年上半年銷售延續高速增長,2017年公司地產業務計提14.9億的資產減值,夯實資產質量,未來兩年利潤有望快速提升;物流與物資貿易業務經歷了2014年鋼貿事件衝擊後,2017年進入恢復性復甦週期,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公司作為全國最大的工程物資物流企業有望達到甚至超越巔峰水平;工業製造業務最近兩年訂單複合增速高達31.4%,但受制於產能限制,收入增長乏力,公司目前已經積極進行擴產,工業製造業收入有望進入上升週期;得益於業務結構的持續優化,公司盈利能力不斷提升,一方面公司積極拓展勘察設計、房地產、工業製造、金融等高毛利業務,另一方面公司對傳統工程施工業務結構也進行調整,高毛利的公路、城軌、房建收入佔比不斷提高,毛利率較低的鐵路工程佔比持續下降 管理改革深化,運營效率不斷提升:最近三年公司在積極擴張業務的同時,不斷深化管理:首先優化管理構架,縮短管理鏈條。公司在2015年完成四級法人的整合撤併,截至2017年累計壓縮法人單位192個;其次,加大資源整合。2015年成立6家專業化子公司,2016年重組中鐵建華北和中鐵建重慶公司,構建投融資平臺體系,2017年組建包括中鐵建華南建設有限公司在內的6大公司;最後公司持續整治虧損企業、虧損項目,推進項目標準化管理。管理改革深化,公司運營效率不斷提升,2017公司管理費用率降至3.83%,在建築央企中僅高於中國建築

降槓桿決心大,業績釋放動力強:按照國資委的要求,到2020年需要將資產負債率降至75%以下,2017年公司資產負債率為78.3%。公司2016-2017年承接較大規模的PPP等投融資項目,開工率約在70%左右,財金23號文發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原有的PPP出表模式,部分PPP的並表對資產負債率表產生一定衝擊;降槓桿既是壓力也是動力,從公司目前的思路來看,一方面積極通過權益性融資,上半年公司發行永續債70億,積極籌備子公司鐵建重工H股上市。另一方面積極推進施工進度,壓縮週期,降低資金佔用,通過利潤的釋放做大淨資產。另外公司在承接PPP項目時,優先選擇高回報率、可出表項目,提升投融資項目的質量。

預計公司未來兩年收入增速分別為11.5%、12.6%,歸母淨利潤增速為22.9%、19.7%,EPS分別為1.45、1.74,對應PE為5.9倍、5倍。公司業績高彈性、高確定性、低估值,性價比高,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固定資產下滑風險、地方債務風險、訂單失速風險。

||##PG##||

國企改革主題引各路資金佈局 六股大單搶籌

華貿物流(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華貿物流:核心貨代業務量價齊升,併購效應不斷顯現

華貿物流 603128

研究機構:國聯證券 分析師:陳曉 撰寫日期:2018-04-23

事件:公司發佈年報,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7.15億元,同比增長19.25%;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 2.79 億元,同比增長 24.55%;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母公司淨利潤 2.43 億元,同比增長 19.99%。

投資要點:

核心貨代業務實現量價齊升,倉儲與特種物流業務穩健增長。

傳統核心貨代業務方面,2017年公司實現國際空運業務量33.40萬噸,同比增長16.12%,營業收入34.08億元,同比上升27.84%;實現國際海運業務量88.98萬標箱,同比上升7.82%,營業收入30.54億元,同比上升29.83%。其中,空運業務毛利同比增加79元/噸,海運業務毛利同比增加34元/標準箱,核心業務盈利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國際工程物流營業收入1.62億元,同比減少24.12%,營收下滑主要由於去年公司主動減少投標一些佔用資金較多、週轉較慢、風險較大的工程業務。倉儲第三方物流業務的營業收入3.11億元,同比增長8.92%。特種物流收入6.71億元,同比增長24.62%,如剔除並表因素,中特物流的收入同比增長6.71%。供應鏈貿易業務的營業收入 9.70億元,同比下降12.05%,主要是從2016年全部退出鋼鐵及鐵石礦產品的業務,去年同期兩項產品的業務收入為2.05億元。

投資建議

整體來看,中國誠通入主後公司在2017年繼續保持業績穩步增長,雖然計提資產減值導致盈利略低於預期,但隨著公司退出大宗供應鏈貿易業務後負面影響將逐步清除。公司核心業務穩定增長伴隨外延擴張不斷推進,未來三年業績有望持續上揚,預計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別為0.33、0.40、0.49元,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國際貿易爭端升級導致業務量下滑,併購效應不及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