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文推薦好書《絕秦書》——文學的職責在於抵制遺忘


張浩文推薦好書《絕秦書》——

文學的職責在於抵制遺忘

張浩文推薦好書《絕秦書》——文學的職責在於抵制遺忘

張浩文推薦好書《絕秦書》——文學的職責在於抵制遺忘

小時候稍不留神灑漏了糧食,老人就會聲色俱厲地告誡:擱在民國十八年,看不餓死你崽娃子!從那時候起我就記住了民國十八年。後來長大了,才知道那是陝西近代史上最慘烈的大旱災,當時陝西人口千萬左右,餓死200多萬,逃亡300多萬,人口折損幾近半數!而這僅僅是陝西一地,其實那場災難是遍及整個西北的,死亡人口總數超過千萬,這場大災難後來被歷史學家稱為20世紀人類十大災難之一。

面對這場大災難,文學的記憶並不充分。就我的閱讀範圍而言,我只看到了柳青和陳忠實在他們的《創業史》和《白鹿原》中提到過民國十八年年饉。由於要服從整體的藝術構思,這場災難僅僅是作為故事的背景提及而已,並沒有正面展示和描寫。我感到遺憾。米蘭·昆德拉說過,文學的職責在於抵制遺忘。西班牙哲學家桑塔亞說過:“那些不能銘記過去的人註定要重蹈覆轍。”這場災難剛剛過去不到百年,我們難道就遺忘了嗎?對於多災多難的我們而言,這種遺忘是不是太不負責任了?從那時候起,我就產生了一個念頭,在我的有生之年裡,一定要寫一部關於這場災難的長篇小說。

2008年暑假,我們宗族要重修族譜,由我執筆。在閱覽族譜的時候我赫然發現,我們宗族的好多家庭在民國十八年絕戶了!災難如此近距離地逼近我,讓我喘不過氣來。我心裡湧出一股急迫的衝動,我不能再猶豫了,必須立即把自己的構想變成現實。恰逢這一年中國作協在全國遴選重點扶持的創作項目,我毫不猶豫地申報了。2009年這個長篇寫作計劃得以批准。

由於長期關注這場災難,已經收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相應的構思也一直在醞釀中,所以寫作過程比較順利,歷時三年脫稿。關於這部長篇的創作意圖,我藉助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的觀點作以說明。森認為,大饑荒絕不僅僅因為自然原因,其背後存在著更為複雜的經濟、社會、政治因素,饑荒與政治體制有相關性。民國十八年年饉既是天災,更是人禍。而我們要思索的是,無論科學技術怎樣發達,我們也無法完全避免天災,如何不讓災害變成災難,關鍵是建立一種能保障公民權利的政治制度,這是我們不息的奮鬥目標。

(張浩文:海南省作協副主席、海南師大文學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