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張學良與呂正操會面爲何問及此人「怎麼死的」

本文摘自:鳳凰網歷史,作者:大風號·非常歷史,原作者:邢婷《中國青年報》,原題:閻寶航和張學良的友誼:未能救出張學良是此生最大的遺憾

晚年張學良與呂正操會面為何問及此人“怎麼死的”

閻寶航

閻寶航,字玉衡,中國著名紅色特工,戰略情報專家,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事業立下過不朽的功勳。

回顧閻寶航一生,“張學良”是一個無法繞開的名字。兩人年紀相仿,志趣相投,作為張學良的高級幕僚,閻寶航陪其見證了若干歷史時刻。

兩人最初相識於閻寶航任奉天基督教青年會幹事期間。如潮般的新式思想同樣吸引了青年張學良。此後,閻寶航常陪張學良參加青年會各種活動,向其引薦了不少西方友人。

當時,閻寶航白手起家創辦的奉天貧兒學校聲名鵲起。時任張學良助手的郭松齡夫人韓淑秀長期在貧校做義工,因這層關係,張學良、郭松齡二人常常來貧校參觀、捐款。除慷慨解囊外,張學良還以個人名義在東三省為貧校募捐。

感動於張學良的義舉,閻寶航去信道謝,張學良則作答:“德不孤,必有鄰。”

1925年11月,郭松齡通電反奉,一個月後,兵敗被捕,夫妻雙雙赴死。作為郭松齡的堅定支持者,為免受牽連,閻寶航不得不躲到一外籍友人家中,直至張作霖在慶功宴會上燒了奉天軍政人員私通郭松齡的信件,才重新復出。

此時,奉天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普賴德考慮讓閻寶航接班,推薦其去英國留學。無奈囊中羞澀,正當閻寶航山窮水盡之際,張學良派人傳話,不必為留學費用擔心。

之後,東北局勢風雲突變。先是1928年6月4日張作霖被日軍炸死,同年年底,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承認國民黨政府為中央政府。

1929年初,在愛丁堡大學就讀的閻寶航接到時任張學良幕僚王卓然的來信,直陳眼下正是少帥用人之時。閻寶航即刻返程。

“九一八事變”後,深知張學良內心苦悶,閻寶航和幾位東北軍領袖經常與其一起商討收復東北之事。

後來,閻寶航出任新生活運動總幹事。張學良晚年時曾向閻明光回憶:“你父親很能幹,他到蔣先生那兒做事是我介紹的。”

晚年張學良與呂正操會面為何問及此人“怎麼死的”

1930年,張學良(右三)、閻寶航(右一)與美國朋友

1936年11月初,閻寶航以考察新生活運動的名義趕赴西安。其間,張學良與包括閻寶航在內的幕僚們進行了一次長談,決心退出內戰,並透露和共產黨聯合抗日的想法。閻寶航從西安返抵南京不到半個月,西安事變爆發。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閻寶航與高崇民、盧廣績等幾位東北軍領袖奔走各方,為營救張學良而努力。1962年,閻寶航撰文《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以後》,詳細描述了這一歷史事件。

1936年12月28日,閻寶航接到宋子文通知,約其到扣押張學良的北極閣公館一談。宋子文見面即告知閻寶航,請他親赴西安,將張學良的一封信轉交楊虎城,讓楊放回扣押的50架馬丁飛機,並轉告東北軍、西北軍將領,張學良幾天內就回去。

此次閻寶航得以面見張學良。閻寶航再問宋美齡可否保證張學良幾天內回去,“'我們犧牲一切也要做到’,她宣誓樣地答覆”。

於是,閻寶航帶著張學良的親筆信飛赴西安,但張學良卻未被釋放,這讓他有受騙之感。

之後,閻寶航四下奉化見蔣介石,請求釋放張學良,未果。1937年2月中旬,閻寶航第四次去奉化時,蔣介石同意讓二人見面。

當時,張學良被囚禁在奉化雪竇寺,閻寶航回憶,寺裡“不禁有淒涼蕭瑟之感”。

“屋裡生著火爐,窗戶則斜開一扇。和張相見之下,我不知話從何處說起,轉念間,急欲把前此奔走經過作簡要陳述。每入話題,張輒以手勢急加阻止。示意窗外有人竊聽。我最後說:'漢公,為國為家,還要保重身體,再見罷。’張微微點首,默不一言。

辭別下山,數十步外,回望張學良,猶佇立門前,目送我們離去,形影孤單,特務環伺。”

這也是二人此生最後一面。此後,山阻水隔,人世浮沉,竟不得再見。

1961年12月12日晚,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飯店舉行宴會紀念“西安事變”25週年。閻寶航曾撰文記錄當時場景:“周恩來說,趙媞小姐這種和張漢公共患難的精神,實可敬佩”,而提及楊虎城和傅葆貞被害時,總理“忽然痛淚盈眶,以手帕掩面”。

“父親曾對我說,此生最大遺憾是未能救出張學良將軍。”閻明光回憶。

1991年,年逾90高齡的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終獲自由。當年,閻明光接到張學良老部下、原東北大學校長寧恩承從美國發來的電傳,說張學良想見自己和明覆。幾天後,張學良侄女張閭蘅又打電話再轉此意。

晚年張學良與呂正操會面為何問及此人“怎麼死的”

2002年閻明覆與張學良在夏威夷張學良寓所

在鄧穎超等中央領導的安排下,閻明光隨呂正操將軍赴美為張學良慶賀91歲生日。

“張學良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問:'你父親玉衡是怎麼死的?’我一時哽咽……臨行前,當時主持對臺工作的楊尚昆主席特意在天津接見了我和明覆,叮囑不要過多地提傷心事,所以我也沒有多講。”

後來,張學良得知閻寶航慘死的情形後非常難過。在其建議下,1991年,閻明光出面成立“閻寶航基金會”。張學良不但贊助資金,還親自給基金會題寫會名。

閻明光介紹,該基金會致力於扶貧助教等公益事業,做抗戰史文化蒐集與創作工作,同時幫助聾兒、漸凍人等人群改善生活質量。

張學良曾在自己90歲生日時賦詩一首:“不怕死,不愛錢,丈夫絕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餘年。”

“如此的情懷讓我領悟到:張將軍為什麼和我父親閻寶航能夠成為摯友,同樣的愛國情懷,同樣的天地無私,讓兩家人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閻明光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