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痛,我們都懂

人們總是無比關注

往往容易忽略

要知道人體主要通過肺進行機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維持人體最基本的生命活動,而一旦肺功能受到了損害,人體的呼吸功能也會急劇惡化,從而導致更壞的後果。

作為一名呼吸科的護士,我更能體會到病人的痛苦。在工作的這五年中,我看到了許多因為呼吸困難而嚴重降低生活質量的患者。

我看到過

患者劇烈咳嗽時

只能將身體靠在牆上的無助

我看到過

患者稍一活動就會氣喘咳嗽

甚至不能行走

我也看到過

患者希望通過鍛鍊身體

讓自己的病情更加有起色

卻在運動過後出現了

呼吸困難的絕望

……

呼吸的痛,我們都懂

每一個呼吸功能受損的患者

都是痛苦的

他們甚至

不能維持自身正常平靜的呼吸

試想一個人

如果連最基本的正常呼吸都做不到

他該有多受打擊?

每每看見他們因病痛,眼睛裡流露出了難過甚至失望,我的心都會像是被一隻手緊緊揪住,恨不得代替他們承受這苦楚,希望有更好的方法能夠幫助到他們。

今年,我終於有機會學習肺康復,對呼吸功能受損的康復醫療措施有了更全面的學習,這讓我能夠更好地幫助患者,能讓他們的症狀有較大改善,這也正是我最大的願望。

我科開展肺康復以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塵肺患者楊叔。

呼吸的痛,我們都懂

他年輕時是一家傢俱廠的職工。相比從事其他行業的鄉親們,傢俱廠的待遇還是比較好的,為此,他也很珍惜這份工作,一干就是12年。

然而,在41歲的時候,因為患有塵肺病,讓他不得不放棄了這份工作。塵肺病讓他幾乎喪失了勞動能力,經常喘不上氣來,住院治療成了家常便飯。

用他的話說,一年到頭有五分之二的時候他都是在醫院度過的,一活動就氣緊,嚴重的時候連床都下不了,走動三兩步就要歇一歇。“這樣的日子,真地不想再過下去了,感覺像在等死一樣。”楊叔說,很多塵肺病人就是這樣一天一天衰弱直到去世的,如果人不能正常呼吸,和死又有什麼差別?

呼吸的痛,我們都懂

因為肺部感染,楊叔的身體再一次受到重創。在家人的陪同下,他被送到我們呼吸科治療。40歲的他卻佝僂著扶進診室,呼吸急促而微弱,呈端坐呼吸體位,連平躺都有困難。經過檢查,其動脈血氣飽和度才76%(正常值為98%),心率126次/分。

這樣的檢查結果,讓我們的醫療團隊心裡一緊。因為血氧飽和度反應了一個人血液當中的含氧量,低於90%為低氧血癥。而楊叔只有76%的血氧飽和度,等同於重度低氧血癥,反映了他的呼吸功能極差,組織細胞代謝處於嚴重缺氧狀態,機體通過心跳加快進行代償,時間久了對身體健康產生巨大的影響,影響心、肝、腎、腦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我們科醫生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評估,該患者主要是呼吸模式異常、胸廓擴張度差、呼吸肌無力和雙下肢肌耐力差。結合楊叔的塵肺病史,在給其進行對症治療。病情好轉以後,便又給患者制訂了個性化的肺康復治療方案,計劃進行呼吸控制治療。

“經過這個肺康復療程,相信能讓患者的血氧飽和度上升到90 %以上,同時心率下降至90次左右,解決機體嚴重缺氧狀態。”科裡的醫療團隊對這個康復計劃很有信心。

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我們醫生每天一到病房,就詳細地對患者康復過程進行監測,及時調整方案。剛開始,楊叔對肺康復治療還有顧慮,行動上不積極,讓他走幾步、做做康復體操,稍微動一下就覺得累,要休息,還提出要放棄。

呼吸的痛,我們都懂

科裡醫生耐心地和他講解肺康復的知識,並讓其他患者和他聊一聊治療後的感受,還聯繫家屬一起開導、鼓勵他。就這樣,他逐步建立起了康復的信心。通過醫生和患者的緊密配合,康復治療半個月後,楊叔已經可以脫離輸氧自由活動了,生活處理能力得到恢復。“我現在可以自己去買早餐、自己洗澡,喘不上氣來的情況也沒有了。”楊叔說:“再也不怕上下樓了,感覺比以前好了十四、五倍都不止。”

臨床上

我們見過

許多由於反覆住院

對疾病喪失信心的

呼吸道疾病患者

我們知道

病人的愁苦如烏雲漫天

更要用如同和煦春風的關懷

幫助他們吹走愁雲

展現一片陽光燦爛的晴空

於是我們努力用最少的經濟投入,獲得最有效的疾病治療,為患者定製的個性化肺康復方案。我們通過有計劃、有結構、可持續的一套治療方案,以運動、行為、教育三方面相結合的治療方法改善患者的肺部症狀,使患者得以緩解或控制疾病的症狀及併發症,消除疾病所產生的影響。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使患者的症狀有極大的改善,並且相應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呼吸的痛,我們都懂

讓每一個病人都不再生活在病痛的折磨中,使每一位患者都能夠儘早地迴歸社會與家庭,是我們所有醫務人員的初衷。看到病人病癒展露出的笑容,我由衷地感到開心併為他們祝福。(呼吸科 劉婷)

呼吸的痛,我們都懂

健康呼吸熱線

呼吸老年病區:0797-8128120

呼吸一區:0797-81677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