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场普及了,中国的三大球才能有起色

球场普及了,中国的三大球才能有起色

中国男女篮在里约奥运赛场同时遭遇小组淘汰,重回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虽然以小组赛第四名晋级八强,但是遭遇东道主巴西队,前途未卜。本希望能有所突破的所谓“三大球”篮球、足球和排球,在本届奥运会上竟创造了近几届的最差成绩。特别是篮球,赛前豪言定的目标最终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小组赛五战尽墨,这是中国男篮交给国人的答卷。主教练宫鲁鸣在抵达里约后说,成绩是次要的,能够安全比赛就好。到了最后,里约篮球场上并没有什么枪林弹雨,男篮确实难以取得一胜。而中国女篮也是让人失望,从昔日的奥运前八名,到如今连小组都没出线,只能说是一代不如一代。中国女足和中国女排都进入了八强,前者算是完成了赛前目标,后者是志在夺牌的队伍,没想到小组赛打得极为狼狈,而与巴西队的淘汰赛也是吉少凶多……

球场普及了,中国的三大球才能有起色

以往国人喜欢看三大球比赛,并不都是因为金牌,而是比赛本身的观赏性,更是有偶像球员的存在。可现在,我们的三大球里没有球星,加上基础差,球员基本功又不扎实,心态过于浮躁,想取得过去的好成绩实在有些困难。过去20年,女足有孙雯、刘爱玲们一代人,男篮则有姚明,女排更是有几批称得上偶像的球员。但是在本届奥运会上,被对手严加看防时就不灵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国三大球的失败,是一种真正的困境。与其它项目相比,三大球讲究团队配合,这也符合中国人所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但是,成绩却始终上不去,没有人再去关注,这实在是一种悲哀。当8年前的北京奥运会翻篇之后,这些队伍都有点找不到方向的感觉。 近10年来,三大球在职业化上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篮球CBA看似很热闹,但是到了没有外援、真正无依无靠的奥运赛场上,才显现出我们的球员基本功太不扎实,所以为了以后,希望体育总局篮管中心能够重新制定出对于外援的限制措施,让国内更多的年轻球员有更多地上场锻炼机会。队伍的选拔,主要看运动员在俱乐部的表现,国家队则在一些大赛前组建起来,通过短期集训进行磨合——想一想美国梦之队的建队模式吧。但是,由于没有真正的市场化,没有真正的群众基础,就不太可能有足够的好苗子供各队挑选。 以朱婷为例,22岁的她,到了2007年,估计她还没见过排球。在河南农村生活的她,被选入周口市体校,第二年,因为“14岁以下,1.8米以上”这样的身体条件,被选入河南省体校,才开始真正练习排球。这仍然是七八十年代的选材方式,我们从中看不到任何俱乐部文化的影子。三大球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一种混合体制,既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专门挑选高个子 苦孩子进行苦练,也没有健全的俱乐部梯队体制。出现大滑坡,也就在所难免了。

球场普及了,中国的三大球才能有起色

在经历了北京奥运会后,我们的三大球中随着功勋老将的退役,让本就后备人才不足的三大球“被迫”换血,青黄不接也让三大球风光不再。必须承认,我们的三大球将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不得不面对在国际赛场上的萎靡,在举国体制逐渐松懈的大背景下,这是一个十分正常的现象。 中国体育的方向,在职业化,更在要扩大市民的参与度。最后要提的是,无论在足球、篮球还是排球,先把球场普及了,中国的三大球才有可能带给我们惊喜,要不,是不可能真正有起色的。 韩乔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