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榮昌,必遭工傷

1

榮昌有家滷鵝,老闆姓鄒,他家的滷鵝店在當地比較有名氣。不過老闆給本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是滷鵝,而是大刀。

千萬別誤會,這裡說的鄒老闆的大刀,絕不是切砍滷鵝的菜刀;而是真正的關公大刀。

話說,就在前幾天,鄒老闆精神飽滿地在電視臺演播廳裡一氣呵成地耍了一通大刀。那氣勢,那動作,確實到位。

然而,這還不是關鍵之處。關鍵在於,就在鄒老闆順利耍完一趟大刀,我們都滿以為可以通過的時候,導演卻來了一句“重拍一條”。

原來,是配的背景音樂沒有跟上節奏。

想不到的是,剛才還在喘氣的鄒老闆,聽到導演這句話,二話不說,稍事休整,就重新披掛上陣,將幾十斤重的關公刀舞得那叫一個精彩。

榮昌整滷鵝的老闆,大都憨直樸實,這就是鄒老闆表演的大刀給我帶來的最直接印象。

2

“滷鵝,滷鵝,看一眼就走不脫。”這句榮昌本地流傳的俗語,用普通話是說不出真實意味的。

畢竟在重慶方言中,“看”可能不會說“看”,可能會是“瞧”、“瞅”;而在榮昌滷鵝這個語境,要說“diang”,就是眼巴巴的那種感覺。

“diang一眼就走不脫”,說的是隻要看到了滷鵝,就一定會想要搞到手,整到自己肚子裡去。這話是不是有點誇張?恐怕只有吃過榮昌滷鵝的人,才最有體會與發言權。

還沒有吃過滷鵝的人,可能會對此無感。

就像20年前的冬天,那個下著小雨的傍晚,舉目無親的我在榮昌後西街一帶徘徊,最後走進了一家當時還是木板瓦片房的小餐館。雖然,一眼就能看到店門口櫃檯上的滷鵝,但就是因為沒有吃過,所以當時即便看到了也沒有任何感覺。

直到餐館老闆走過來,看出我是初來乍到的外地人身份。

“來點鵝兒嘛?”

於是就抱著吃點試試的想法,整了二三兩。從那以後,隔三差五,就要吃滷鵝了。有時實在忍不住,哪怕一個人晚上吃碗麵,也要砍小半截滷鵝,吃得巴巴適適。

3

二十年來,經常會回想起那個飄著小雨的傍晚,那家後西街上的夫妻小店。後來城市建設,舊房拆遷,不知道那家餐館搬到哪裡去了,或者是店老闆改行做其他什麼生意去了。

然而那晚的那點滷鵝的味道,卻給了我對這座城市的美食啟蒙。

小時候聽大人說,“飢餓的肚子,就像喉嚨裡有隻伸出來的手。”

能對一道滷鵝如此記憶猶新,說不準就是因為當時十分飢餓的緣故。

但是,至今我都寧願相信,一切原由是因為當時那隻滷鵝品相新鮮,肯定是當天現滷的;而且當初那隻滷鵝,味道十分正宗,滷鵝蘸到調料,剛送上舌尖,胃裡就猛地冒出吞噬的慾望;並且我還堅信著,老闆不會對我缺斤少兩。

我的這些信任,來源於小餐館四面牆壁上的那些字畫。很顯然,是店老闆自己的墨寶。裝裱雖不精緻,卻也多少透露出主人的一些文化功底。

我至今相信,一個真正把自己當文化人的老闆,或者說是一個稍微有點文化的老闆,是不會斤斤計較佔顧客便宜的。也因為如此,之後每次在榮昌買滷鵝,無論是後西街的“蔡八娃”,還是西門橋的“陳老五”,還是後來的“小羅”“小薛”等,也都從不看秤。

店家的誠信和與顧客的相互信任,在榮昌滷鵝的很多細節上都有所體現。

比如家裡小孩還在這邊上學的時候,有時會去給她買只滷鵝肝;而有時恰好身上沒帶零錢,滷鵝店老闆反而會主動招呼:“別客氣,鵝肝先拿給小孩吃!一兩塊錢,下回方便補上就是。”

4

榮昌滷鵝,和重慶火鍋一樣,雖然家家的滷鵝都很好吃,但整體來看卻沒有一個口味標準。

有的滷香味重,有的稍淡,有的較幹……各自不一而足。榮昌一千零幾十平方公里,城區大大小小滷鵝店幾百家之多,每年銷售滷鵝幾百萬只。然而卻幾乎沒有完全一樣的口味,當真是體現了“百花齊放”。

但有這麼幾點,卻是所有的榮昌滷鵝都相對統一的。

一是榮昌滷鵝的食材,品種一定屬於川渝本地農村的“四川白鵝”。鵝常年以青草為主食,因此長得十分環保健康。據說,鵝是所有家禽或動物中,唯一不生淋巴、也就是沒有癌細胞的。

二是滷鵝的滷製工藝,一定得由幾十種中藥材作滷料。至於在極具滋補功效的中藥材滷汁中,需要滷煨多長時間,則各家有各家的秘訣了。

三是每家滷鵝,都有對外秘不可宣的調料蘸水配方。滷鵝自生清淡滷香,一旦加上專用的蘸水,那才是真正的“看一眼就走不脫”。

5

滷鵝在重慶屬於稀有菜品,據說屬於“湖廣填四川”那陣,從廣東沿海地區捎帶入渝。經由幾百年的發展至今,榮昌本地不少滷鵝老闆,還在努力從滷製工藝上精益求精。

比如剛才說的,耍大刀的那位鄒老闆,在電視臺主持人問及滷鵝的滷製過程時,他不經意間透露出這麼個細節:他家的每隻滷鵝,下滷製前都會做密密麻麻的“針灸”,目的就是為了讓滷味更加深入,更加醇厚持久。

電視臺的主持人好奇啊,接連又問:“那,你們如何保證白鵝的肉汁不會過度流失?還保證滷鵝造型上,絲毫看不出痕跡?”

想不到的是,這位看似大大咧咧耍大刀的老闆,此時卻“嘿嘿”幾聲,眨著狡黠的眼睛顧左右而言他。

鄒老闆這事充分證明,在榮昌滷鵝的身上,一定深藏著屬於這座城市獨有的美食密碼,或是異常經典的烹飪套路。

也就難怪,哪怕距離榮昌只有幾十公里的其他區縣裡,專門做滷鵝生意的也就不多了。

整個成渝乃至西南,逐漸喜歡上滷鵝的吃貨,風塵僕僕奔了幾十、幾百公里,僅僅為了跑去榮昌啃幾根滷鵝翅膀、滷鵝腳杆,整個滷鵝頭、滷鵝肝的,大有人在。

有位常駐重慶袁家崗的攝影師,隔不了多久就會開著“拓兒車”,風馳電掣100多公里,跑去榮昌整滷鵝,順帶拍攝幾天的古鎮、陶器或夏布。他每次從榮昌回去,體重就會增加三五斤。

就在網上調侃,“因為加班長胖,是否也算工傷”的那段時間,這位老兄就經常在深夜的朋友圈裡發榮昌美食,並且自嗨自嘲:

“管他媽的,吃了榮昌滷鵝胖幾斤,這個‘工傷’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