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歌女到侍妾,再到皇帝妃子,她的詩句膾炙人口

從歌女到侍妾,再到皇帝妃子,她的詩句膾炙人口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須惜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一提起這首膾炙人口的《金縷衣》,估計沒幾個人不知道,詩的作者大家也都很熟悉。沒錯,作者就是杜秋娘。要提起杜秋娘這個人,還有一段起伏跌宕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

杜秋娘是鎮江人,生活在南京,是個典型的江南女子。杜秋娘自幼能歌善舞,也能填詞作曲,是個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才女,所以很快在江南一帶聲名鵲起,很多文人墨客或者地方豪強都慕名而來,其中就有一個叫李錡的節度使。

從歌女到侍妾,再到皇帝妃子,她的詩句膾炙人口

李錡是鎮海節度使,是個地方大員,如果從李淵那裡算起的話,這個李錡和皇室還是親戚。他也看中了杜秋娘,作為地方一把手,他可沒有共享的意識,於是花重金將杜秋娘買如府中,作為私家歌舞團的成員。先後被買進府中的還有一個鄭氏女子。

剛開始的時候,杜秋娘只是作為一名歌舞伎,只在李錡宴請賓客的時候出場表演,李錡也只是把她當作一個娛樂界的明星而已。但是杜秋娘不甘心一直做個歌姬,於是在某一場演出中,她就唱出了自己創作的一首詩《金縷衣》。此時的李錡已經年過半百,聽到這首詩後大有感觸。覺得自己雖然已經年紀大了,但還是能夠抓住青春的小尾巴,再回到“少年時”的,眼前的“這朵花”是一定要“折”的,於是就把杜秋娘升級為侍妾,開始了風花雪月的生活。

從歌女到侍妾,再到皇帝妃子,她的詩句膾炙人口

說到李錡這個人,也不是一般的人。作為地方節度使,在中晚唐的年代那就算是一方諸侯了,他一直想要發動叛亂奪取帝位,可也總是下不了起兵的決心。有一天,有個算命先生告訴他,說鄭氏有皇后相,將來可以生下天子。李錡一聽大喜,覺得自己一定能成功,立刻就對號入座了。於是,鄭氏由侍妾升格為妻。這樣,李錡就擁有了鄭氏和杜秋娘這一妻一妾。

結果大家是都知道的,李錡起兵叛亂被唐憲宗李純平定,李錡也帶著他可笑的皇帝夢被殺。而他的一妻一妾則被沒入宮中為婢女,鄭氏被安排做郭貴妃的侍女。當時的唐憲宗李純還沒有立皇后,郭貴妃就是後宮最受寵的女人。鄭氏近水樓臺先得月,也被李純臨幸,並生下了後來的宣宗李忱。後來李忱登基後,把母親鄭氏尊奉為“孝明皇后”。鄭氏果然成了皇后,但就是不知道死去的李錡會不會恍然大悟呢。算命先生沒錯,錯的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李錡。

從歌女到侍妾,再到皇帝妃子,她的詩句膾炙人口

杜秋娘呢,開始的時候還是作為宮中歌女使用。因為李純是個花心的皇帝,一貫嚮往自由,不願被約束,這也是他遲遲不立皇后的原因。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句話用在杜秋娘身上那是再合適不過了。很快她就以她的才情脫穎而出,被李純發現並寵幸,納他為妃子,稱為秋妃。

杜秋娘知書達理,才華出眾,讓李純對他一往情深,時常相伴左右。除了能陪伴皇帝吟詩作對、歌舞閒談以外,杜秋娘在政治上也無師自通,經常有獨到的見解。她曾規勸貪玩的李純以政事為重,以百姓為重,李純還算比較聽她的話。杜秋娘在宮中身兼數職,她既是李純的萌寵,又是李純的枕邊人,還是李純的貼身秘書。可以說,李純的整個身心都被杜秋娘佔據,花心本性也收斂了許多,開始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政事上來。杜秋娘雖然牢牢地抓住了李純的心,但是她並沒有像楊貴妃對待李隆基那樣只顧著享樂遊玩,而是不著痕跡的幫著李純治理國家,以她的深明大義規勸李純,夫妻二人互敬互愛,非常美滿。

從歌女到侍妾,再到皇帝妃子,她的詩句膾炙人口

中晚唐的時候,大唐帝國已經日薄西山,但是在唐憲宗當政的這段時間,百姓度過了一段難得的安穩日子。所以曾經有大臣勸李純說:“如今天下太平,皇上不必那麼辛苦,應該遴選美女充實後宮,以享太平盛世。”李純卻說:“要那麼多美女作甚,我只要秋妃一人就夠了。”李純對杜秋娘用情之深可見一斑。

李純過早的駕崩後,唐朝的皇帝一個個的登基,又一個個的死亡,宦官和地方節度使的亂權的割據,讓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帝國走上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衰敗之路。此時的杜秋娘已經是30多歲了,但因為她的謹言慎行和莊重仁厚,朝裡朝外都很敬重杜秋娘,所以皇帝雖然一茬茬的更換,但是杜秋娘的地位並沒收到什麼影響,甚至還為穆宗李恆看管教育孩子。因為杜秋娘沒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對這個叫李湊的孩子十分疼愛視同己出,堪稱慈母一樣。

從歌女到侍妾,再到皇帝妃子,她的詩句膾炙人口

宦官王守澄擁立的唐文宗,完全就是一個傀儡,朝廷一片烏煙瘴氣,一直冷眼旁觀的杜秋娘實在無法容忍。正好此時李湊已經長大並富有才幹,杜秋娘就打算廢掉唐文宗,把李湊推上皇位。可惜這個非常隱秘的計劃還是走漏了風聲,結果就是李湊被貶為庶人,而杜秋娘則被打回原籍。這時的杜秋娘孑然一身,也早已過了花樣的年華,生活十分窘迫,在47歲時死於南京,晚景悽慘悲涼,讓人嘆息。

所以,當我們再次吟誦那首“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須惜少年時”時,請大家不要忘了這個傳奇女子,不要忘了她在暮色重重的晚唐的天空中,曾經閃現過一抹豔麗的色彩。

從歌女到侍妾,再到皇帝妃子,她的詩句膾炙人口

後注:關於這首《金縷衣》的作者是有爭議的。在《唐詩三百首》裡的作者是杜秋娘,而在《全唐詩》裡的作者是無名氏。小編沒有能力考證它真實的作者,但是出於對杜秋娘的喜愛和同情,就以杜秋娘為作者,未必準確,這一點請大家留意。

從歌女到侍妾,再到皇帝妃子,她的詩句膾炙人口

更多歷史女性介紹,請瀏覽如下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