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的不老林糖有什麼來歷嗎?可以說說嗎?

哈鹿鹿2


不老林糖是瀋陽人都喜歡吃的糖,甚至是從小吃到大的。小時候以為全國人都吃這種糖,直到去了外地。

不老林是一種花生糖。但吃起來又不像是一般的花生糖。花生味不是那麼足。原因就是 採用俄羅斯傳統工藝,所以沒有普通花生糖的土味,反倒是有濃郁的異域風情。

從小到大一直很好奇,不老林上面的那個小人兒是誰?

這個人就是林瑞豐,不老林的創始人。

14歲開始,林瑞豐跟隨從俄羅斯歸國的師傅學習製糖,19歲時,他在瀋陽創業,做起了製糖生意。生意一開張,他才意識到,從師傅手裡學來的這套地道的俄國製糖手藝真是一宗寶貝,他做的糖,在瀋陽是獨一份兒,沒過多久就風靡了瀋陽,各大茶館戲樓常有他做的糖出售,不少達官貴人也都喜歡吃他做的糖。當年在東北最走紅的京戲名角,與馬連良、麒麟童並稱“南麒北馬關外唐”的唐韻笙唐老闆,就是總也吃不膩這糖的常客。

生意好,林瑞豐當然就發了財,這財發得還不小——那時,普通人家一個月能收入20塊錢就已不錯,林瑞豐卻一天就能輕輕鬆鬆賺他100塊。有了這一天100塊錢的收入,林瑞豐的小日子過得非常富裕。

老話說,“盛世買古董,亂世買黃金”,林瑞豐想得更透徹一點,真正的亂世,古董黃金都不足依靠,還不如干脆掙多少花多少。於是,林家的吃喝穿戴都十分考究,老婆的衣服都是去上海買來的時興樣式,再不滿意就自己找裁縫做、改——可就算這樣,一年的收入還是花不了,於是,林瑞豐乾脆出了個奇招:讓自己的製糖作坊每年只開工半年。幹半年、歇半年。

這種日子,誰不羨慕。即便這樣的幹活,他的糖搶著買,人人都愛吃。

1984年,60歲的林瑞豐從瀋陽市食品科研所退休了。他去瀋陽郊區的一家叫做“大一糖果廠”的鄉鎮企業當上了廠長。3個月之後,這工廠就開始盈利了。

1989年,林瑞豐離開大一糖果廠,開設了另一家糖果廠,這就是不老林糖的前身。

不老林糖裡面有什麼?

配料就是白砂糖、葡萄糖、煉乳、可可、花生米等。有勇氣的人,想自己嘗試做一下的,可以試試看做吧!


瀋陽網


糖在古代的歷史

雖然中國有著輝煌的美食文化,但在糖這一類,卻是明顯滯後於世界的!目前世界上製糖原料主要是

甘蔗和甜菜(在第二部分介紹)兩大類。根據現有的文字資料,最早在《楚辭》中就要關於甘蔗的記載:

《楚辭·招魂》中, “胹鱉炮羔,有柘漿些。”

這裡的“柘”即是蔗,“柘漿”是從甘蔗中取得的汁。

但甘蔗對生長環境要求很苛刻,中國只有南方部分地區滿足要求,此外中國古代吃不飽肚子的日子比較多,所以大部分田地都是用來種糧食的。以上兩點導致糖在中國古代是典型的奢侈品!所以細心的會發現四大菜系中只有源自廣東的粵菜才會有一些有糖加入的菜餚。大概在漢唐時期,出現了從甘蔗提煉糖的技術,此後的一千多年,糖只作為中國貴族富人們的“籠中雀”,脫離了具有妝造精神的勞動人民,糖在技術上毫無寸進。

糖在現代的歷史

就在中國沉醉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中停滯不前時,歐美化學、物理學以及植物學等現代科學的進步,催生了現在製糖業,18世紀中葉德國化學家在甜菜中發現了蔗糖。而甜菜區別於甘蔗的就是其可以廣泛種植,不受氣候條件限制,為製糖提供了較為廉價的原料,也節省了運輸成本。19世紀初,以俄羅斯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開始進入工業化製糖階段。

糖這種古時候的奢侈品第一次進入普通人的餐桌。

而中國隨著林則徐開眼看世界,與逐漸學習現金科學知識,但這個時候一直以軍工和重工業為主。直到20世紀初,沙俄實力逐步滲透到了東北地區,隨著俄羅斯人而來的還有現代的甜菜種植和製糖技術,而問題中的“不老林”創始人林瑞豐正是第一批從俄羅斯人手中學習到世界一流製糖工藝的製糖師。

同樣由於建國初期百廢待興,重工業為主,幾乎沒有人才會出國學習製糖技術,所以林成為國內獨一份的稀缺人才,後來被尊為製糖大師,並創立了“不老林”等品牌,在特殊的歷史機遇與歷史背景下,成為一代傳奇人物。

趣聞軼事:

  1. 俄羅斯不僅是石油天然氣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甜菜製糖生產國。

  2. 俄羅斯甜品吸取了歐洲諸多國家的特點,種類豐富,去俄羅斯旅遊的朋友不要空手而回哦!

  3. 很多人總結南方人口味偏甜,呵呵噠,這根窮人喜歡吃糟糠,富人喜歡吃肉一個邏輯啊!古代廣東福建有錢人多,同時盛產甘蔗,所以吃得起糖,北方人吃飽肚子不餓死就先天謝地了,哪敢奢求別的!

【講述你感興趣的歷史,我是瓦爾登的船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