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風穴寺古建築羣的現狀及保護(一)

風穴寺位於少室山南麓的風穴山中,風穴山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香爐峰、紫雲峰、紗帽峰、青蛇峰、鹿臺山、石樓峰、崆峒山、風穴山、鳳凰峰等九座山峰都朝向寺院所在地,在寺院最高處往四周看,山巒盡收眼底,狀如蓮花,因此有“九龍朝風穴,蓮臺建古剎”之稱。觀音閣處流水潺潺。據傳風穴寺風水極佳,有人專門寫文章論述其風水格局的妙處。風穴寺所在的汝州市,自古就是交通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在現代,交通也是十分發達,多條國道和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也是交通重鎮。風穴寺的建築佈局與傳統寺院也有差別,沒有按照中軸線的傳統佈局,而是依據地勢自然佈局了三進院落。第一進院落的主要古建築為明代所建的天王殿,第二進院落為風穴寺的主要建築分佈區,有金代中佛殿,唐代七祖塔,宋代懸鐘閣,明代地藏殿,還有大雄寶殿、望州亭、羅漢殿、方丈室和三聖殿。第三進院落頗具江南園林韻味,以觀音閣為中心,有水有橋,意境十足。風穴寺塔林分佈在寺的周圍,為中國第三大塔林。

汝州風穴寺古建築群的現狀及保護(一)

風穴寺塔林,共有塔83座(民國後塔不計入其內)。元塔16座,明塔52座,清塔14座,民國時期塔1座。元塔多為方形和六角形,均為墓塔。其中有一座瑞公顯公合葬墓塔,為全國少見。較為典型的有“松齊慧公宋師之塔”,為六角須彌座,圭腳上有磚雕圖案,塔身四面闢四抹格扇門,塔身以上砌出普柏枋,其上安置斗拱,其正面補間之耍頭為龍首形,為元代塔中少見。明塔十分具有時代特色,清代塔多延續明代風格。

汝州風穴寺古建築群的現狀及保護(一)

中佛殿,為金代所建。單簷歇山頂,覆灰色琉璃瓦,平面近似正方形,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在明嘉靖年間進行重修時,換掉了梁枋,只有斗拱和下架柱額仍為元代結構。清代修繕時增加了2根金柱,雖然增加了牢固性,但卻破壞了內部的空間,使“減柱造”失去了作用。中佛殿整體建築風格仍為金代特色。

汝州風穴寺古建築群的現狀及保護(一)

七祖塔,建造於唐開元年間,清道光年間有所修葺。因收有風穴寺開山七祖貞禪師的舍利,唐玄宗諡為七祖塔。為九層密簷方形磚塔。第一層設真門拱劵塔心室,以上幾層均為實心。塔簷用疊澀磚砌成,整體看似拋物線輪廓。塔剎有復缽、相輪、寶蓋及火焰組成。風穴寺整體為仿木構塔,為全國為數不多的保存完好的唐塔之一。

汝州風穴寺古建築群的現狀及保護(一)

懸鐘閣,始建於宋代,元明清均有修繕。三重歇山頂,坐東朝西。臺基巨大,有巨石砌築而成,整體氣勢恢宏。懸鐘閣自身承重架構與巨鐘的承重架構各自獨立。鍾為北宋宣和七年所鑄,據傳重為9999斤。懸鐘閣將承重與揚聲功能都完美解決,實在不可多得。本文由小王侃趣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