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關於企業,你真的理解透了嗎?

學習兵法,除對其文字的涵義要透徹理解外,更高的層次是對其隱含的、沒有明言的深意的體悟。如《孫子兵法》謀略之一的【行千里而不畏】原則,是因為自己膽敵方膽小而不畏嗎?非也,是因為敵方知道和你競爭必敗而躲遠你,不是因為你怕於不怕。《藍海戰略》一書前幾年非常熱銷,其實全書只是在說《孫子兵法》的這一句話,還不甚全面,國人便奉若至寶,本末倒置。今觀國人,對我國古典文化的生疏程度實在令人髮指,其智慧僅來自於遺傳的天分和自我實踐的一點積累,很少借鑑於前人,知識積累的效率和其低也,這就是現狀,實在令人扼腕。何以如此?但確實如此,絕無誇張。

兵法關於企業,你真的理解透了嗎?

有人認為,“兵以詐立”,“詐”為騙,企業不能失去誠信,不能以騙立,所以認為兵法不能用於企業管理,實乃對兵法之誤讀,以偏概全,書生之論。“詐”是兵法於兩軍相爭處於生死存亡之際的極端策略,企業競爭中我們不贊成欺詐,但保密確實必須的,於人不詐並不等於不防人詐,否則迂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老祖宗早就講明白了。我們反壟斷,但競爭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一時或期望永久的壟斷地位,為此,兵法的謀略都是必須的。

兵法關於企業,你真的理解透了嗎?

另也有人認為,兵法是“術”不是“經”,“術”是手段,經是“道”,是大原則。所以中國有《易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五經及《道德經》,甚至《茶經》、《孝經》,但無《兵經》,這是儒家之偏見,至今仍深根柢固於國人腦中。愚見,兵法即《兵經》。

兵法關於企業,你真的理解透了嗎?

再如,國人多喜老子一句“上善若水”,但學到的多是“無為”與“不爭”四字,以為老子說水能就下就汙就是善,不知老子說的只是過程,國人卻以為是個結果。老子說:“天下莫若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柔德固然柔德,但若想“攻堅強者”,絕非小溪流水所能承擔,老子其實在說,不能爭時學小水,待匯成大江大河時卻一定要爭的。

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