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識趣(25):裂上煎熬一小鷹 雖然老料皮年輕

藏友一玉鷹不識真仿(圖1),帖吧就教於玩友,看真者識為到代紅山器,看假者認為現代低仿,莫衷一是;玩家有點無所適從。

古玉識趣(25):裂上煎熬一小鷹 雖然老料皮年輕

圖1-1

古玉識趣(25):裂上煎熬一小鷹 雖然老料皮年輕

圖1-2

本條原意來個“觀棋不語”,但藏友誠邀探討(圖2),難卻其意現就淺識略述一二,如有看錯勿生煩惱,全當拋磚引玉,一笑而過。

古玉識趣(25):裂上煎熬一小鷹 雖然老料皮年輕

圖2

粗略看來,此件玉鷹確有不少看真點:

首先是貫通之裂,此裂為沿玉理生成之驚裂,裂之一側已沁浸色變,非人力所能為,系天然驚裂紋(圖3),此裂確真無疑如假包換(參見《古玉學步(2):圖說古玉驚裂紋不可仿》)。

古玉識趣(25):裂上煎熬一小鷹 雖然老料皮年輕

圖3

其次是飯糝,此器通體呈現飯糝,部分已經生成豆花(圖4),也是老玉之佐證。

古玉識趣(25):裂上煎熬一小鷹 雖然老料皮年輕

圖4

再次是裂重位置,出現土蝕或者說類土蝕(圖5,“類”有原因容後詳述),觀其狀定然自然生成。

那麼,這是一件真品到代紅山古玉啦?且慢,往往細節決定真偽。粗看之後還要細心把玩,莫失毫釐方能鑑真假於細微、細緻入微方能洞若觀火。

細微觀察之後,不難發現幾處疑竇:

其一,玉鷹之形為文化期紅山器,由於時代的侷限,紅山玉器加工主要靠磨磋完成,所以紅山器陰線多以磨磋寬線呈現,俗稱“瓦溝紋”,紅山玉器瓦溝紋下常會留下玉器螺旋線,這是鑑別紅山玉器關鍵的要領之一。本件玉鷹的陰線一無紅山“瓦勾紋”特徵(圖5),純為後世陰線琢法形成。

古玉識趣(25):裂上煎熬一小鷹 雖然老料皮年輕

圖5-1

古玉識趣(25):裂上煎熬一小鷹 雖然老料皮年輕

圖5-2

其二,紅山玉器瓦溝紋下常會留下用解玉砂拋光磋磨的痕跡,這是鑑別紅山玉器關鍵的又一要領。紅山玉器磋磨解玉砂痕方向散亂不一、軌跡變化無序,盡顯原始古拙(圖6)。本件玉鷹的解玉砂痕相對規律整齊(近於平行),並且同一器件不同部位的砂痕不一致,重者很重輕者極輕,重痕留下補打特徵(圖7)。

古玉識趣(25):裂上煎熬一小鷹 雖然老料皮年輕

圖6-1

古玉識趣(25):裂上煎熬一小鷹 雖然老料皮年輕

圖6-2

古玉識趣(25):裂上煎熬一小鷹 雖然老料皮年輕

圖7-1

古玉識趣(25):裂上煎熬一小鷹 雖然老料皮年輕

圖7-2

其三,文化期古玉象鼻孔經多次鑽接而成,餘留桯鑽臺痕與旋磨痕,本件鑽孔技術超前、光滑如新(圖8)。

古玉識趣(25):裂上煎熬一小鷹 雖然老料皮年輕

圖8

其四,古玉驚裂紋不可仿,此件自然驚裂定然老真,察查工痕與裂紋,工遇裂有斷、離裂輕微,則為自然態上工,而非工上自然態,工在裂後,器老為假而裂老為真(圖9)。

古玉識趣(25):裂上煎熬一小鷹 雖然老料皮年輕

圖9

其五,文化期原始古法制玉,磋磨為主不會絲毫影響玉體產生蹦裂,本件玉鷹細微處見蹦口(圖10),定非古工痕跡特徵。

古玉識趣(25):裂上煎熬一小鷹 雖然老料皮年輕

圖10

其六,裂深處見“類”土蝕斑,類在確為自然蝕卻非玉器入埋的土蝕狀態,此蝕非彼蝕(圖11),莫要見斑就認“蝕”。

古玉識趣(25):裂上煎熬一小鷹 雖然老料皮年輕

圖11

其六,紅山六千年,凡到代真品老熟光氣包漿皮殼皆見特徵,本件粗觀見老、細察如新。

其餘細部無須再查,綜之,此件玉鷹為帶皮老料製成,由於含帶很多“老化”元素,所以有一定的強藥性,非久摩細辨難能識其假與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