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藏友一玉鹰不识真仿(图1),帖吧就教于玩友,看真者识为到代红山器,看假者认为现代低仿,莫衷一是;玩家有点无所适从。

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图1-1

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图1-2

本条原意来个“观棋不语”,但藏友诚邀探讨(图2),难却其意现就浅识略述一二,如有看错勿生烦恼,全当抛砖引玉,一笑而过。

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图2

粗略看来,此件玉鹰确有不少看真点:

首先是贯通之裂,此裂为沿玉理生成之惊裂,裂之一侧已沁浸色变,非人力所能为,系天然惊裂纹(图3),此裂确真无疑如假包换(参见《古玉学步(2):图说古玉惊裂纹不可仿》)。

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图3

其次是饭糁,此器通体呈现饭糁,部分已经生成豆花(图4),也是老玉之佐证。

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图4

再次是裂重位置,出现土蚀或者说类土蚀(图5,“类”有原因容后详述),观其状定然自然生成。

那么,这是一件真品到代红山古玉啦?且慢,往往细节决定真伪。粗看之后还要细心把玩,莫失毫厘方能鉴真假于细微、细致入微方能洞若观火。

细微观察之后,不难发现几处疑窦:

其一,玉鹰之形为文化期红山器,由于时代的局限,红山玉器加工主要靠磨磋完成,所以红山器阴线多以磨磋宽线呈现,俗称“瓦沟纹”,红山玉器瓦沟纹下常会留下玉器螺旋线,这是鉴别红山玉器关键的要领之一。本件玉鹰的阴线一无红山“瓦勾纹”特征(图5),纯为后世阴线琢法形成。

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图5-1

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图5-2

其二,红山玉器瓦沟纹下常会留下用解玉砂抛光磋磨的痕迹,这是鉴别红山玉器关键的又一要领。红山玉器磋磨解玉砂痕方向散乱不一、轨迹变化无序,尽显原始古拙(图6)。本件玉鹰的解玉砂痕相对规律整齐(近于平行),并且同一器件不同部位的砂痕不一致,重者很重轻者极轻,重痕留下补打特征(图7)。

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图6-1

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图6-2

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图7-1

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图7-2

其三,文化期古玉象鼻孔经多次钻接而成,余留桯钻台痕与旋磨痕,本件钻孔技术超前、光滑如新(图8)。

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图8

其四,古玉惊裂纹不可仿,此件自然惊裂定然老真,察查工痕与裂纹,工遇裂有断、离裂轻微,则为自然态上工,而非工上自然态,工在裂后,器老为假而裂老为真(图9)。

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图9

其五,文化期原始古法制玉,磋磨为主不会丝毫影响玉体产生蹦裂,本件玉鹰细微处见蹦口(图10),定非古工痕迹特征。

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图10

其六,裂深处见“类”土蚀斑,类在确为自然蚀却非玉器入埋的土蚀状态,此蚀非彼蚀(图11),莫要见斑就认“蚀”。

古玉识趣(25):裂上煎熬一小鹰 虽然老料皮年轻

图11

其六,红山六千年,凡到代真品老熟光气包浆皮壳皆见特征,本件粗观见老、细察如新。

其余细部无须再查,综之,此件玉鹰为带皮老料制成,由于含带很多“老化”元素,所以有一定的强药性,非久摩细辨难能识其假与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