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堂」「動靜結合」踝關節骨折術後康復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微信訂閱號【筋骨堂】專欄,逢週四推送!本欄文章由該院骨科專家名醫親自撰文或指導寫作,內容涉及眾多骨科常見病的科普講解與防治建議,實用、權威!敬請關注!

“動靜結合”踝關節骨折術後康復

踝關節骨折

是最常見的下肢骨折類型之一,佔全身骨折的3.9%,居關節內骨折的首位。踝關節骨折可由於直接或間接暴力造成,同時可以合併關節軟骨損傷、關節周圍韌帶損傷、關節脫位及軟組織損傷。除了骨折之外,大部分的踝關節骨折均存在韌帶損傷、關節軟骨損傷等因素,充分了解患者的損傷情況,有利於我們決定康復治療的早晚、早起保護方式、負重時間、訓練方法和方案的不同。

臨床上對於踝關節骨折的治療,大致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骨科醫生通過對骨折情況的判斷決定是手術治療還是保守治療。踝關節的穩定性和關節的復位對於踝關節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良好的踝關節復位與固定是康復的基礎,對位對線不良及踝穴不匹配會影響患者踝關節的功能及預後。

您是否在為踝關節骨折術後康復糾結呢?本文給您一些簡要指導。

● 術後常規護理

1

腰麻或硬腰麻後去枕平臥6h,術後禁食6h,監測生命體徵變化,做好心理護理等。患肢抬高20-30cm。

2

保持切口清潔,四肢部位手術2周後拆除縫線。手術部位予無菌棉墊加壓包紮。保持切口敷料乾燥,有滲出及時予換藥加壓包紮。換藥一般2-4天/次。

3

疼痛護理:術後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護理上應妥善保護患部,制動肢體,避免傷口汙染和防止再度損傷。對患者疼痛要加強觀察,及時處理,按醫囑使用止痛藥物。當出現異常情況無法忍受的疼痛時,觀察引起疼痛誘發因素,並注意尋找有無其它併發症發生。

如何評價疼痛(0-10分)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 術後1-3天

減輕腫脹、緩解疼痛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足趾主動活動

足趾被動練習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膝關節屈伸

直腿抬高練習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空中自行車動作

● 術後3天-2周

繼續前述動作訓練

另外增加練習

踝泵運動:

主要目的為加強踝關節蹠屈及背伸活動度,除此之外,踝關節的主動活動有利於消退肢體遠端的腫脹。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踝泵:簡單地說,就是通過踝關節的運動,起到象泵一樣的作用,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和淋巴迴流。這樣的作用對於手術之後的功能恢復,可是至關重要的!

■ 除了損傷本身以外,手術也會對周圍組織造成刺激。肢體在手術之後,會因為這些創傷刺激引起的循環障礙而腫脹。為了能更好地促進循環,幫助下肢的腫脹消退,同時還要能夠活動小腿的肌肉,儘量避免肌肉萎縮,就要進行前面說的“踝泵”練習。

■ 躺著或者坐在床上不用動,大腿放鬆,然後緩慢、但是用力的、在沒有疼痛或者只有微微疼痛的限度之內,盡最大角度地勾腳尖(向上勾腳,讓腳尖朝向自己)之後再向下踩(讓腳尖向下)。

■ 注意要在最大位置保持10秒左右,目的是讓肌肉能夠持續收縮。這樣反覆地屈伸踝關節,最好每個小時都能練習5分鐘。

■ 在我們屈伸踝關節的時候,小腿的肌肉就會收縮和放鬆。蹠屈(腳尖向下踩)的時候小腿三頭肌收縮變短,脛骨前肌放鬆伸長;背伸(向上勾腳尖)的時候脛骨前肌收縮變短,小腿三頭肌放鬆伸長。這兩組相對應的肌肉在收縮的時候就象泵一樣把血液和淋巴液擠壓回流,放鬆的時候新鮮的血液就又流進去了。這樣,就可以促進整個下肢的循環。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踝關節被動屈伸

踝關節內外翻活動:

即足面朝內及朝外方向的活動,主要目的是進行脛距關節及距下關節的活動度訓練。該活動可改善距下關節活動度,避免該關節僵硬而導致的不平地面行不穩現象。建議每天進行3次,每次15-20個即可。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踝關節環轉運動:

用腳趾進行劃圈、寫“米”字或寫字母(如ABC等)活動。做運動時以足大拇趾為導向。該活動為踝關節複合運動,早期進行可避免脛距關節及距下關節僵硬。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髖部近端力量訓練:

通過臥位下的下肢各個方向的上抬訓練,可以有效的加強下肢近端力量訓練,有利於患者轉移能力及下地時的肢體控制。訓練時患者可在避開踝關節的位置加上沙袋或者彈力帶,進行早期抗阻訓練。每天可進行3-5組練習,每個練習15-20個動作。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 早期活動以踝關節關節活動度訓練為主,患者進行以上訓練時需注意活動的程度,一般以出現輕微疼痛為限,在該位置點上維持數秒,每個動作都要緩慢進行,循序漸進。

■ 訓練後若出現明顯的次日不可緩解的腫脹、疼痛時,需要減少甚至停止訓練,必要時定期複查X線瞭解骨折的情況是非常必要的。

■ 訓練前可以進行熱敷,訓練後可以進行局部的冰敷。

● 術後2-4周

保 護 期

繼續踝關節關節活動範圍訓練,循序漸進,注意加強踝背伸的訓練,避免踝關節僵直在蹠屈位。在進行被動踝背伸練習時,以感覺到跟腱及小腿肌群被牽伸到為宜,每次牽伸維持30秒,每天三次。

開始抗阻下的力量訓練,建議用彈力帶進行訓練,循序漸進。每天建議每組訓練20-30個,每天三組練習,隨著踝部力量增長增加抗阻的強度和次數,如果出現次日無法緩解的疼痛和腫脹,減少或者暫停訓練,必要時複查X線。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足趾夾布訓練,主要目的為訓練足趾關節的關節活動範圍和足底肌群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步行中並非只有踝關節存在活動,足趾關節的活動在步行及其他日常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踝關節康復中不能忽視足趾的主動活動訓練。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 拄拐下步行轉移訓練,包括去廁所、輪椅和床的轉移。最開始需要拄雙柺進行活動,並逐漸控制自己的活動範圍,不要在能力未達到之前隨意增加行走的距離和範圍。

4-6周

下肢負重、步態練習

4周時於創傷骨科門診複查,決定是否可以開始部分負重。

■逐漸開始嘗試健側單腿負重站立,訓練的目標是為了加強健側下肢的負重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訓練時保持平衡避免摔倒,訓練過程中也要避免患足的負重。早期可選用雙柺輔助下進行(或者扶牆或欄杆),可從1-2分鐘開始,一天內3-5次,逐漸延長時間,循序漸進。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踩體重秤

● 術後6周-3月

■ 拄拐下行走,轉移,並逐漸擴大活動的範圍和持續的時間,過渡到完全負重

■ 可按照下圖進行不同方向的踏步訓練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加強踝關節的力量訓練和關節活動度訓練

■ 逐漸開始部分負重位下的踝關節訓練,包括踝關節的本體感覺訓練,根據情況循序漸進。可藉助欄杆或椅子進行,循序漸進,根據骨折癒合的情況決定患肢負重的程度,若不能完全承重患者可在懸吊、減重、他人扶助等狀態下接受專業人員訓練。

■ 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睜眼、閉眼、軟硬程度不同的地面,也可以是墊子或摺疊好的浴巾進行訓練,逐漸增加難度和時間。仍然要注意負重程度和時間,避免次日不可消退的腫脹和疼痛,循序漸進。

術後3月—6月

■ 創傷骨科門診複查,瞭解骨折的癒合情況,是否可以完全棄拐

■ 根據行走的穩定度,從雙柺逐漸向單拐、手杖過渡,直至棄拐

■ 逐漸提高行走的速度,一般不建議3月後開始體育活動,術後6月後開始為宜

■ 增加負重及單腿負重下的鍛鍊。單腿站立及跨步訓練;

繼續加強肌力及踝關節本體感覺訓練;

適應不同的行走環境,如社區、馬路、超市或山地;

開始適應工作環境,逐漸恢復工作,逐漸瞭解環境中存在的障礙,避免二次傷害,根據自身情況逐漸增加工作時間及強度。

■ 3-4月:3個月後可以開始由慢走過渡到快走練習,並練習加強小腿三頭肌力量,進行平衡訓練等;

■ 4-5月:患肢可適應輕鬆體力活動;

■ 6-7月:6個月後可開始恢復正常體力勞動和運動。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專家簡介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擅長:以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骨與關節損傷,尤其對複雜創傷、創面的治療,老年骨折、兒童骨折、近關節及關節內骨折的治療,對骨傷重症、四肢神經血管損傷、骨折遲緩愈來合及骨折中後期修復等骨傷科疑難問題,採用中西結合的方法予以解決並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出診時間:週二下午(門診樓六樓骨科5號診室)

溫 馨 提 醒

請關注下方“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或“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公眾號。關注後進入頁面菜單欄“就診助手”或“門診服務”,搜索“醫生姓名”即可掛號。

「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筋骨堂」“动静结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