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我来过

若羌,我来过

还记得第一次踏入这片神奇土地的那天,我就被路上一望无际的沙漠、色彩斑斓的胡杨林、世界之最的砖铺路和快到若羌县城时那片蔚蓝的湖水所深深地吸引。

若羌,我来过
若羌,我来过若羌,我来过
若羌,我来过

来若羌之前,也不知在想象中揣摩了多少次,在心里描绘了多少遍。虽然从很多照片、资料中了解到若羌有太多惊人的文化奇迹,太多迷人的自然景观,太多诱人的古今传奇。但还是满足不了我一睹若羌真容的欲望。我幸运、我高兴、我自豪、我骄傲、我感动,魂牵梦绕的若羌,我来过!

若羌,我来过

令人神往的古代文明

若羌,我幸运我来过!我幸运领略了深厚的楼兰文化孕育出若羌浓厚的人文气息。

若羌,我来过

这里是楼兰故里、是楼兰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是西出阳关的必经之地,曾是经济和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传播的中心,素有“历史文化长廊”之美誉。

如果说“抓一把黄土就是触摸历史,吸一口空气就是品味文明”,这无疑是对若羌厚重的人文历史最好的诠释。古代西域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在这里交融聚合,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东西方文明使若羌获得“东方的庞贝城”的美称。

若羌,我来过

商贾云集、商品汇聚、商贸发达,楼兰王国,曾作为丝绸之路上的要冲和贯通东西的商贸集散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分布着楼兰古城遗址、米兰古城遗址、小河墓地、神秘的罗布泊等世界公认的顶尖探险去处。

若羌,我来过

这里,曾飘扬过张骞的旌旗、驰骋过班超的战马、留下过唐玄奘的足迹。它承载的是一个人、一个时期、一个王朝乃至一个民族的历史……

远去了旌旗映夕阳,当年的驼铃声犹在耳畔萦绕。如今的若羌扛起了时代大旗,连续七年举办楼兰文化节,在北京、上海、广州宣传和弘扬楼兰文化,新疆楼兰学会落地若羌,楼兰文化学术研讨会已举办多届,我已与这座神奇的城市结伴而行多年,见证了如今煜煜生辉、光彩夺目的它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辉煌、走向文明,如何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如何成为前进路上的领跑者。

和谐共融的自然人文景观

若羌,我无悔我来过!无悔,我曾不止一次的涉足于中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动植物王国――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唯一的罗布泊野骆驼保护区。无悔,我已把扑朔迷离的雅丹地貌,世界闻名的神秘罗布泊,高山阴阳湖泊—鲸鱼湖,三泉一线的高原沙子泉,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最高的库木库里沙漠等令人神往震撼的自然奇观一收眼底。

若羌,我来过

若羌县境内分布的14条大小河流,300余万亩林地,250余种野生植物,牦牛、骆驼、驴、藏羚、岩羊、盘羊等49种野生动物,黑颈鹤、黑鹤、金雕、藏雪鸡、秃鹫、环颈雉等92种鸟类,与维、汉、回、东乡等19个民族7.8万人,渊源共生、和谐共融。走进若羌,油然而生一种步入大自然圣殿的感恩与敬畏之情。

若羌,我来过

广袤的若羌,因中原文明、楼兰文明的浸润,赋予了这块神奇土地人文背景,有名的古城遗址和绚丽多彩的壁画、岩画交相辉映,无论从数量和规模等方面均位列中国乃至世界之最。可以说,若羌山藏瑰宝、戈壁含金、沙纳文明,是大自然和古人留给新疆、留给巴州、留给若羌的一笔无法估量的遗产,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中国探险旅游第一县的品牌初步显现。

若羌,我来过

一处处自然风光,一道道靓丽的人文景观,在若羌20余万平方公里的沙漠、高山、土地上,描绘出了美丽壮观的画卷!

闻名世界的若羌红枣

若羌,我自豪我来过!自豪我亲眼见证了若羌儿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才智,战天斗地,从 “要饭财政”跨入西部十二省区市农牧民人均收入首位而“名扬天下”。自豪我亲身经历了若羌红枣是如何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生产,从传统粗放型管理到科学管护,从原枣生产到精深加工,从无人知晓到走向世界。如今的若羌红枣闻名海内外。

若羌,我来过

还记得,刚到若羌时听说若羌开始发展红枣产业时,部分农牧民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对着干,红枣苗白天种晚上拔。针对这样的情况,若羌县专门成立了红枣科技服务中心,免费为农民发放剪刀,提供有机肥,县委书记、县长和乡村干部,整月整月捐工资买枣树苗、买肥料,与群众一起在红枣园里劳作,红枣产业就像一场势不可挡的“红色风暴”,席卷若羌。

若羌,我来过

若羌独特的气候、光热资源优势,加上“优品质、树品牌”决心和努力,造就了若羌红枣的极优品质和独一无二的品牌,给若羌红枣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红枣行业的“风向标”,决定着市场价格的“话语权”。中国红枣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红枣首席专家毛永民在研究各地红枣后评价说,“世界红枣在中国,中国红枣在若羌”。若羌红枣先后被评为“中国红枣优质产品一等奖”,获得“地理产品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驰名商标”认证,每年参展均荣获金奖、银奖。每年若羌红枣节、若羌枣花节,吸引国内外客商蜂拥而至。如今,若羌成为一个枣的世界,30万亩红枣林形成了“春季郁郁葱葱,夏季枣花飘香,秋季硕果累累,冬季迎风傲雪”的景象。

若羌,我来过

若羌红枣也极大提升了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从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的家家住上了舒心的安居房、开上了小汽车,就是对这方兴未艾的“红色富民”工程的最好肯定,背后则是各族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红枣不仅让若羌人鼓了口袋、富了脑袋,还夯实了若羌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之根基。

若羌交通迈进新时代

若羌,我骄傲我来过!骄傲若羌即将迎来新时代的大发展、大跨越和大开放。

若羌,我来过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千年前,络绎不绝的驼铃商队开劈了一路繁华;千年后,格尔木—若羌—库尔勒、和田—且末—若羌、哈密—罗中—若羌铁路,若羌楼兰机场,依吞布拉克—若羌—且末、尉犁—若羌、若羌—和田等高速公路的相继建设,续写着丝路要道的生机。

以前,从若羌走出去或是来到若羌,是“来了不想走、走了不想来”,去一趟库尔勒得䠀一路浮尘,道路坑洼不平,二十多个小时的“三跳路”,让 “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心在肚子里跳”。随着218国道和315国道的建成通车,若羌交通区位日益凸显。2014年底动工建设的格尔木至若羌至库尔勒的铁路,穿戈壁、越险峻、跨湖泊,直叩若羌。不久的将来,这条致富之路、强县之路、圆梦之路上火车的轰鸣将代替昔日的阵阵驼铃,在走向复兴的路上,迈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

若羌,我来过

2018年3月29日,南航CZ6679航班载着140名旅客飞抵新疆若羌机场。这是若羌民用机场建成后迎来的首个定期航班,也标志着新疆第20个民用机场正式投入运营,若羌楼兰机场开启若羌联通世界“有机可乘”的崭新旅程。

丝路贯古今、若羌通天下。如今,国家、自治区加大对若羌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力度,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一体,连接内地、辐射中南亚、欧洲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若羌也将成为东联西出、贯通南北的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将会更加突显。

回顾这段历程,为自己有幸来若羌,见证了她的发展而感到无比的骄傲,这些记忆已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永远挥之不去。

绘就幸福民生新画卷

若羌,我感动我来过!感动若羌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成就事业。多年来,若羌县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富民、惠民、为民、安民为宗旨,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等一系列惠民实事得到实施,奏响了幸福和谐若羌的华彩乐章。

若羌,我来过

记得初到若羌时,听闻若羌县流传一句顺口溜,“一条马路三盏灯,一个喇叭全县听”。那时,全县都找不出几栋像样的建筑。现在不一样了,一栋栋楼房错落林立,大大小小的酒店、宾馆随处可见,宽阔干净的大道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率先成为西北五省首个实现城乡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全免费的县,让“沙漠里的智慧小城”实至名归。

若羌,我来过

在若羌农村,横竖交织的乡村道路全部硬化、四通八达,条条马路通到了群众家门口,马路干净整洁,路灯有序排列,两旁的房屋坐落有序,红墙绿门、整齐划一,美丽的田园风光与洁净的村庄环境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若羌,我来过

近年来,若羌县委、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全面提升各族农牧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通过整村推进“安居富民”工程,大力推进以“活力乡村、宜居乡村、富裕乡村、和谐乡村、文明乡村、法治乡村”为主要内容的“幸福乡村”建设,全力支持人才、资金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全面推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素质向农村辐射、优秀的乡风民俗在农村得以传承、现代化的乡村治理在农村推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让全县各族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完成了全县48个村庄的供水提质、污水处理、村通燃气、庭院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节能亮化、环卫净化等全覆盖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全县近两万名农民过上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若羌,我来过

民生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若羌率先实行学龄前至高中阶段免除学杂费,并和华山中学联合办学,把华山中学成熟的办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管理制度等移植到若羌县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使若羌的学生在不出家门就能接受到优质教育;看病就医先住院后结算、药品零差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无数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小幸福,汇成了若羌人的大幸福。

若羌,我来过。七年间,我亲眼见证了、亲身经历了您的坚韧不拔、奋勇向前和永不停歇奔跑的脚步。

今天的若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愿你紧紧围绕党中央治疆方略和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若羌,我来过若羌县零距离来稿请投:[email protected]

新时代,一起加油!

若羌,我来过若羌,我来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