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槐之鄉」分外嬈——衡陽縣石市鎮鄉村振興發展紀實

□ 朱章永

一山一湖,風光無限;一圈一點,氣象萬千。

這裡是一塊充滿激情活力的神奇沃土,這裡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魅力鄉鎮。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孕育著美好的未來,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激盪著昂揚向上的情懷,這裡就是發展中的衡陽縣石市鎮。

走進石市鎮,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新農村建設蒸蒸日上、人居環境優美靚麗、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處處彰顯著崇德向善的傳統風格、腳踏實地的美好品質、勇往直前的恢弘氣勢和頑強拼搏的奮鬥精神。

“做好經濟建設,推進鄉村振興,對我們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更是責任。”石市鎮主要負責人說,“今年來,我們始終以‘送政策、送服務,送溫暖’工作為總抓手,搶抓機遇,主動作為,破解發展難題,就是為了凝聚力量,讓群眾過上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願景得以早日實現。”

“金槐之乡”分外娆——衡阳县石市镇乡村振兴发展纪实

△石市鎮黨委書記(右二)走訪貧困戶

做好項目——增強鄉村振興發展後勁

“發展靠項目,轉變靠項目。”石市鎮主要負責人一語中的地說,“項目是發展的核心,項目是轉變的關鍵。離開了項目談發展是空談,離開了項目抓轉變是空轉!”為此,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集中力量破解發展難題,有效助推項目和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金槐之乡”分外娆——衡阳县石市镇乡村振兴发展纪实

△石市鎮城鎮建設首期工程商業文化街項目

——城鎮開發建設日新月異。白牆黛瓦,江南古韻,一棟棟新中式風格房屋一字排開。石市鎮城鎮建設項目座落在石頭橋社區,分期建設。首期工程石市鎮商業文化街項目由湖南澤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投資開發,項目位於西界公路與發展大道交匯處,總建築面積22211.75平方米,共7棟,是該鎮黨委政府實施“生態立鎮、旅遊興鎮、文化強鎮”戰略而打造的首個集旅遊觀光、文化娛樂、休閒購物、餐飲酒店為一體的綜合型商業街區的最佳平臺。據悉,該文化街採用新穎、現代的新中式建築風格,契合該鎮旅遊文化特徵和地方特色,擬建設一個“現代、美觀、舒適”的旅遊文化街區及高品質的和諧居住小區。該項目規模適當、結構合理、功能齊備、管理規範,已於2016年11月動工建設,2018年6月30日前交付使用,這為石市人民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商業投資機會。同時,將大大提升居民生活檔次和質量,加快促進人流、商品流、信息流向石市城鎮聚集,從而帶動相關產業和基礎設施的大發展。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建築風格,石市小城鎮建設成為一個旅遊文化風情特色小鎮。

——景觀大道建設如火如荼。石市鎮發展大道是新老西界線連接線,是石市鎮的一條城市化景觀大道,道路全長666.6米,設計寬度18米,目前路面建設寬度6米,路面採用水泥混凝土面層。該道路於去年11月動工興建,明年將與新西界公路建成同步通車。該路建成後,能有效地緩減石市城鎮道路交通壓力,提高城鎮品位,帶動小城鎮開發建設,也必將促進該鎮文化旅遊發展。

——曾熙故居項目修繕有聲有色。曾熙大師是石市鎮一張文化名片,素有“北李南曾”之說,為張大千的恩師。曾熙故居慈德堂座落於石市鎮石獅村石獅口組,建於1886年,系土木青磚結構,五進四橫,共49間房子,由於歷經百餘年,部分已經坍塌。去年,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故居修繕項目列入縣重點項目,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繕加固,鎮黨委政府全力協助做好該工作。截至目前,主體修繕工程已近尾聲,周邊的附屬設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該項目可望今年10月完成布展並對外開放,將極大促進該鎮文化旅遊發展。同時,充滿著濃郁文化品味、地方特色的曾熙文化體育廣場設計初稿已經完成,今年下半年可開工建設。

“金槐之乡”分外娆——衡阳县石市镇乡村振兴发展纪实

△曾熙故居

——新農村建設點亮點紛呈。為支持西界公路徵地拆遷工作,節約耕地節約成本,石獅村長塘組6戶拆遷戶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該新農村建設點於2017年3月開工建設,7月基本竣工,10月全部搬遷入住。建設點房屋全部採用歐式風格建設,為獨棟別墅,目前農戶已經全部喜遷新居。長塘新農村建設是石市鎮的一個示範點、為全鎮增添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做優產業——深入紮實推進精準扶貧

“多虧了鎮政府領導的大力幫扶,讓我有了自主創業的信心和勇氣,而今創建的鮮花基地不僅讓我成功脫貧,還解決了不少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問題,能盡己之力幫助到別人,我覺得很開心……”這是衡陽態美園林有限公司負責人凌帆先生的一番感言。

“金槐之乡”分外娆——衡阳县石市镇乡村振兴发展纪实

△衡陽態美花卉園林有限公司花卉基地

據悉,1992年出生的凌帆,父母去世早,家裡有兄妹三人,家庭條件較差,屬於典型的貧困戶。為了餬口,他便跟隨大流去外面打工。2016年底,鎮政府領導找到他,引導他自主創業,培養其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脫貧致富。在鎮政府領導積極鼓勵下,凌帆結合在外打工所學的專業,在石頭橋社區姚州組種植了四到五畝花卉,當時他自籌一部分資金,還通過鎮政府幫扶獲得一部分小額信貸,成立了衡陽態美花卉園林有限公司。經過近兩年發展,公司已初具規模,今年已流轉田地40畝,主要種植玫瑰、康乃馨等鮮花,其中以非洲菊鮮花為主打品。目前,鮮花在衡陽市供不應求。鮮花基地擴大發展後,也就地解決了不少貧困戶就業問題。據凌帆介紹,有10多名貧困戶長期在公司做事,主要從事摘花、建廠房、整地等工作,每月人均工資2500元,遇上公司繁忙季節,最多時有50餘名貧困戶在基地做事。談及基地發展,凌帆告訴筆者:“現在種植鮮花的收入比種植普通農作物高几十倍,我的鮮花基地目前是省內唯一規模化的鮮花種植基地。今後三年內,我們計劃爭取流轉田地達200畝,做精單向品種,將公司規模做大做強,從而帶動更多人脫貧致富。”

“真是沒想到,在家門口還能找到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現在在金槐基地做事,既能就近照顧家裡,還能賺一份不錯的工資,我也是知足了,而這一切還真得感謝鎮政府領導幹部,是他們讓村裡的金槐產業大力發展起來,我們農民也跟著受益……”談起如今的生活,村民續代福感激不已地說。

原來,續代福一家有四口人,原本日子還過得去,無奈家中因病致貧,生活曾一度很是艱難,鎮、村領導知曉情況後,決定對其精準幫扶,就近將續代福安排在村裡發展的金槐基地務工,每月平均有1700元工資。有了穩定的收入,這讓續代福很是開心。

和續代福一樣,太平橋村染鋪組屈運秋也是受益於金槐產業發展的貧苦戶。據悉,他家庭有二口人,其中他女兒智障,生活很是艱難。知曉其情況後,鎮政府主動聯繫村辦企業將其安排進入金槐基地務工,每月有1200元左右工資,這讓屈運秋很是滿足。據瞭解,截至目前,和屈運秋一樣在金槐基地務工的貧困戶就有21名。

而這僅是該鎮發展花卉產業助力精準扶貧的一個簡單縮影。據瞭解,2017年,為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深度融合金槐產業發展,該鎮出臺了“2017-2020年金槐產業扶貧發展實施方案”,要求村村有基地,戶戶種金槐。今年全鎮共種植3000畝,其中大戶種植1000畝,主要分佈在石玉花卉黃門、梅樹、石獅等村,今年3月前已完成栽種。

“金槐之乡”分外娆——衡阳县石市镇乡村振兴发展纪实

△石市鎮政府鎮長(右一)在金槐基地向農戶瞭解情況

眾所周知,石市鎮地處衡陽縣西北角,距縣城38公里,現有人口56228人,轄23個村、1個社區,鎮內一半以上的土地為紫色頁岩,土層淺薄,蓄水保水差,不利於植被生長,植被較少,生態環境脆弱。面對這樣的情,如何將不利條件轉變為有利條件?石市鎮黨委、政府一直思考探索著。2014年,該鎮緊緊抓住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金槐產業的利好政策,迅速成立專班,廣泛宣傳發動,著力組織土地流轉,引進大戶規模種植,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主要分佈在太平橋、明星、石玉、龍田等村。現有金槐產業合作社4家,分別為衡陽縣恆眾農林發展有限公司、興玉農牧有限公司、玉升鼎豐農林開發有限公司、雲楓農業等。

“金槐全身是寶,千萬不要小看它,我們很多企業發展起來都靠它……”該鎮相關負責人自豪道。據其介紹,金槐屬落葉喬木,是廣西植物研究所對全州當地槐樹通過嫁接、多次優選而成,具有抗病蟲害能力強、適應廣、產量高、易採摘等特點;其花蕾叫槐米,是稀缺的藥材,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消炎、抗潰瘍等多種醫學價值,是工業醫藥蘆丁素的主要原料。為充分實現資源利用,該鎮興玉農牧發展有限公司順應市場經濟潮流,牢牢把握髮展機遇,經過三年的努力,共種植金槐1000餘畝。在種植金槐的同時,該公司還大力發展生態養豬,年存欄生豬1000頭,年出欄生豬1600頭,生豬排洩物全部用作金槐肥料,實現立體種養循環。通過精心培育,玉農牧業公司2014年度種植的240畝金槐長勢非常好,今年開始試投產。據粗略估算,1株金槐樹可採摘25斤槐花,通過加工每5斤槐花可製成1斤槐米,按市場價每斤20元每畝50株計算,每畝經濟效益可達4000元以上。為深度工,興玉農牧公司、恆眾公司每家投入15萬元建好廠房,安裝成套烘乾設備,現已投入使用,槐米茶正在研製當中,不久便可以上市。各金槐公司積極作為,充分承擔社會責任,每年安排30餘戶貧困戶就業,增加貧困戶經濟收入,助力脫貧攻堅。

截至目前,全鎮共種植金槐5000餘畝,金槐產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旅遊效應初步顯現。今後,該鎮擬計劃用3-5年時間,大力發展金槐產業,倡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每戶種植金槐1畝以上,全鎮種植金槐1萬畝以上,每戶增收4000元以上,留下永不走的“扶貧隊”,竭力打造真正的“金槐之鄉”。

做美鄉村——移風易俗助力鄉村振興

一排排整齊的房屋美觀氣派,房前屋後綠樹成蔭,寬闊的柏油路乾淨整潔,別緻的庭院鮮花怒放,古色古香的休閒亭閣點綴村落間,村民相聚談笑風生……走進石市鎮廣大農村,一副新農村建設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村莊美了,百姓富了,“面子”有了,文明的“裡子”更要跟上。近年來,石市鎮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逐步引導老百姓從“富口袋”工程向“富腦袋”工程轉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弘揚先進文化,逐步實現移風易俗經常化、婚喪事務規範化、民間習俗文明化,促使全鎮形成了崇尚文明、節儉、科學的良好風尚。

近日,石市鎮梅樹村的小夥胡陽生沒有想到,自己為伯父辦了一場簡樸的葬禮,怎麼就成了紅網論壇的大紅人了呢?確實,殯期三天,花費只是平時村裡葬禮的十分之一,這的確是件值得稱讚的事。胡陽生為伯父操辦的這場葬禮真是有些“寒酸”,可他卻說:“我不怕丟臉,只想為大家帶個好頭。”

梅樹村的一場“寒酸”的葬禮成了大家議論的焦點。原來,63歲的五保戶胡梅根老人去世了。他沒有兒女,葬禮是由侄兒胡陽生操辦的。親朋好友趕到胡家卻發現,他們參加了一場不尋常的葬禮。沒有和尚道士、地仙做道場,葬禮一切事務都是家裡的後輩幫著做的,井井有條;酒席很簡單,豆腐、青菜都上了桌,打破了這裡酒席一定要十葷的慣例;不收禮金,連親戚朋友帶過去祭奠的被子都不收,這一切讓去參加葬禮親朋好友驚呆了。

移風易俗,告別陋習,樹立新風,引導群眾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是不斷提升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水平的需要,也是釋放社會正能量的動力之源。

石市鎮黃門村人胡興偉,中共黨員,今年44歲。他是鄉村郵遞員,數年來,在他投遞郵件的路上,留下了無數愛的印記,被人譽為“最美鄉村郵遞員”。他是衡陽縣微公益志願服務組織骨幹成員,同時他又組織二十多個人成立了鄉村微公益志願服務分支組織,專門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當起了守護神,為農村扶貧工作而奔忙。每次到了郵件派送的日子,無論多晚,胡興偉都會將郵件送至收件人家裡。2015年6月,一次送郵件回家的途中,胡興偉經過村委會大門時,看到裡面的工作人員強忍炎熱,光著身子汗流浹背地工作,人民公僕如此熱心為人民辦事的場景深深感動了胡興偉。他當即決定為村辦公樓捐獻空調一臺,當天中午就聯繫空調賣家把空調安裝到位,此舉受到村委會領導的高度讚賞。在一次群眾大會上,村幹部對群眾莊重承諾:絕不辜負胡興偉和父老鄉親們的殷切期望,一定會盡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胡興偉助人為樂的事蹟不勝枚舉,扶貧幫困是其人生路上的一道閃光點。梅樹村馬跡組劉友良夫妻均系重度殘障人士,育有一女又患重度腦癱,生活不能自理,且家中生活窘迫,一家三口的生計全靠身體瘦弱的劉友良一人種點蔬菜維持。胡興偉得知這一消息,立即駕著摩托車到劉友良家裡瞭解情況。當了解到劉友良院子裡還有兩千餘斤冬瓜無法銷售的情況後,胡興偉第一時間聯繫了縣內的一家公益機構,在向協會詳細彙報情況後,大家開啟了一次特別的愛心之旅。到場的志願者你50我100地把院子裡的冬瓜全部買了下來。同時還現場捐款5000元用於緩解劉友良一家的經濟困難。看到外地都有這麼多人幫助劉友良,當地村民感動滿滿,大家紛紛表示要將愛心“接力棒”接下來,以後會多幫助劉友良。

“能盡己之力幫助到別人,我覺得很開心……”這是胡興偉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在他看來,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該鎮張公村李新屋組51歲的李成初,2013年突發腦溢血癱瘓至今,四方求醫無果,家中債臺高築,唯一的經濟來源是他20歲的兒子在衡陽務工的一千多元的工資。得知情況之後,胡興偉再忙都要抽出時間去看望,幫助做些農活,為李成初家排憂解愁。同時胡興偉通過微信朋友圈,QQ群等網絡社交平臺發佈愛心信息,籌集了3萬餘元醫藥費,當善款送達李成初家時,李家人緊緊握著胡興偉的雙手久久不願鬆開。

鄉村振興戰略、人居環境改善、鄉風文明整治等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目前,通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石市鎮人文優勢得以弘揚,好人好事蔚然成風,農村文明程度、農民文明素質和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改變,為助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做活資源——全力打造生態旅遊旺鎮

生態是聚寶盆,旅遊是搖錢樹。

近年來,該鎮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念和“政府搭臺、生態唱戲、遊客享受、群眾得實惠”的旅遊富民思路,依託自身資源稟賦,大力整合旅遊資源,全力打造生態旅遊旺鎮。

“金槐之乡”分外娆——衡阳县石市镇乡村振兴发展纪实

△宇石禪寺

該鎮以國家級水利風景名勝區丹霞碧水萬源湖及省級地質公園黃門寨風景區為龍頭,整合周邊數個生態旅遊資源,打造“生態之旅”。據悉,該景區位於天下南嶽衡山南麓、衡陽縣北部,京珠高速公路西線潭衡段在此經過。該風景區總面積近100平方公里,有丹霞山巒約1000個,每個山頭形態各異,都是精品,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每條幽谷都有一則動人的故事。其中,文化深厚、觀賞度高的景點有200多處。除上衝石山高700米,珍珠崖、鷂子崖、潭衝正皂石壁高約400米外,其餘石山、石壁峰谷相對高差都在10-200米之間,桌形居多。各崖巖之間往往形成狹陡的峽谷,著名的峽谷有珍珠峽谷、和衝峽谷、高明峽谷、巖裡峽谷、下潭衝峽谷、馬子巖峽谷等。坡度大於90度的石壁下常有巖洞,大小不一,大的可供數十上百人居住,小的也可供十餘人避風躲雨。著名的巖洞有宇石寨、黃門寨、珍珠崖、海螺崖等。有的峽谷內有小溪蜿蜒穿行,如珍珠峽谷、黃門峽谷。有的石壁下積水成池,如銀鴉湖、對影池等。有的地方地貌險奇,過者慄心,如仙人橋、跳十步、一線天、猛虎跳澗、石壁走廊、石窟走廊等。區內庵堂寺貫眾多,大多獨居幽處,最著名的有宇石寺、海螺庵、珍珠岩寺、寶蓮庵、太清貫等。

“金槐之乡”分外娆——衡阳县石市镇乡村振兴发展纪实

△萬源湖

同時,以人文故居為載體,將曾熙故居慈德堂、譚上連將軍故居、國民黨元老王祺故居、古民居曾氏宗祠、水口戲臺、珠園村風光等資源進行整合串聯,形成一條精品人文旅遊路線。

此外,該鎮還將地方特產民俗與竹木雕刻藝術有機結合起來,形成頗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2000年5月,國家文化部授予衡陽縣石市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竹木雕)”稱號。這一稱號的獲得,得益於石市鄉深厚的竹木雕文化底蘊和響噹噹的竹木雕藝術成就。而石市竹木雕工藝,始於秦漢之前,漢時已具相當規模和水平,至兩宋,“事雕藝者如過江之鯽”,明清兩代為鼎盛時期。作為“民間藝術之鄉”,石市鄉在上個世紀便載譽湖南,多次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民間藝術展覽,受到嘉獎:1972年,民間藝人劉啟玉雕刻的作品《牧童放牛》曾選送北京,作為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回贈的禮品;1999年梁豐助的雕刻作品《麒麟送子南天門》在泰國“第二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中榮獲國際榮譽獎……

“來這裡旅遊,真的是一種享受,在這裡,生態資源與人文資源相得益彰,民俗文化別有一番味道,鄉風民風友好和諧,真是一個休閒有玩的好地方,每年暑假,我都要自駕游來體驗一番……”這是一位外地遊客來該鎮旅遊由衷發出的一番感慨,更是對石市鎮發展生態旅遊的中肯評價。

撣盡塵埃華光燦,別有天地春風來!如今的石市鎮,現代氣息與自然風光交相輝映,歷史文化與新城建設和諧共存,古鎮古韻與新城魅力相得益彰。一個“古鎮古風、新鎮新貌”的魅力石市,正悄然躍起在新的地平線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