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生前不被贍養,死後大葬,這是爲何?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在中國百善孝為先,這也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反而出現很多子女不贍養老人的現象。出現不贍養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經濟能力,教育環境。

但是奇怪的是,生前不贍養,死後花大錢也要把葬禮辦的紅紅火火,家裡條件差的,就是借錢也會把喪事辦的很風光,有的辦下來花個好幾萬、甚至十幾萬是很正常的,這是為何?

農村老人生前不被贍養,死後大葬,這是為何?

第一,風俗觀念

老人在世的時候不管孩子孝不孝順,現在老人走了要好好操辦喪事,辦得熱熱鬧鬧、越隆重顯得晚輩孝順如果有的喪事辦的比較冷清的話,鄰居朋友都會說晚輩不孝順,不懂事兒,辦事兒差勁等。還有的說法是如果老人年齡大了,快接近百歲或者更多才病故,這樣叫“喜喪”,所以必須熱熱鬧鬧

農村老人生前不被贍養,死後大葬,這是為何?

第二,為了面子,相互攀比

國人自古要面子,場面的事必須有面。正所謂死者為大,家裡的老人去世之後,一般都會按照當地的風俗進行風光大葬,這本來也是無可厚非,但是現在很多人把喪事辦的變了味,現在的喪事似乎更加註重形式和利益。

第三,趁機斂財

現在農村的酒席名目眾多,原來也就是婚喪嫁娶會辦酒席,現在呢,孩子升學、喬遷新居、老人過壽、孩子生日等等,身在農村,要參加的宴席太多了,當然也不是白去的,吃宴席就必然要隨禮,農村的禮金也是越來越高。所以隨出去的份子多了,當然也就想各種理由,辦酒席。在村裡有“有頭有臉”的人,朋友一大堆,農村白事又是大事,一次能收不少錢呢。

農村老人生前不被贍養,死後大葬,這是為何?

孝順父母要及時,人都離開了,再去盡孝還有什麼意義?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關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