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懷梆劇團


後來我大了以後,就主攻二花臉,先後到杜村、裡村、北莊、田寺、南莊、廟底、化工、城伯鄉的幾個村,以及溫縣、濟源等地的四十多個村演出,均受到好評,如今群眾中還流傳著這樣一段順口溜:“清正班,唱得好,字又清,嗓又高,聽了這遭想那遭。

文化大革命,懷梆劇團

”有一年,去趕南莊九月會,南莊九月會很有名,一會就是半個月,山西,陝西和鄰近幾個縣的經貨棚都要來,另外,還有雜技、玩把戲(魔術)、說書、唱戲也來了好多。為了給九月會助興,我們也到南莊搭臺唱戲,一連唱了天戲每天三場戲,上午一場,下午一場,晚上一場。

文化大革命,懷梆劇團

因為我唱的是二花臉,每次都要穿蟒、扎靠,當時,天又熱,每次下場後,我父親就拿扇子給我掮。到第三天晚上剎戲時,我實在累得不行了,就暈倒在舞臺上,我父親忙把我背到診所,吃點藥,又把我背到家裡。我在家一連躺了四天,才起了床,當聽到人們都誇俺馬附莊懷梆班唱得好,心裡也怪高興的。

文化大革命,懷梆劇團

文化大革命開始,一切傳統劇被禁演,俺村懷梆班也被迫停演了,後來,也有幾個人跟著學唱京劇。隨著名劇種移植“樣板戲”,俺村也到沁陽懷梆劇團找來一本《沙家浜》學唱,也排了起來。但由於服裝、道具等多方面原因,只演出幾場,就又停止了。

文化大革命,懷梆劇團

粉碎“四人幫”後,文藝大解放,俺村又請來了李自來,排演摺子戲,後又請來張樹柱(老麻柱)來教戲,又恢復了《金庸下山》《霸王說媒》、《殺廟》、《火燒葫蘆宇》等幾本戲。1977年參加縣裡春節文藝調演,還獲了獎。1981年春節又到縣裡參加戲劇調演,我記得演的是《火燒葫蘆峪》,後來隨著農村體制改革,原來唱戲村裡開工分,改革後體制轉變,加之村領導也不重視,劇團停演至今。

文化大革命,懷梆劇團

回想,俺村那幾年演戲真叫咯(提)勁,所有人員誰也不計較個人得失,並且還往劇團倒貼錢,有啥沒啥只要叫唱就行。有次,俺家人叫我去城買東西並捎點鹽,結果到得城古樓商店一轉,看見那裡的戲劇化妝品,我就走不動了,買了許多化妝品回來了,把買鹽的事忘得一乾二淨。回家後,俺老婆正在做飯,問我買的鹽哩我才記起,忙說“忘了”,沒鹽就將就吃點淡飯算了,氣得俺老婆翻白眼沒辦法。

文化大革命,懷梆劇團

現在俺家我的抽屜內,什麼也不放,就是保存了半抽屜油彩化妝品,平時,不管到哪裡演出,不給別人添麻煩,全部都是我們自己帶的演戲都非常賣力,只恐怕演不好別人笑話。像我雖不是班科出身,但刀槍劍戟各種把子功我都會,前翻、倒梯、筋斗功,我基本上是樣樣都能表演,演戲再苦再累,回來歇一天就過來了,從來沒有叫過苦,怕過累,正如,徐長青老師說:“我不服氣您馬駙莊厲害,真服氣您馬駙莊膽大,只要幕一拉就敢上場演出了。”

文化大革命,懷梆劇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