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技條件平台工作推進暨京津冀科技創新券啓動工作會召開

7月20日,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工作推進暨京津冀科技創新券啟動工作會在京召開。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主任許強出席活動並講話。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工作推進暨京津冀科技創新券啟動工作會召開

此次會議是為落實國務院《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進一步發揮科技資源對創新創業的服務和支撐作用;同時為深入落實《國務院關於強化實施驅支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國發[2017]37號),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促進首都科技資源服務創新創業發展,以創新券為抓手,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

全面落實國務院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要求,切實推動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工作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是北京市於2009年啟動的旨在推動科技資源開放服務的一項主旨工作,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財政資金績效激勵等一系列創新制度,探索建立市場化運營和多方共贏的利益分配機制,推動北京地區的科研設施與儀器、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等科技資源的有效整合、開放共享和市場化服務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2016年7月,北京市發佈了《關於加強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建設 進一步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京政辦發[2016]34號)(以下簡稱“34號文”),以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為載體落實國務院政策要求。

一、高標準制定落實工作的“北京標準”和推進機制

在制定34號文過程中明確提出,中央意見要求的內容全部落實到位,北京市先行先試的成功經驗要總結提升,其他省區市已經突破的要借鑑參考,文件在國務院70號文的“規定工作”基礎上增加了北京市的先行先試探索性工作,務求北京開放共享工作保持全國領先。

為保障政策落實,由市科委牽頭,成立了市財政局、市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國資委、市質監局、市衛生計生委、市農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人力社保局、北京海關、中關村管委會12家單位組成的協調推進工作組,負責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及評價考核實施細則,協調解決推進工作中的問題,並以臺賬的形式進行落實督察,保障各項工作的穩步推進。

二、結合實際確定重點任務和政策抓手

北京市明確以首都科技條件平臺作為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工作的載體,通過明確主要任務和具體政策工具來保證推進工作有目標有抓手。

明確目標,制定五項重點任務。

1、建設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信息系統,對接國家網絡管理平臺。

2、健全開放共享服務體系,通過鼓勵引入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市場化運營服務等方式促進分類開放。

3、完善開放共享激勵機制,建立開放共享服務標準,服務收入以不低於70%的比例用於績效獎勵。

4、建立開放共享約束機制。

5、加大對開放共享的支持力度。

明確抓手,採用五項政策工具。

1、完善開放共享績效考核後補貼機制。

2、深入實施首都科技創新券政策,對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購買高校院所實驗室的科研活動給予資助。

3、實施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建設工程,促進實驗室資源的市場化運營。

4、落實科研教學單位免稅設備共享使用政策。

5、開展大型儀器設備租賃費、使用費出資入股試點。

三、不斷完善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工作載體

搭建“小核心大網絡”的組織服務體系。

市科委等政府部門負責制定相關政策、組織高校院所參與平臺建設、搭建信息化網絡平臺以及品牌宣傳。各高校院所負責整合可開放科技資源,並引入市場化的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對接服務。

開放共享服務體系包括三個類型的成員:

一是可開放資源量超過億元的高校院所,獨立建設研發實驗服務基地。目前共有中科院、北京大學等27家。

二是科技資源較為分散的單位,按照所屬的領域,依託北京生物醫藥中心等核心機構,構建生物醫藥、新材料、能源環保、電子信息等12個領域中心。

三是發揮區級科技管理部門作用,在重點產業功能區或研發機構集聚區,設立豐臺、房山等14家區縣工作站,主要負責宣傳政策信息,挖掘企業創新需求,開展供需對接。

創新市場化專業服務機構培育機制。

1、探索市場化運行機制

高校院所根據各自情況,成立或引入企業性質的專業服務機構,將可開放資源統一授權給專業服務機構進行經營,讓科技資源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形式上分離,解決國有科技資源開展市場化服務的資產管理問題。

2、探索創新服務收益分配機制。

按照事先約定好的方式,高校院所、實驗室服務人員和專業服務機構對服務收入進行分配,以調動各方積極性。

截至目前,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已經促進首都地區包括中央和地方單位在內的908個國家級、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價值263億元,4.28萬臺套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享,聚集了13601位專家和166個高端研發團隊。僅2017年,就為京內外的1.7萬多家企業提供測試檢測、研發等服務,合同實現額達33.67億元,其中在京內實現18.99億元、京外14.68億元。

切實貫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要求,推動京津冀科技創新券合作

《國務院關於強化實施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國發[2017]37號)中提出:在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探索建立創新券、創業券跨區域互通互認機制。

為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服務創新創業活動,經協商,北京、天津、河北共同支持建立互相銜接的創新券合作機制。

北京市財政局介紹,北京市2014年啟動首都科技創新券支持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購買實驗室科技服務,並不斷優化首都科技創新券政策使用體驗,取得顯著效果。

2014-2017年度共1.4億元創新券資金,支持了2115家小微企業和111家創業團隊,合作開展了2402個創新券項目。2018年上半年已經有626家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申請了近5000萬元的創新券,其中有近2600萬元已經成功使用,涉及335家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

市級科技創新券政策實施的同時,也不斷引導了海淀、房山、順義、昌平、大興等區主動建設對應市級創新券項目的區級財政科技資金支持政策,形成市區兩級配套銜接的創新券資金政策。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工作推進暨京津冀科技創新券啟動工作會召開

此次三地科技創新券合作工作中,由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財政局牽頭,與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廳於2017年9月19日在北京召開了合作工作研討會,根據互認互連的聯動合作機制,共同編制了《京津冀創新券合作協議》,財政部科文司、科技部資管司參會討論,高度關注並積極支持三地開展的合作。2018年5月17日,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門再次在北京召開了工作準備會。

1、找出京津冀創新券合作的路徑

形成三地共同認可的、為社會提供開放共享服務科技服務資源(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作為接收異地創新券合作“實驗室”;三地依據各自的創新券政策,支持中小企業或創新創業團隊可以採購異地實驗室的科技創新活動;三地由各自的創新券資金支持本地企業跨區域科技活動。

2、提出合作中管理標準化的要求

分析了三地創新券實施辦法現狀,確定了建立互認互通的標準,即互認的科技資源供給標準,互通的科技合作渠道標準,以及創新券兌現的流程標準,使三地創新券有一致的管理規範。

3、形成了三地合作協議及工作方案

核心是打造“勝券在握、資源互通、互利共贏”的京津冀科技創新券創新合作機制,三地科技、財政部門共同推動,以“彙集千家開放實驗室、服務三地萬家小微企業”為工作宗旨,打造“京津冀創新券科技服務工程”。

在具體的合作中,也形成了七個方面的核心工作內容

1、確定科技服務資源。三地按條件遴選本區域的科技服務資源,形成開放實驗室目錄,三方互認並納入各自的目錄庫,首批753家合作實驗室已在各自的創新券網站上公示。

2、確定科技資源運營機構。三地確定開放實驗室的對外運營服務機構,三方互認並納入各自的目錄庫,作為認定異地創新券服務合同的主體。

3、確定被支持的企業或團隊。三地依本地創新券實施辦法或細則中規定的範圍,各自審核被支持的企業或創新創業團隊。

4、確定支持的科技活動。三地創新券用於支持本地企業利用異地科技資源開展測試檢測、合作研發、委託開發、研發設計、技術解決方案、專利服務等科技創新活動,具體遵照本地創新券管理辦法或細則。

5、創新券資金的兌現。三地按照創新券制度要求對各自的創新券項目進行審核確認,以服務合同和服務收支憑證作為兌現依據對本地企業進行資金兌現。

6、成立聯席工作組。三地創新券主管部門組成聯席工作組,定期協商決策京津冀創新券合作的重大事宜,研究跨區域創新券的兌現中需要配合解決的問題,組織宣傳,深化創新券後續服務。

7、相關機構的管理。三地創新券主管部門負責依據各自管理辦法或細則,對資源提供方及依託單位進行管理、考核及激勵。

在三地合作協議中,也提出了系列的實施保障。三地出臺各自的管理辦法或實施細則,保障京津冀科技創新券工作的順利開展,三地各自設立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創新券申請的審查、兌現材料的審核、兌現評審工作的組織等工作,對各自的科技創新券信息系統進行系統完善工作,通過信息化手段保障京津冀科技創新券工作的高效實施。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工作推進暨京津冀科技創新券啟動工作會召開

北京市科委主任許強會上強調:

第一要牢記重託,承擔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這一中央賦予的重大歷史使命。

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時提出的北京“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強調北京最大的優勢在於科技和人才,要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引領,深入推進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三城一區”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努力打造北京經濟發展新高地。對接服務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建設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搶佔全球科技發展制高點。

第二要提高認識,從加快科創中心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的高度落實科學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

以70號文落實為核心,對照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部署,對照國家70號文對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共享改革方案要求,北京市在開放共享政策落地、央地協同全面推進和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發揮更大服務效能等方面還要進一步狠抓快戰,在推進落實上進一步加大力度。北京市將立足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實踐,堅持高站位、高標準推進工作,持續探索促進央地協同、區域協同的創新做法,力爭與兄弟省市一起創造更多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的新模式好做法。

第三要創新機制,持續深入推進落實國發70號文各項工作。

要充分認識解決影響改革最後一公里問題的重要意義,將政策真正體現到改革效果的體現上,讓改革紅利真正惠及參與開放共享的創新主體和科研人員。以科技創新券為抓手,進一步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

要不斷加強服務創新,把首都的創新資源優勢轉變為科技服務業的產業優勢。持續大力促進科技資源共享,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機制。

強化科研基礎設施建設與共享,導入科技創新券等更多的好政策、硬招數,推動更廣泛的科技服務與合作,真正將科技服務業做大做強,更好推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要素流通,助力打造區域發展新格局。

今天京津冀科技創新券工作的啟動,為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也是更好發揮全國科技創新中心輻射帶動作用的重要舉措。在科技部的悉心指導和地方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北京市科委將和京津冀三地相關部門一道,齊心協力,通過央地協同、區域協同、部門協同,努力將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開放共享優勢和創新發展優勢,推動三地協同創新邁上新臺階,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