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宏观张文朗团队」资金跨季略紧,预期依然宽松——金融高频数据周跟踪(6月第4周)

特别提示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客户中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客户,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光大宏观张文朗团队」资金跨季略紧,预期依然宽松——金融高频数据周跟踪(6月第4周)

张文朗 周子彭

要点

6月第四周,银行跨季资金略显紧张,R007和DR007都有较大回调,随着7月降准到来,市场对未来流动性预期依然较为宽松,Shibor 1月、3月皆有小幅下滑。受美国发起的全球贸易摩擦影响,美国债收益率总体上延续了上周的下降趋势,但期间受中美贸易摩擦出现缓和以及美国就业数据低于预期影响,美国债收益率一度略有回升。7月第一周,中国债券市场已公布即将发行总计约2263亿元的债券,其中包括47只共计约307亿元同业存单,2只共计约740亿元国债,18只共计约1032亿元的地方政府债等。

正文

央行6月第四周资金净回笼

6月23日至29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未完全对冲本周大量逆回购到期,实现资金净回笼。6月26日至6月29日,央行共计投放3,000亿元,对冲7,200亿元逆回购到期量,实际净回笼4,200亿元(图1)。而预计6月30日至7月6日将有至少5,100亿元资金到期。

受跨季资金需求影响,R007、DR007加权均价均出现较大程度的上升。截止6月28日,R007、DR007分别相比22日上升167BP和16BP,来到4.59%和2.89%(图2),说明跨季资金依然较为紧张。截止6月29日, 1月和3月SHIBOR利率分别小幅回落至4.03%和4.16%(图3),显示虽然短期流动性稍有紧缺,但长期来看,即将到来的7月降准使得市场对央行保持流动性宽松依然较为有信心。10年期国债利率28日相比22日下跌3BP,一方面和央行释放流动性和宽松货币环境预期增强有关,另一方面,季末财政支出增大,财政存款减少从另一方面给市场注入了一定流动性。

美债收益率继续下降

6 月22 日至28 日,受美国发起的全球贸易摩擦影响,避险资金继续流入美国国债市场,美国国债收益率总体上延续了上周的下降趋势,但期间受中美贸易摩擦出现缓和迹象以及美国就业数据暗示6 月失业率可能继续走低的影响,国债收益率一度略有回升。3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由6 月22 日的3.04%下降至28 日的2.97%。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6 月22 日的2.90% 下降至27 日的2.83%,28 日回升至2.84%。2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6 月22 日的2.56%下降至28 日的2.52%;5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则由22 日的2.77%下降至27 日的2.71%,但28 日又略微回调至2.73%(图5)。

国内一级市场发行概况

2018年6月22日至6月29日,一级市场发行量7,661.17亿,总偿还量为6,484.67亿,净融资量1,176.51亿。利率债上周发行量2,214.66亿,净融资量1,377.25亿。国债发行量为830.6亿,净融资464.1亿。政策性银行债发行量为853.9亿,净融资643.9亿。地方政府债发行量为1791.36亿,净融资1530.45亿。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量分别为1449.76亿和 -111.92亿。

6月30日-7月06日中国债券市场已公布即将发行总计2263.2206亿元的债券,其中包括47只总发行额为306.6亿元的同业存单,2只总发行额为740亿元的国债,18只总发行额为 1032.5199亿元的地方政府债等(表1)。6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声明列于表2。

「光大宏观张文朗团队」资金跨季略紧,预期依然宽松——金融高频数据周跟踪(6月第4周)
「光大宏观张文朗团队」资金跨季略紧,预期依然宽松——金融高频数据周跟踪(6月第4周)「光大宏观张文朗团队」资金跨季略紧,预期依然宽松——金融高频数据周跟踪(6月第4周)
「光大宏观张文朗团队」资金跨季略紧,预期依然宽松——金融高频数据周跟踪(6月第4周)「光大宏观张文朗团队」资金跨季略紧,预期依然宽松——金融高频数据周跟踪(6月第4周)
「光大宏观张文朗团队」资金跨季略紧,预期依然宽松——金融高频数据周跟踪(6月第4周)「光大宏观张文朗团队」资金跨季略紧,预期依然宽松——金融高频数据周跟踪(6月第4周)

相关报告

光大宏观组团队介绍

张文朗 首席宏观分析师 13811233375

周子彭 宏观经济和资产配置 13699222628

黄文静 宏观经济和市场研究 18611288099

郭永斌 财政与固收收益 15120034181

刘政宁 海外经济与金融市场 13761178275

邓巧锋 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 13810828167

本订阅号由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编写,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任何情况下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均应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光大证券客户中非专业投资者客户,不论通过何种渠道阅读到本订阅号的内容,请自行评估相关内容适当性,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对相关信息可能的风险进行充分的了解,若因不当使用本订阅号中任何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非光大证券客户,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