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細恐極|99%的人並不知道國內人臉監控已經達到什麼水平

很多朋友可能之前都注意到這樣一則新聞,張學友在各地的演唱會上,又又又又又又又抓到了在逃犯,而且一抓一準。

思細恐極|99%的人並不知道國內人臉監控已經達到什麼水平

逃犯剋星

這靠的就是有關部門的“人臉識別系統”,只要嫌疑人的面部被人臉識別機器捕捉到,幾秒內就能迅速比對資料庫裡的成千上萬的在逃犯數據,進行甄別和判斷。更加神奇的是,即使嫌疑人化了妝,甚至老了十幾歲面部與之前照片不一致,機器也能快速識別出來。

思細恐極|99%的人並不知道國內人臉監控已經達到什麼水平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刷臉辦不到

人臉識別用於安檢、罪犯追蹤等

目前,政府機構在街道、地鐵站、機場、海關都在使用該項技術,這是社會工程的一項巨大實驗。他們的目標是:規範人們的行為,並且識別不法分子。據面部識別公司和媒體報道稱,數十家中國警察局正在測試或已經開始使用面部識別系統。

今年五月,面部識別系統應用到了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論壇,在論壇入口,武警站在人臉檢測視頻控制檯旁邊,控制檯與安裝在門上的攝像機相連,一瞬間,屏幕上就可以顯示出被拍照對象的名字、照片和資料,驗證他們是否為受邀嘉賓。

思細恐極|99%的人並不知道國內人臉監控已經達到什麼水平

人臉識別技術是現在反恐安保的得力工具

人臉識別滲透生活,讓人有喜有憂

思細恐極|99%的人並不知道國內人臉監控已經達到什麼水平

人臉識別治理中國式過馬路

在山東省省會濟南,不要想亂穿馬路。去年,那裡的交通管理部門開始使用人臉識別整治亂穿馬路的現象。這座城市最繁忙的 50 個路口都安裝了照相機,當發現亂穿馬路的人,它就會拍幾張照片,並錄製一段違規視頻。照片會出現在頭頂的屏幕上,那樣,違規者就可以看到他或她已經被逮到了,然後,這些照片會與地區警隊數據庫的圖像交叉比照。不用 20 分鐘,違規者的 ID 號和家庭住址信息就會顯示在人行橫道的屏幕上。違規者有三個選擇:交 20 元罰款、上半小時的交通規則課程或者協助警察指揮交通 20 分鐘。警察還可以把亂穿馬路的人的姓名和照片放到社交媒體上。

自去年 5 月以來,在濟南的一個主要路口,違規亂穿馬路的數量從一天 200 降至 20。福建、江蘇、廣東的城市也在使用人臉識別軟件抓亂穿馬路的人,並讓他們為此感到羞愧。甘女士,今年 31 歲,由於闖紅燈,她已經被這裡的攝像頭拍到過一次,所以系統匹配出了她的兩張照片,十字路口的顯示屏上有文字顯示她是慣犯。“我以後再也不會闖紅燈了”,她說。

在深圳,人工智能創業公司 Intellifusion 檢測行人亂穿馬路的系統也已經在使用中。該公司目前的系統可以通過面部識別跟蹤一個人的運動軌跡,並且如果這個人試圖通過限制區,系統會向當局發出警告。

目前,中國已經至少有 5 座城市使用了人臉識別技術識別闖紅燈者,其中在福州,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會受到相當嚴厲的懲罰,政府會在當地媒體上發佈闖紅燈的行人名單,並且會通知屢犯不改者的公司主管。在全國各地,人臉識別技術的其他應用也在激增,從 ATM 取錢,到解鎖智能手機。

面部識別系統通過將人臉分解成一系列關鍵點,然後使用它們創建模板,可以與數據庫中的其他人臉進行比對。

早期的系統只能對比相對理想環境下拍攝的兩張照片。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例如深度學習,使用軟件模擬神經元在大腦中處理信息的方式,對該技術的發展有革命性的推動。算法現在可以自己挑選並控制模式,使檢測和識別側面、微笑、皺眉或老化的人臉變得更為容易。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人臉識別系統應用國家

中國擁有大量數據——超過 7 億的互聯網用戶每天在上傳照片,並且有所有 16 歲以上持有政府發放身份證的公民的照片數據庫。

今年,中國設立了一個政府資助的實驗室,推動人臉識別以及其他人工智能方面的發展,並希望其在這些技術上成為領先的創新者。

“我們在這個領域可以做到的事情讓我感到驚訝,況且我已經在這個行業很長時間了,”林全清說,他是百度的一位計算機科學家,以及監管該實驗室的小組成員之一。

百度表示,他們最大的顧客是當地的警察局,政府要求他們的技術能夠識別以及遏制對社會穩定的威脅。

據商湯科技的創始人之一徐立介紹,去年在重慶,他們提供的兩個系統在投入使用的前 40 天裡就鑑別出了 69 個犯罪嫌疑人。

去年秋季舉行的 20 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期間,曠視科技和其他公司與當地警方展開了合作。監控攝像頭掃描行人面部,人工智能系統將其與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嫌疑人列表進行比對。系統每發現一個匹配對象,就會向警察發出警示。

思細恐極|99%的人並不知道國內人臉監控已經達到什麼水平

人臉識別技術還可用在打擊人口拐賣犯罪,識別被通緝的罪犯

人臉識別技術除了相關安全部門可以使用,作為替代鑰匙、信用卡和身份證的人臉驗證系統,還可以根據用戶特徵推薦廣告等各個方面。中國正在形成一個巨大的監控網絡,據行業研究機構 IHS Markit 公司估計,中國用於公共和私人的共有 1.76 億個監控攝像頭,據預測,中國將在 2020 年底前安裝大約 4 億 5000 萬臺新的攝像頭。相比之下,美國只有 5000 萬臺。

思細恐極|99%的人並不知道國內人臉監控已經達到什麼水平

中國用於公共和私人的共有 1.76 億個監控攝像頭

目前不知道中國有多少攝像頭配備了人臉識別技術,但任何高清攝像頭都可以連接到這樣一個系統上。

“要實現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跟蹤每個人的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並且也需要比當前更好的算法和攝像機,”Anil Jain,密歇根州立大學生物特徵識別研究組的組長如是說。

信用打分系統,不只存在於《黑鏡》裡

思細恐極|99%的人並不知道國內人臉監控已經達到什麼水平

黑鏡是一部反映科技對人類生活產生極大影響的影視

最近很火的電視劇《黑鏡》在第三季開篇第一集中就向觀眾描繪了一個以社交評分系統為核心的未來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們的眼睛中被植入了類似於隱形眼睛的裝置,可以實現裸眼 AR 的效果,配合著手上類似於手機的操控終端,將社交徹底“網絡化”。路上遇到任何一個路人,都能通過終端翻看對方的社交網站。同樣通過 AR 顯示在每個人面孔旁的,還有一個分數。這個世界存在一個評分系統,當你和任何人產生任何社交行為後,都需要通過手中的終端系統為其評分。分數從 1-5,代表著你對這個人的印象。在這個世界,評分系統已經是一套歷史悠久的制度,它和各項社會福利掛鉤。

思細恐極|99%的人並不知道國內人臉監控已經達到什麼水平

評分系統已經是一套歷史悠久的制度,它和各項社會福利掛鉤

通常 4.5 分以上的人被認為是高分人群,他們可以享受到更多優先的社會資源,比如租房福利、機場快速通道、更優質的教育和醫療服務等等。而低於 2.5 分的人,即使健康健全也會被看做異類,失去工作和住房,被整個社會體制拋棄。

電視劇中的女主角在參加一場朋友婚禮的過程中,由於一個小意外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最後評分系統由優秀變成負數被關進監獄,徹底從評分系統中被清除。

然而,這種影視劇中的情景並不完全是幻想,現實生活中已經有這樣的一個系統在悄然形成。如中國政府正在構建的“社會徵信系統”。

“社會徵信系統”是一個新的雄心勃勃的政府計劃,旨在編制一個涉及所有中國公民的前所未有的數據集,包括從銀行賬號到法庭記錄,再到互聯網搜索歷史的所有內容。根據這些信息,每個人都會得到一個評分,好的行為可以加分,如獲得一個社區獎項,不好的行為會減分,如未交交通罰單。按照官方說法,這項計劃的目標是“讓值得信任的人可以漫遊天下,而喪失信任的人寸步難行。”

所有數據都會進入新計劃,但是,人臉識別(搭配步態分析和語音識別,在快速發展的機器學習和雲計算的推動下)可能有一天會讓它全知全能。中國政府和商業機構之間共享他們收集到的無窮無盡的私人信息流。由於企業可以訪問海量的客戶數據,所以行業專家預測,在接下來的數月中,中國的人臉識別軟件將變得更準確,但是,沒人可以像中國這樣這麼快地滾動發展。

由於不受隱私或公開辯論的約束,政府正在易發生混亂地區的安全檢查點安裝虹膜掃描器,並且使用複雜的軟件來監控社交媒體的言論。到 2020 年,政府希望實施全國性的“社交信用”系統,該系統會根據每個公民在工作中、在公共場所以及金融交易中的表現,對他們評定等級。

科技公司積極助力量,競爭激烈

中國的科技公司也在幫助完成這件事情。它們通過手機來爭奪人們生活中的數據,競相開發和推銷可供政府使用的監控系統。

思細恐極|99%的人並不知道國內人臉監控已經達到什麼水平

人臉識別技術是監視領域最有力的新工具之一

由於AI人工智能進展的助力,這些系統可以測量面部的關鍵特徵,例如兩眼之間的距離和膚色,然後再與政府部門、企業或社交媒體中搜集的大型照片數據庫進行交叉比對。

其他國家也開始進行這些實驗。在美國,聯邦調查局使用這項技術來幫助鑑別犯罪嫌疑人,國土安全局在機場部署該項技術來跟蹤離開美國的外國遊客。它有望在世界範圍內成為執法和身份識別的工具,並且美國的公司也參與其中,在試行計劃中使用這項技術。

然而,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利用人臉識別技術作為規範行為的支撐。中國公安部,國家的警察武裝,以及其他部門,在 2015 年就號召創建一個“無所不在的、完全連接的、始終開啟以及完全可控的”國家範圍的視頻監控網絡,作為保障公共安全的勢在必行的舉措。政策聲明中,政府機構將“人臉比對”納入一系列用於提升監控網絡的技術範圍中。

這些只在美國電影中出現的情節,其實正在我們的身邊悄然發生著,我們以為可以自由自在地說話行事,但這可能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BY: 美國時代週刊 2018.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