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爲對付中國航母,最新量身訂做了這款新型飛彈,突出三大優勢

2018年5月31日,五角大樓網站每日合同公告公佈海軍未來超地平線反艦導彈招標結果,雷神公司和挪威康士伯公司合作研發的海軍打擊導彈(

NSM)中標。

美軍為對付中國航母,最新量身訂做了這款新型導彈,突出三大優勢

適用於F35A內置彈艙的空射型JSM

在這份標的1485萬美元的固定價格交易合同中,雷神-康士伯團隊將生產和交付整套武器系統,包括數枚裝箱狀態NSM導彈、發射裝置和一套火控系統,以及提供任務保障裝備、訓練裝備和培訓課程、工程服務、運輸和其他成本。加上合同中規定的選擇性條款,後續合同總價將達到8.4761億美元。導彈系統大部分製造工作將在挪威進行,美國和德國公司分別承擔一小部分。

康士伯公司的NSM是一種亞音速掠海巡航導彈,正常氣動佈局,包括助推器在內全長不足4米,發射重量407千克,戰鬥部重120千克,射程約180-200千米,主巡航彈道速度為0.95馬赫數,主要用於打擊公海和限定水域內目標,還具有有限對地目標打擊能力。

該彈採用GPS、慣性導航系統(INS)和地形匹配組合導航系統,可以在島嶼和其他陸地區域進行飛越或繞飛。公司表示,慣性導航系統能在敵方對GPS信號進行干擾情況下提供有效備份。飛行末段,彈載紅外成像導引頭開機,識別目標特徵,並與彈載計算機內置數據庫中典型艦船目標數據進行比對,識別符合設定目標特徵的目標進行攻擊。

這種攻擊方式是在參考了中俄新一代反艦巡航導彈設計思想基礎上,專門針對中俄航母戰鬥群設計,具有較高精度,不易受到電子干擾和對抗影響。NSM在其飛行末段具有隨機機動能力,以躲避敵方軍艦近距防禦系統,同時,該彈外型設計具有低可觀測性,使敵方更難提前發現。

美軍為對付中國航母,最新量身訂做了這款新型導彈,突出三大優勢

NSM發射瞬間

雷神-康士伯聯合團隊也在合作研發NSM 空射型——聯合打擊導彈(JSM)。公司表示,JSM功能將更加強大,射程幾乎翻倍,戰鬥部更重,性能更優異。JSM導彈將擁有雙向數據鏈,發射平臺在導彈飛行時可更新目標信息,或調整飛行方向。某些性能最終也會增加到NSM導彈中,或者推出JSM的海基型號。

美國海軍新型反艦導彈招標活動吸引了三家公司競標,波音公司參加競標的長壽命型RGM-84型“魚叉”反艦導彈射程達到310千米,戰鬥部140千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推出的隱身“遠程反艦導彈”(LRASM)也參加了競標,但由於尺寸和重量太大,早在2017年5月就已經退出。波音公司一直對此次招標頗有怨言,公開抱怨其“魚叉”反艦導彈性能遠超過海軍招標要求,洛馬公司則直接指出此次招標就是定向招標,而且指明海軍在招標初期就確定了雷神-康士伯公司的產品。

但招標結果公佈後,波音和洛馬公司都沒有就招標過程提出正式投訴,海軍也希望避免任何抗議,畢竟都不想把關係弄僵,面子上還需要過得去,此次招標實際上成了單一來源採購合同。

這種超地平線導彈按計劃將部署在自由級和獨立級瀕海戰鬥艦上,這裡兩款軍艦在美國海軍不太受待見,這些軍艦裝備的武器為57毫米速射炮、RIM-116“拉姆”艦空導彈以及各種輕型艦炮和機槍,對海、對空、對潛作戰能力都不足,將NSM導彈安裝在瀕海戰鬥艦上,可以增加其在最低威脅環境執行防區外對陸或對海打擊能力。

2014年,海軍在獨立級瀕海戰鬥艦USS科羅拉多號上飛行甲板安裝了NSM發射裝置進行測試。2016年,為進一步驗證快速補充超地平線反艦導彈這一基本概念,該艦前甲板還安裝了“魚叉”導彈發射裝置進行測試。海軍還計劃在該艦安裝更小的“地獄火”反坦克導彈對船隻進行額外的近距離保護,主要是防止伊朗這樣的敵對國家使用快艇進行飽和式自殺攻擊。

海軍最新預算要求2019年財年花費1800萬美元採購8枚專供瀕海戰鬥艦發射裝置使用的NSM超地平線反艦導彈。預算表顯示,在隨後3個財年中,海軍每年將採購12枚NSM導彈,2023年財年再採購20枚,屆時總共會有64枚。採購發射裝置和火控組件還將支出數百萬。

美國海軍主要作戰方式還是依託航母戰鬥群進行作戰,反艦並不是首要迫切任務,但近幾年隨著中俄加強對美航母戰鬥群打擊能力的提升,

尤其是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提升,反艦問題越來越重要的擺在了美國海軍面前。這次招標,美國海軍選擇NSM主要是看上了其以下特點:

美軍為對付中國航母,最新量身訂做了這款新型導彈,突出三大優勢

NSM飛離甲板發射裝置

第一,較強作戰靈活性

NSM導彈既能執行反艦任務,還能執行有限的陸地攻擊任務,實現了一彈雙用,瀕海戰鬥艦和配備該型導彈的護衛艦可以在反艦和對陸支援間隨時切換,大大提高發射平臺作戰靈活性。該彈能在相對簡單的甲板上安裝發射裝置,也避免了在甲板下預留空間安裝複雜的垂直髮射系統。

美國海軍在採購過程中會多采購一些數量的該導彈系統,在必要時,可以將NSM發射裝置安裝到尺寸合適的艦船上,提升船塢運輸艦、運輸艦、海上浮動基地、甚至民用商船等大型後勤類艦船作戰能力。

目前來看,聖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最有可能進行這類改造,該艦甲板原本計劃安裝兩套Mk 41八聯裝垂髮系統,但後來取消了該計劃,使其甲板騰出較大空間。海軍陸戰隊對這一配置表示出強烈興趣,希望給即將入役的聖安東尼奧級和其他兩棲突擊艦也安裝NSM導彈,通過提高進攻能力來保障遠征作戰和分佈式作戰。

第二,強大的網絡化作戰能力

NSM導彈具有強大的網絡化作戰能力,多年來,美國海軍一直在各類軍艦、有人飛機和無人機之間建立數據共享能力。根據海軍網絡化作戰能力建設要求,NSM在某艦船平臺上發射後,導彈指揮和控制就可以由發射平臺交給空中或水面其他平臺進行“接力”控制,這就不需要對發射平臺各類傳感器投資以增大其有效探測距離。

第三,較強的可拓展性

目前,康士伯公司已經研發出了適用於美國陸軍岸防部隊使用的車載岸基NSM導彈系統,對發射裝置進行簡單改造之後就能發射JSM,這極大的增強了發射平臺可拓展性。在2018環太平洋演習中,美國陸軍即將對車載NSM系統反艦打擊效果進行評估。

雷聲-康士伯聯合團隊表示,下一步將開發出分別適用於履帶式M 270多管火箭炮系統(MLRS)和輪式M 142高機動性火箭炮系統(HIMARS)發射裝置的JSM導彈。美國陸軍擁有MLRS和HIMARS,海軍陸戰隊只有HIMARS,這兩個軍種都對這種能與自家發射裝置兼容的反艦導彈表現出極大興趣,兩家都想增加自己在多域戰環境下的打擊能力。

為了研發能替代各項性能已經過時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雷聲公司正在研發一種名為“深度打擊”的改進型準彈道導彈,其發射裝置與HIMARS和MLRS類似,理論上可以兼容。

美軍為對付中國航母,最新量身訂做了這款新型導彈,突出三大優勢

車載發射車發射NSM

NSM導彈系統一旦裝備美國陸、海、空、陸戰隊後,在中等強度衝突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空基、海基和陸基平臺快速發射,空中“接力”控制打擊同一個目標,或對同一目標採用不同的攻擊航路,甚至在目標已消滅後臨時更改目標,這種靈活多變的打擊方式將對南海人工島嶼類目標和航母編隊構成重大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