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蕭崗菜心成爲一種傳說

這些年來,很多生物物種逐漸滅絕了。但社會關注的焦點往往集中在珍稀動植物上,而對於地方特色農產品的消失,卻不免顯得麻木。比如廣州的“蕭崗菜心”、“泮塘五秀”等等,不少曾經讓人津津樂道的特色食材,隨著城市化進程的腳步而一個個“香消玉殞”,進而成為了美好的“傳說”。

當蕭崗菜心成為一種傳說

當年,“蕭崗菜心”在廣州時非常出名的,並一度成為白天鵝賓館的“專供產品”。由於蕭崗一帶土質和水質都很好,而且是露天菜地種植,所以這裡的菜心吃來又甜又香又滑,現在市面上很多菜心根本無法與其相提並論。時至今日,香港很多商販還在借蕭崗菜心的大名招徠生意。前兩年,聽說還有少量種植,如今,高樓林立的蕭崗恐怕已經沒有她的“容身之地”了。

現在,廣州老西關一帶的酒樓大多仍保留著“泮塘五秀”這道菜,但只不過“徒有其名”罷了。“泮塘五秀”是指舊時廣州泮塘(今荔灣湖公園、泮塘路、南岸路、中山八路)一帶種植的五種水生植物。它們分別是蓮藕、馬蹄、菱角、茭筍、茨菇。早幾年,這“五秀”曾經在泮塘對岸大坦沙島的坦尾地區還有少量種植。如今,恐怕也不知所蹤了。

當蕭崗菜心成為一種傳說

如今,“蕭崗菜心”已經成為一種傳說。對此,我們已經無力迴天。但防止此類“傳說”的蔓延,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花都區的炭步芋頭曾經是非常出名的,但是,我逛了幾家廣州的街市,想了解一下炭步芋頭的價格行情,但找來找去就是找不著“炭步芋頭”這四個字。而且,問到年輕一點的菜販,他們居然根本不知道“炭步芋頭”為何物。“炭步芋頭”怎麼會淪落到如此地步?記得40年前我入行的時候,“炭步芋頭”是與“荔浦芋頭”齊名的“名芋”,只是供應量相對比較少。說到“炭步芋頭”,還有一段令我難忘的故事。

當蕭崗菜心成為一種傳說

上個世紀90年代初,花縣縣委書記以重金禮聘“點心狀元”羅坤師傅(花都人)坐鎮“花都賓館”。不久,他請我們白天鵝飲食部一班人去交流。席 間,有一道用“炭步芋頭”烹製的“xo醬銀魚仔清蒸芋頭”菜餚,讓我們過口難忘。他們將芋頭切成絲,上面在鋪以銀魚仔與“xo醬”清蒸,“炭步芋頭”的粉、嫩、香、滑質地,吸足了銀魚仔與xo醬的惹味,回味無窮。

回到“白天鵝”,我們本想以金華火腿代替銀魚絲,對這道菜進行重新演繹,但試過市面上很多種芋頭,怎麼也做不出那種風味。於是,我請羅坤師傅幫忙找“炭步芋頭”。但他卻遺憾地告訴我,實在幫不了我們。因為“炭步芋頭”的季節性太強,產量也很低,而且也不能保證每一個芋頭都那麼“輕(真正的“炭步文崗芋頭”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粉、滑、香”。

當蕭崗菜心成為一種傳說

從此,“炭步芋頭”成為我一個不解的“心結”。

這些年,雖然“炭步芋頭”還沒有成為一種“傳說”,但市場上難覓蹤跡,顯示出其生存狀況似乎並不樂觀。相反,樂昌張溪的“炮彈芋頭”(也稱為“火山芋頭”)卻大行其道,在廣州很多餐廳的門前堆得像小山一樣。據說,當年臺灣人發現了這種芋頭後如獲至寶。隨後,當地便不斷擴大種植,並積極推廣。同樣是品質優良的芋頭,與廣州一步之遙的“炭步芋頭”難道就自甘落後、無動於衷?

因此,在接到“炭步芋頭養生論壇”主辦方的邀請時,我覺得很有必要出席。

當蕭崗菜心成為一種傳說

論壇當日,“半島集團”總裁利永周先生為我們幾位嘉賓安排了一頓特別的午餐。之所以“特別”,是因為主人家特意上了一道,什麼配料也不放的“清蒸炭步芋頭”。終於又找回了那種又香、又粉、又滑的感覺。吃在口中,心裡感嘆,“炭步芋頭”本不該如此落寞。

炭步芋頭以文崗所產最為著稱,這裡的氣候、土壤、水質與眾不同,如何利用好自然資源,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這才是“炭步芋頭”的立根之本。只有正本清源,擴大種植才有實質的意義。

當蕭崗菜心成為一種傳說

從“蕭崗菜心”不該消失,到“炭步芋頭”不該沉寂。作為城市的規劃者與管理者,應該承擔起歷史的責任。而作為種植者,也要沉得住氣,不為眼前的利益所動。

這一點,日本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有一年去日本,我發現鹿兒島的市中心居然有一片稻田。原來,儘管這裡的地價很貴,但這塊土地的業主就是不賣,不建房子,而是用來種稻子給自己吃;而在富士山下的千葉縣,我發現那裡水蜜桃樹下的地面上都鋪滿了錫紙。原來,當地果農希望生長出來的水蜜桃,上下都受到陽光的滋潤,用錫紙反射陽光到水蜜桃的底部,這樣更能保證其又大又甜又多汁。

想要吃到真正的美味佳餚,我們要學會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