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首經典邊塞詩,色調統一,全詩由3幅畫組成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一生寫了大量詩歌,僅存留下來的的詩有九百多首。這些詩歌中有不少關於描寫戰爭、戍邊、徵人、思婦等題材的作品,比如他的《關山月》,此詩就是在嘆息征戰之士的苦辛和後方思婦的愁苦時所作。

李白的一首經典邊塞詩,色調統一,全詩由3幅畫組成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注:

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別也。”

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縣東,匈奴曾圍困劉邦於此。

李白的一首經典邊塞詩,色調統一,全詩由3幅畫組成

李白的《關山月》描繪了一幅清冷蒼茫的月夜圖,將關山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思鄉情懷融入月夜高樓,表達了詩人對徵人的關切和嚮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全詩由三幅圖畫組成

第一幅圖畫是由詩歌開頭四句描繪的,以“明月” “天山”“長風““玉門關”為特徵的萬里邊塞圖。用雄渾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鄉之情。

第二幅圖畫是由中間四句描繪的,以“漢下”“胡窺”“征戰”等為特徵的邊塞征戰圖。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戰者。

李白的一首經典邊塞詩,色調統一,全詩由3幅畫組成

第三幅圖是由後四句詩描繪的,是以“戍客”“苦顏”“高樓”“嘆息”為特徵的戍客思親圖。點出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體現詩歌深遠的意境。

此詩氣勢博大,意境深遠,讀來哀婉淒涼而又雄渾悲壯。詩人將戰士的思鄉、家人的思親融於廣闊蒼茫的景色裡,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