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這個80後留下2條職場潛規則

作者 | 孫瑞希

2018年4月3日晚,摩拜作價27億美元併入美團。許多網友都調侃,以後可以騎著單車送外賣了。但我更關注的,是一80後的美女她是摩拜單車的創始人胡瑋煒。在資本的助推下,僅僅三年,她就把摩拜做成了創業公司的典範。這次收購,A、B 輪投資人及創始團隊,共計套現 7.5 億美元現金。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也表示:從企業來講的話,很多創業公司可能3年剛剛把商業模式想清楚,團隊第一輪淘汰完成,剛開始跑,但對摩拜來說,好像3年走完了一輩子的路。

胡瑋煒的“一夜暴富”在互聯網上引發了鋪天蓋地的討論。有的人說:胡瑋煒專注的做一件事情,終於成功了;有的人說:胡瑋煒不動聲色的走到旁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毫無疑問,胡瑋煒是一個商業精英,但我今天想跟你分享的是,我從胡瑋煒身上看到的2條職場潛規則。

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這個80後留下2條職場潛規則

01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胡瑋煒,1982年生於浙江省東陽市。

2004年胡瑋煒從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新聞系畢業後(三本學院),進入《每日新聞》經濟部成為一名汽車記者,後來又去了《新京報》、《商業價值》和《極客公園》 做科技報道。行走於汽車江湖多年,職業貫穿汽車廠商、財經類報紙、都市類媒體、網絡媒體和一線雜誌。

據報道,和許多大學生一樣,胡瑋煒剛參加工作也是從4位數的月薪幹起,她的第一份工作月薪3000塊。後來到了北京的《新京報》,隨後又跳槽到了《商業價值》和《極客公園》做和汽車相關的報道,在這個行業,她一干就是10年。不是做汽車相關的報道,就是採訪汽車領域的相關企業管理者。這期間,她的薪水一直小有漲幅,但做了10年也不過月薪破萬。

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這個80後留下2條職場潛規則

記者最大的優勢就是接觸的人多,十年的採訪,加上她發自骨子裡的自信樂觀,讓她在傳統媒體裡,獲得了寶貴的行業經驗,也收穫了不可多得的人脈。

2014年,胡瑋煒回到杭州虎跑,想要騎行,希望能租一輛公共單車,但辦卡小崗亭關門,最後這次希望中的騎行沒有成功,而且在瑞典哥德堡也遭遇了租賃公共單車失敗的經歷,於是胡瑋煒從汽車朋友圈裡拉了一支團隊,成立摩拜單車項目。更加幸運的是,在以往的人脈圈子裡,有人願意做她的天使投資人。

2015年1月,胡瑋煒成立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並擁有了自己的自行車製造工廠,胡瑋煒創辦摩拜是希望通過技術創新結合新型商業模式,尋找解決城市出行“最後一公里”難題的有效途徑 。摩拜單車的出現,努力實現著讓自行車迴歸城市,用騎行去改變城市。2016年4月22日,摩拜單車正式上線,並在上海投入運營,9月1日正式進入北京。

從月收入3000元到月收入破萬,胡瑋煒用了整整10年時間。

從月收入萬元到資產上億,胡瑋煒僅用了三年時間。

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這個80後留下2條職場潛規則

胡瑋煒站在了時代的風口上,她無疑是幸運的,但這巨大的幸運背後其實是一條職場潛規則: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古典在他的著作裡舉過一個例子。

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曾經說過:“我最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媒體都把我說成一夜暴富的主兒。”江南春,31歲,身家2.72億美元。他積10年之功才打造出分眾傳媒。

從大三開始,他就創辦自己的廣告公司,做了11年的CEO和銷售冠軍,日夜冥思苦想,才捕捉到了給電梯旁邊加上一塊LED屏幕的創意。從想到到說服商家花了半年時間,從群雄割據到統一市場,又用了三年。“……世界上最可怕的兩個詞,一個叫執著,一個叫認真。認真的人改變自己,執著的人改變命運。

關於成功這件事,古典講的實在太好,我就不再贅述,這個部分我就直接引用他的理論:職業生涯的成功猶如熔岩,在地下奔騰積累多時,一朝爆發,於是無可匹敵。而我們往往只看到別人走到山頂,在地上挖個洞,就火山爆發了。能不浮躁?

只有他們才知道,需要多麼努力,才能顯得毫不費力。

02

修煉你的內職業生涯

從生涯規劃的角度看來,胡瑋煒的案例很好地解釋了內外職業生涯的關係。

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取決於兩樣東西:內職業生涯發展和外職業生涯發展。外職業生涯意味著從事某種職業的時間、地點、單位、內容、職位、工資等外顯因素的發展和變化。而內職業生涯則意味著從事某種職位時的知識、觀念、技能、才幹、經驗和資源等因素的發展和變化。

如果用粉色來表示外職業生涯,用灰色表示內職業生涯,胡瑋煒的職業生涯發展如下圖所示:

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這個80後留下2條職場潛規則

我們很容易看到她外職業生涯的飛躍——獲得融資、成功上市,卻很難看到她內職業生涯的發展——她如何積累的知識、如何識別機會、怎樣獲取資源……

成功是小概率的事,胡瑋煒有十年磨一劍的定見,這種定見說起來容易,操作起來未必人人都有這樣的耐心。

從胡瑋煒的內外職業生涯發展圖譜上我們能夠發現一些規律:

1、外職業生涯的發展是向上跳躍的,當積累到一定程度,量變達到質變,就會一發不可收拾,一鳴驚人。

2、內職業生涯的發展是向內凹顯的,一步大的躍遷,往往要經過漫長的積累。

這裡蘊含著一個普遍的規律:通往成功的路,最慢的是前面的那段旅程。越往後,人脈、資金、資源越密集,加速度越大。

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夠看到成功人士輝煌背後的付出,就可以把這個思考推進到你的職業生涯裡。當你不能一下子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時,最好把它分成幾步,只要方向是朝著大目標前進就好。這期間,

如果你沒有生存問題的困擾,就不要只想著賺錢,而要考慮的是賺本錢,做那些未來能夠為你兌現價值的事。

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這個80後留下2條職場潛規則

僅僅做到這些還不夠,你還需要擁有做事的能力和才幹,只有這樣,你才能參與競爭,而不至於淪為圍觀者。當一切準備就緒,你還要有幾分好運氣,遇到了貴人的提攜、走到了時代的風口……最後,你成功了。

古典在著作《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中講了個故事:

有個叫上帝的人,他開了一家努力銀行。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名下的努力賬戶。每個人每天都在往裡面存自己的努力。有的人存得多,有的人存得少。有人存了第二天就取,有的人則在很多年後一次性取出來。

上帝要保證每個賬目公平,不能有錯賬。上帝還要標註那些存努力存得最多的金卡客戶,給他們分配更多的回報。

每隔10年,上帝就調出所有的金卡客戶,抽一次獎,然後隨機把一個巨大的成功分給中獎的那個幸運的傢伙。

所以,只要努力,就會有合理的回報。而那些巨大的成功,往往來自幸運——但是請先確定,你努力地拿到了金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