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希:想裸辭,自由職業能讓我不上班還有錢賺嗎?

作者 | 孫瑞希

孫瑞希:想裸辭,自由職業能讓我不上班還有錢賺嗎?

我的一位來訪者寧瀾說,自己受夠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厭煩了每週從家到公司兩點一線的生活,她說身邊很多不坐班的人比自己掙得多,又有大把自由的時間,生活特別滋潤。

寧瀾問:我要不要裸辭,也去做個自由職業者?

01

那些自由職業者們人生軌跡的變化

“真話財經”在一期推文中,曾經記錄了幾例自由職業者人生軌跡的變化。

1、阿久:從輔導員到樂隊主唱

剛辭掉大學輔導員到大理組樂隊的時候,父母半年不接我電話。沒有什麼存款,靠在酒吧駐唱賺錢,一週四天。那時,這四天是我最期待的,因為酒吧包晚飯,還送一杯酒。

最慘的時候,我們一週只吃四天飯,把酒吧老闆都吃怕了。老闆讓我們暖場,唱他指定的歌,但我們常常偷偷地唱自己寫的歌,觀察觀眾的反應。

有客人專程來看我們演出,慢慢地有經紀人、有公司來和我們談出專輯的事兒。後來我們在大理買了座小院子,有自己的工作室,去年是我畢業後第一次給爸媽包紅包,兩個人都是12888,覺得自己棒呆了。

2、A男:從文員到編劇

三年前辭職在家寫劇本,接的第一個活兒合同出了問題,最大的一筆稿費拖了一年。當時銀行卡里只剩幾千塊錢了,女友剛剛參加工作,實習工資三千,我們決定從東四環搬到通州,不然付不起房租。

唯一覺得對不起的人就是她,每天擠早晚高峰將近兩小時的地鐵,不敢吃不敢穿,過節不敢出門,過生日不敢喊朋友。

有天早晨接到了一條銀行短信,是筆鉅款,我趕快把女友推醒給她看短信,她愣了幾秒鐘,一下子號啕大哭,說終於不用當著同事的面啃饅頭吃泡麵了。很感謝她在我人生中最難的一年裡不離不棄。現在卡已經存夠了買房的首付,那樣的日子總算是過完了。

3、APPLE:從會計到咖啡培訓師

幾乎是在親戚朋友不解的眼光中辭職,他們都說讓我去找個單位,有五險一金,有產假。我那時口袋裡只有八百塊錢。

剛好大學在咖啡館打了三年半的工,所以跑遍本地的咖啡館,毛遂自薦,一圈下來,有個老闆看過我的手藝後,當下決定讓我給他們員工做短期培訓。

收入不穩定,第一年裡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情人節和男朋友吃燒烤就算是慶祝了,辛酸又幸福。一直到第四年,卡里的存款才超過六位數。現在是第六年,算是有錢有自由,或許下一步該考慮自己開一家咖啡館了。

……

這幾個真實的故事中,主人公都算低開高走,最終都有個還算圓滿的結局。

而我瞭解到身邊的一些自由職業者,未必都如此幸運。他們中的很多人還在貧困線上苦苦掙扎。

他們最大的焦慮源自:沒有固定收入。

02

到底什麼叫自由職業?

其實當你越深入研究自由職業者,越讓你困惑的其實是基礎概念——到底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才算是自由職業呢?

根據《韋氏大詞典》,自由職業者是:獨立工作,不隸屬於任何組織的人;不向任何僱主做長期承諾而從事某種職業的人

比較準確的定義:是腦力勞動者(作家、編輯、會計等)或服務提供者,他們在自己的指導下自己找工作做,經常但不是一律在家裡工作。

根據MBA智庫的分類,在中國,自由職業者包括三類人:

第一類是小本生意人,如個體零售店、小吃店、沖印店、裝修公司老闆;

第二類是沒有底薪的推銷員,如壽險顧問、地產經紀、廣告中介、直銷人士;

第三類是專業人士,如培訓師、攝影師、專利代理人、律師、會計師、牙科醫生、技術顧問、管理顧問、藝術家等等。

對於第三類的自由職業者,錢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的獨立性,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的自由,以及在他們的領域中被尊稱為專家,都比單純的金錢重要得多。

大部份自由職業者是喜歡親自動手的人,他們不願意僱傭幫手,因為不相信別人會做得跟他們一樣好。大部份自由職業者不喜歡與別人合夥,因為不相信別人會按照他們喜歡的方式做事。

03

自由職業的核心是職業,而不是自由

回頭開頭,寧瀾認為自由職業最大的特徵是自由。卻不清楚,為了這份自由,到底應該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她有三年園林景觀設計的經驗,我幫她盤點了一下資源和能力情況發現,基礎的工作能力是有的,但是作為可以深度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競爭力還沒有形成。同時,由於工作時疏於積累,她也並沒有能為自由職業提供支撐的人脈資源。

我問寧瀾:假設你現在裸辭,你打算靠什麼生活?什麼時候能賺到錢呢?

寧瀾茫然的搖搖頭:“還沒想過,工作三年,沒有理財觀念,賺得不算少,但基本屬於月光族。如果裸辭,應該是需要靠家裡支應一陣子。至於什麼時候能賺錢也沒仔細想過。”她說想從接點畫圖的私活開始,至於能不能接到活以及賺到的錢能否養活自己,都沒有仔細考慮過。

我問她:“自由職業開始之初,收入都不太穩定,這種不穩定的收入狀態下,你能堅持多久?”

她茫然的低下頭,陷入思考當中。

辭職,走向自由職業,這是一個勇敢而艱難的決定。但這個決定一定要理性,因為自由職業的核心是職業,而不是自由。

36氪曾經拍過一部記錄自由職業者的片子。片子裡有位叫葉天宇的美術字設計師,自由設計的他需要擁有產品封裝、定價、宣傳、銷售、升級、客服的能力。

如果自由職業本身作為一種職業,那這種職業最大的特徵是:你一個人走通了全產業鏈,自由職業是一個人的創業。

正如寧瀾總想逃脫工作崗位的束縛,但事實上,束縛你的不是你的工作、不是你的老闆、更不是公司每個工作日的考勤打卡,而是你缺乏能力。

自由職業的自由,不是辭職的自由,而是選擇的自由,這個選擇背後,是能力的自由。

04

自由職業者的真實生活,他們都經過了這7項拷問

哈佛商業評論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自由職業者的7項拷問。自由職業不無挑戰,人們的想象和現實往往很不一樣。在跨出這一步之前,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你有市場需要的技能嗎?

第一個步驟,就是確保你有市場需要的技能。這些通常是具體的技術能力,如項目管理、網絡開發、財務分析,或者來自多年經驗的諮詢技能。如果你不肯定是否擁有能讓潛在客戶付費的技能,可以考慮進行市場測試,趁還領固定工資的時候去賺些外快。

2、你有強大的人際網絡嗎?

人際關係廣的自由職業者經濟狀況往往最好。這是因為這些關係是生意的重要來源。但是,如果你還沒有較寬的專業網絡,不要絕望。你也可以聯絡工作之外的人。想想你的朋友、鄰居、其他你認識的人。當你自己攬活的時候,要通知他們,並鼓勵他們把消息傳出去。你也要記得,你的人際網絡不只是為了招攬生意。最成功的自由職業者知道如何利用人際網絡做各種事情,比如在工作太多的時候將工作外包。

3 、你有合適的性格嗎?

如果你在周圍有人的時候會充滿活力,那就要仔細想想,你獨自工作的時候會不會快樂,孤獨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你性格內向,就要特別努力做對性格外向的同行來說很自然的事——建立人際網絡。

4、你有財務緩衝嗎?

如果你3到6個月沒收入就無法過活的話,那你想也別想了。不要因為生活成本太高而讓自己陷入困境。做自由職業可能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你並不總知道下一位客戶是誰,也不知道會在下一年賺進多少錢。你必須能夠應對不確定性。

5、你對待工作有紀律性嗎?

有些人在必須向經理彙報或工作有進度規劃的時候,才會表現最佳。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做自由職業可能是個壞主意。你必須能夠自我激勵、擁有很好的組織技巧、以及高度敬業的態度。你也必須能做各種和專業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當你獨立工作的時候,你就是自己的老闆、IT人員、HR、福利管理者、銷售主管和行政助理。你也要熟悉跟稅務和法律責任有關的法規。你必須能夠扮演以上所有角色,包括那些並不光鮮或不合你胃口的角色。你不要只把自己看作承包商,而要視自己為一個小企業的CEO。

6、你能去嘗試嗎?

對於以上問題,如果你全都回答“是”, 建議你在辭職之前先實驗做自由職業。不需要非此即彼——今天是全職員工,明天就是自由身。你可以漸進地進入自由職業的生涯。

7、你的現任僱主能否成為第一個客戶?

相當比例(20%到25%)的獨立諮詢顧問反映,他們的第一個客戶就是他們的現任僱主。因此,要考慮你現在的工作中是否有能以自由職業者身份做的事,並在辭職前探索這些可能性。

聽到自由職業需要做這麼多的準備,寧瀾不禁嚇了一跳,想到自己前兩天和主管爭執,衝動之下差點遞交辭呈,她就有點後怕。

她決定先回去工作,利用業餘時間探索一下自由職業的可能性,給自己點時間儲備“燃料”,慢慢再往這個方向過渡。

05

不上班就月入上萬,自由職業者如何養活自己

事實上,在我們身邊,這一幕幾乎每天都在上演。我們往往只看到了自由職業自由的一面,卻沒有看到作為一種職業它也有不為人知的艱辛。

正如網友周宏翔所說:“別人只會看你飛得高不高,不會管你飛得累不累,其實不管你是自由職業還是做著自己安分的工作,關鍵的一點都是在於用心投入。

沒有白白飛來的錢,也沒有完全輕鬆的工作,真正的自由職業,是你選擇了自己願意累的職業,並投入了別人眼中那些你自由的時間。

那麼,當我們準備選擇或者已經選擇了自由職業,到底應該修煉哪些技能才能養活自己呢?新精英生涯創始人古典老師給出這樣幾個建議:

1、你要能自我管理,當你學會距離自己床2米也不能偷懶睡上去,高效工作,也就取代了你的上級管理和KPI考核。

2、你要能自我營銷;當你學會自己賣自己,和客戶談業務聊人生, 也就取代了市場部銷售部商務部。

3、你要能自我更新,當你自己給自己設定學習計劃,持續瞭解同行動態;也就取代了人力資源部。

4、你要有財務能力,當你學會了管好自己的錢,抵禦隨時有可能空檔期,也就部分取代了各種勞動保障,各種假期和保險的功能。

當你一項項修煉這些能力,等於你開始以自己的專業為核心,開始在自己身上一個個的建立新的部門,創辦一家一個人的企業——在一步步脫離保護的同時,也一步步的丟掉柺杖,獲得自由。

自由職業是一種勇敢的自我超越追求——放棄了依附一個組織的資源和約束,也放棄了依靠相濡以沫。準備全力以赴以自己的手藝與天賦為生,相忘於江湖。這種嘗試——如果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無論成還是不成,都值得尊敬。

關於本文:

作者孫瑞希,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中科院心理所在職研究生,NBCC美國諮詢師認證管理委員會認證全球職業規劃師/全球生涯教練,註冊人力資源管理師,國際職業培訓師,上海杉樹公益基金會大學助成項目導師/教練,瑞希企業管理(長春)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14年職場歷練,3年職業生涯諮詢實戰經驗,約1200例一對一生涯諮詢案例,用真實的案例告訴你不可不知的職場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