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希:比好工作更重要的是,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作者 | 孫瑞希

孫瑞希:比好工作更重要的是,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01

38歲的我,失去了一份好工作

28歲的時候,我在一次培訓課上認識了30歲的白馨。彼時,她在北京一家外企上班,而我還在中慶控股集團“吃土”。

我們那一期是小班授課,培訓結束後,班級建立了QQ群,再後來QQ群升級成微信群。

活得灑脫的白馨一直是同學們羨慕的對象。

她在那家夢幻般的外企裡享受著“令人髮指”的福利和人文關懷。

我看她曬過精緻的餐後水果,據說全都是進口的,甚至吃不完還可以打包帶走;每天工作五六個小時,每年超長帶薪年假;有段時間沒人幫她照看孩子,她甚至可以在家辦公;借出差的便利旅遊,那更是家常便飯。

在群裡,我經常打趣她:“你們公司還招人不?”

白馨經常把“工作生活兩不誤”掛在嘴上,那時我手裡掐著與北大縱橫對接的人力資源管理諮詢項目,從企業文化到梯隊人才建設到培訓體系打造等,好幾個模塊,每天忙得昏天暗地,累得要死要活。

白馨時不時的跳出來給我講講他們公司的企業文化有多好,如何構建這種人性化管理的企業文化,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過,在現在看來,這些基本上就是個笑話。

隨著近幾年業務的萎縮,白馨所在的外企盈利水平持續下降,危機凸顯。好的企業文化,並沒有拯救它於頹勢。建立在福利之上的企業文化,很快也失去了。由於工作強度不斷增加,部分福利削減,員工的抱怨聲不斷增多,一些曾經歌頌公司人性化管理的人,也跑了不少。

面對每況愈下的公司,白馨也曾偷偷跑出去找過工作,但享受慣了公司喝茶談情的優越環境,她發現,已經很難有企業能入得了她的“法眼”了。

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堅守。

上週,她突然在群裡發了一條消息:“外企失業女白領,誰家公司招聘?求領走。 ”

我頓時錯愕。

原來,由於效益持續下滑,總部對中國區重新調整了戰略部署,一些部門被整個裁掉,手起刀落,一週內收拾東西走人。

此時,白馨剛滿38週歲。

我想起了那句話:時代拋棄你,連聲再見都不會說。

02

重新定義好工作這件事

白馨在這家外企裡貢獻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從一個鄉鎮女孩到都市小資 ,每天來公司不是幹活,而是享受優雅的環境。人的骨子裡都是有惰性的,越坐越懶,越睡越癱,這是本性使然必然的事情,但是這對於職業生涯而言,是好事情嗎?

白馨曾經無比自豪地說:“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我覺得是兩件事,工作與生活。我的金飯碗讓我過上了體面的生活。”但是她卻沒有想到,正是這樣一份別人望塵莫及的好工作,卻讓她在安逸的環境裡慢慢蛻化。

離開公司,白馨開始了漫漫的求職之旅。她發現,38歲這樣的“高齡”,除了做高層外,似乎很難有匹配的職位,但她的能力,卻不足以支撐她做出這樣的選擇,她陷入深深的糾結中。

到底什麼樣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一份工作,如果能把一個白領打造成一個“廢柴”,那麼無論它的待遇多麼高、福利多麼好,本質上它都是一份“假工作”

因為那不是為了某種理想、信念或價值觀在奮鬥,而只是為了金錢在打工。說成是浪費生命可能有些過分,但說成是辜負時光絕不誇張。

那要怎麼去找到所謂“真正的”好工作呢?好工作有什麼標準嗎?

非非馬曾經總結了村上春樹的小說《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提到的好工作的標準。

判斷一份工作是不是好工作,你可以看看,它是否符合以下4條標準:

1、它是否讓你由衷地快樂?

固然大多數人都很難自由地選擇自己最喜愛的工作,但這一條仍應被列為職業選擇判斷標準之首。

“如果你從事著一份自以為很重要的工作,卻不能從中發現油然而生的樂趣和喜悅,如果工作時完全沒有心花怒放的感覺,那裡面就有些不對頭,不調和的東西了。這種時候就必須迴歸初心,將妨礙樂趣與喜悅的多餘部件和不自然的要素一個個拋棄掉。”

我們通常都有這樣的體驗,做自己由衷快樂的事,哪怕辛苦、繁瑣,也不覺累乏。它讓我們有自覺自願投入“勞作”的源動力。這種狀態也往往能更有助於我們做好一項工作。

2、它是否讓你覺得有價值?

對多數人而言,生命是需要價值感和意義感的。儘管,每個人定義“價值感”的標準不盡相同。有價值感做驅動,我們會從道德感層面更認同自己的選擇。

3、它是否契合你的天性?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生俱來的天性。每一項特質,無謂好壞,但都蘊含著它自己的勢能,在不同的點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很可能是,此處正向,彼處反向。所以,順勢而為,做適合自己天性的工作,往往事倍功半,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成績。

“做適合自己天性的工作”其前提又是什麼?先真正瞭解自己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有兩面,在選擇職業時,你是否同時看到了兩面?瞭解工作的實質、全貌之後,再來看自己的天性,是否適合從事這項工作。

正確的選擇,建立在清晰的自我認知上。

人只有明白了自己的長短、圓缺,才會明白什麼工作不適合自己,什麼工作適合自己。

4、它是否足以讓你謀生?

我們都想做一個經濟獨立的人,那麼我們選擇一個職業,自然還要能滿足自己的生存與發展需求。因此,滿足以上幾點之外,一個職業能否養活我們自己,是我們不得不考慮的現實難題。

無論在哪個領域,你是否擁有或經過培訓與自我訓練後能夠擁有從事該領域工作的技能,甚至是核心競爭力,很重要。

問自己是否能靠一個職業謀生,其實也是在問:你具備做這行的核心競爭力嗎?

整體而言,我們在擇業時,應該至少要問自己以上四個問題。

03

你不是缺少能力,而是缺少核心競爭力

白馨的問題就在於,那份看起來無比美好的工作,並沒有讓她打磨出可遷移的、拿得出手的能力,也就是核心競爭力。

白馨在多年的職業積累中,也不是一點能力都沒有,平心而論,在外企這樣的平臺中,她的能力也不算差。

但是能力≠競爭力。會幹一件事,這叫能力;但是放在一個公司、一個行業、或者社會上看,大家都會幹,那你就沒有競爭力。

一直以來,我們都遵循一個原理——木桶原理,我們要補短,才能讓木桶盛更多的水,人也一樣,只有將短板補全,才能發展的更好,然而現實是互聯網時代分工精細,恰恰是要增加長板才能成功

你必須要發展一項突出的能力,讓它足夠代表自己,足夠為你創造價值。

所以你看,白馨需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那麼如何尋找核心競爭力呢?通常情況下,核心競爭力應該具備這樣幾個特點:

1、可應用性。這項能力是否可以和其他技能進行更多地結合,是不是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2、易得性。你是否有易於轉化的資源和技能。

3、高價值窪地。就是看離商業價值的遠近,不同領域不一樣。比如互聯網天然就比製造業這個賽道更賺錢;同一個領域的不同細分市場也不一樣,比如成衣高端定製天然比服裝商場的大宗貨色更賺錢。

4、複利效應。通過積累可以產生1+1>2的效果。有時候一些領域天然具有複利效應的基因,比如那些高價值窪地的事情;還有一些領域的事情可能看起來不具有複利效應,比如行政工作,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自己的總結和思考,汲取一些有營養的東西,你就會比同樣工作崗位的人走的更快。

5、邊際成本遞減。說白了就是你每次做這個事情都可以比上次用的時間更少。比如培訓課程,你花了一個月時間做課程研發,由於這個主題可以應用在很多場景,下次你再講課的時候就可以花更少的時間在準備上了。

04

如何打造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找到了核心競爭力後怎麼辦呢?接下來就要花時間、下力氣地打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儘可能地讓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屹立職場而不倒的核心。

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王家琪老師曾經總結了一套非常實用的好方法——核心競爭力打造三步法:查庫存、找交集、定策略。

查庫存:什麼是你最感興趣的事情。興趣是我們最強大的動力。首先我們需要找到自己興趣所在,如何判斷你是否喜歡一件事情?

1、無論你做得怎樣,也無論別人如何評價,你依然樂此不疲的事情有什麼?

2、常常讓你感到內心快樂和愉悅的事情有哪些?

3、做哪些事情,你最容易達到忘我的狀態?

如果你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符合上述三種體驗,那麼恭喜你找到屬於你自己的興趣愛好。

找交集:市場需求與個人興趣之間的交集。如果個人興趣得不到市場的需要和認可,那麼你的興趣僅僅只是一個興趣,並不能作為謀生手段。一個具有社會需求的個人興趣,它應該能肯定的回答以下的問題:

1、哪些事情可以讓你一次謀生?

2、哪些事情有很好的社會需求?

3、你覺得做哪些事情是值得的?

記住,核心競爭力需要你的個人興趣和市場需求相匹配。

定策略:

不同的情況需要不同的策略。

1、如果在自己的興趣庫存中,沒有讓自己充滿激情能夠全情投入的事情,王家琪老師建議我們多去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只有多嘗試,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

2、每個人喜歡的事情很多,興趣也很多。但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學會平衡,分清主次,而不是本末倒置。

3、學會適應,職場生涯發展會經過三個階段:生存期、過渡期、事業期。每個階段的要求不同,生存期需要提高現有的能力,過渡期需要平衡自我,把興趣轉化為事業,事業期就需要統一興趣、技能和社會價值,實現自我。

人生、職場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所謂活著,多少情況下是漫長得令人厭惡的持久戰。

而核心競爭力的打磨,也從來不是一勞永逸。

我想,我們要做的是:

在機會窗口期打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不至於在窗口期關閉時,迅速從風口上跌落,摔得粉身碎骨。而一旦過了窗口期,到了轉型期,則要維護和放大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希望看過這篇文章之後,你能常常自問:

我是否對變化敏銳、並有一定的預測能力?

我是否找到稟賦和趨勢結合的點,並正在打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我是否在有意識的打造個人品牌,避免“懷才不遇”?

最後,用一句話來結尾:

拋棄對少量知識、些許才華的極度自信,對微小成功的極度迷戀。投資趨勢、投資自己。

關於本文:

作者孫瑞希,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中科院心理所在職研究生,NBCC美國諮詢師認證管理委員會認證全球職業規劃師/全球生涯教練,註冊人力資源管理師,國際職業培訓師,上海杉樹公益基金會大學助成項目導師/教練,瑞希企業管理(長春)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14年職場歷練,3年職業生涯諮詢實戰經驗,約1200例一對一生涯諮詢案例,用真實的案例告訴你不可不知的職場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