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陰盛陽衰的根源是什麼?

我的一個朋友,經常委屈的跟我抱怨,他在家裡沒地位,因為掙得沒老婆多,所以話語權都沒有了。這也促使我想寫一篇這樣的文章來解讀下。

中國社會陰盛陽衰的根源是什麼?

(圖為世界最貴的十大油畫之一,價值上億美金)

中國自古是一個男權社會,五四運動以後,女性開始覺醒。但中國婦女真正的解放應該是新中國建立後。

不同於西方的女權主義,中國式的女權,可以稱之為中華田園女權,說白了就是有一定的中國鄉土特色。

那麼中國從一個自古以來的男尊女卑社會,是怎麼突然變成了一個陰盛陽衰的社會那?

中國社會陰盛陽衰的根源是什麼?

其一,中國特有的獨生子女生育政策導致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

自1982年計劃生育被定為基本國策以來,中國進入了獨生子女時代。對只有一個女孩的家庭而言,大部分是將女孩當做男孩養的。父母不再按照傳統的三從四德來教育和要求女孩。這對女孩的心理影響、自信心增強都大有好處。

其二,教育方式和教育體制的影響

從小學開始,男性的性格特點和特長就一直被壓抑。比如好動、數理邏輯、空間感覺;而女性的性格特點和特長一直被拔高。比如聽話、乖巧、記憶、語言;

此外,在目前中國的教育體制中,從幼兒園到大學之前,受收入和社會地位等的影響,中國中小學教室隊伍中,女性教師的比例佔覺得多數。女性化的教育環境和思維模式使得男生自然深受影響……

其三、社會分工的變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上的就業崗位,尤其是收入高的白領階層,主要是靠智力而不是靠體力吃飯了。毛主席說“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女孩與男孩的體力差別雖然明顯,但智力差別並不大。因此婦女在社會就業崗位中的相對競爭力、女人在家庭中的經濟地位、說了算的程度均明顯提高。

其四,女孩更適應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

女孩相對男孩來說記性好、脾氣好,更加適合中國要求聽話、順從的應試教育體制。

相對而言,男生更加不適應。

中國社會陰盛陽衰的根源是什麼?

其五,女性更善於社交,對未來生活比男性普遍樂觀

中國社會講究陰柔、權術、潛規則,人際交往往往話不說透,點到為止,讓對方去猜,女人在這方面相對更加擅長。

實際上,林語堂先生在1935年就說過,“中國人的心靈在許多方面都類似女性心態”。例如女人的生活本能比男人堅定,中國人生活的本能比其他民族堅定。女人相信直覺,中國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直覺去揭開自然界之謎,諸如伏羲八卦、中醫五行學說等。女性常避免使用抽象名詞,而中國語言的特點是意向名詞豐富但抽象名詞缺乏。上述中國社會的“陰盛陽衰”現象只不過表明這種民族性的女性化特點在當代中國獨生子女政策、潛規則盛行、應試教育體制下更加得到了發揚光大而已。

第六、相當一部分男性女性化,主觀上不努力。

中國社會陰盛陽衰的根源是什麼?

總而言之一句話,女人比男人更適應當下的這個社會,反而是男人集體迷失了方向。

中國社會陰盛陽衰的根源是什麼?

這些年來,大陸人民對臺灣diss了一遍又一遍,但唯獨沒法diss的就是臺灣的女生。相比於大陸女人高八度的音調,聲音大的像罵街,臺灣女人的嗲裡嗲氣確實是一股清流。畢竟,這個世界沒有會不喜歡溫柔女人的男人。畢竟,溫柔是女人特有的標籤嘛!

其實女權崛起挺好,看看美劇近年來都是強勢大女主,男人做陪襯。只不過中華田園女權這種情況,跟真正的自強自立又溫柔可愛的女強人還是有距離的。

中國社會陰盛陽衰的根源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