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湖南小鎮裡走出的黎氏八駿到底有多牛?一人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從湖南小鎮裡走出的黎氏八駿到底有多牛?一人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湖南省湘潭縣中路鋪鎮石潭壩鄉菱角村長塘組,只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一個不到10戶人家的不起眼小村落,然而從這裡走出去的黎氏八兄弟,卻是為後來中國的文化、科學、音樂等方面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黎家當年的當家人黎葆堂是前清戊子科的舉人,嗜好藏書,學問深厚,黎葆堂的兒子黎培鑾晚清時期中過秀才,是十里八鄉聞名的知名學者,與知名畫家齊白石還是好友,一同創立過“羅山詩社”。

黎培鑾為了將子女培育成才,特意辭去官職,回到鄉里設立家庭學校,他聘請了鄉里秀才為教師,開設中西課程,將“新學”灌輸給子女們。

黎氏兄弟接受新思想教育,又有傳統文化打下基礎,培養出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以及堅韌不拔的毅力,以致使後來在各自的領域內成為佼佼者,因此而成為時人口中當之無愧的“黎氏八駿”。

從湖南小鎮裡走出的黎氏八駿到底有多牛?一人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黎錦熙(1890-1978)

從湖南小鎮裡走出的黎氏八駿到底有多牛?一人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黎錦熙,字劭西,漢語言文字學家、詞典編纂家、文字改革家、歷史學家、教育家。

黎錦熙15歲那年考取過前清的秀才,後進入湖南優級師範學堂史地部學習,1911年以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1914年,黎錦熙曾出任過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歷史教員,他的學生中不乏後來的知名人物。他曾加入過同盟會,設立了“中華國語研究會”,積極推廣國語運動,他還與錢玄同、趙元任等擬定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

黎錦熙曾在國內多所知名大學任教,新中國成立以後,加入“中國文字改革協會”,致力於國語文化研究。1955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於1956年編撰的《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是當時現代漢語語法教學的唯一通行教材。

黎錦熙還是九三學社籌建人之一,出任過中央理事會理事、中央委員會常委等職,從事語文教學和研究工作近70年,於1978年在北京去世。

黎錦暉(1891-1967)

從湖南小鎮裡走出的黎氏八駿到底有多牛?一人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黎錦暉,知名音樂教育學家,兒童文學家,中國近代流行音樂的奠基人,中國兒童歌舞劇的創始人,被譽為“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黎錦暉從小在家鄉讀書時,就接觸到了各種民間音樂,並對此有著濃厚的興趣。1912年,黎錦暉從長沙高等師範畢業,先後在北京和長沙,任過小職員、編輯、音樂教員等等。1916年,他參加北京大學音樂團活動,1920年,他又來到上海,成為《小朋友》週刊的主編,期間創辦中華歌舞專科學校,之後又組建了中華歌舞團”、“明月歌舞團”等等,曾在全國各地以及南洋等地舉行巡迴演出。

從湖南小鎮裡走出的黎氏八駿到底有多牛?一人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早在青年時代,黎錦暉就立志於將新音樂與新文化遠動結合,創作出了不少的流行歌曲。歌舞團出國演出後,他所編寫的流行歌曲更是為人傳唱一時。之後,他還為多部電影配樂,為中國流行音樂奠定了基本風格。中國的兒童歌舞音樂也是由黎錦暉第一個開始創作,並廣為人傳唱,直到現在我們還在唱的《小兔子乖乖》就是由他創作的。

從湖南小鎮裡走出的黎氏八駿到底有多牛?一人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黎錦暉創作的《毛毛雨》、《桃花江》、《特別快車》、《夜深沉》、《小小茉莉》、《妹妹我愛你》等,是中國當時最早的流行歌曲,但是為了迎合小市民的低級趣味,往往格調不高,甚至還有些庸俗,而且音樂有些粗製濫造,演唱者更是以賣弄風情為能事,因而也就遭到當時音樂界的批判。抗日戰爭時期,黎錦暉創作作風有了明顯的的轉變,創作了《向前進攻》、《中華民族戰歌》、《十里送夫》等抗日歌曲,在當時也是影響不小。

1949年後,黎錦暉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擔任作曲,直到1967年去世。

黎錦耀(1895-1954) 黎錦耀,高級工程師,知名礦物學家。

黎錦曜曾經擔任過中華礦學社主事,主編過《中華礦學雜誌》。抗日戰爭時期,他回到老家,致力於家鄉的採礦工業,曾經一度不惜花費大量財產投入到鹽礦、煤礦的開發上。

新中國成立以後,黎錦曜出任了湖南省工業廳高級工程師,1953年,他被安排前往海南島探礦,於1954年在病故在任上。

從湖南小鎮裡走出的黎氏八駿到底有多牛?一人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黎錦紓(1898-1954) 黎錦紓,教育家,出版家。 黎錦紓早年留學德國,1925年在德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回到國內參加北伐戰爭,任職過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教育股長兼武漢軍事整治分校籌備委員,後來還在武漢中山大學任教過。

革命事業失敗後,黎錦紓主要致力於教育工作,新中國成立以後,他又出任了湖南省教育局局長,1954年,他被安排往北京,出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同年在北京病逝。

黎錦炯(1901-1981)

從湖南小鎮裡走出的黎氏八駿到底有多牛?一人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黎錦炯,知名工程師,橋樑設計師、鐵道橋樑專家。 黎錦炯,又名黎亮,192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學鐵路及造橋工程系就讀,1927畢業後,在京奉鐵路總局任職,先後在皇姑屯、山海關橋樑廠做過見習工程師、工程師和主任工程師。1929年,在與外國人的競爭中,黎錦炯參與修建設計了中國北方第一座大型鐵路橋——灤河大橋。

抗日戰爭時期,黎錦炯因為保護工人而被被捕入獄,獲釋後,他來到解放區晉察冀邊區首府張家口,出任了邊區工礦管理局技正、交通局工程科長等職,曾被授予“人民工程師”的光榮稱號。解放戰爭時期,黎錦炯主持下,破壞的鐵路工程得以被提早修復,從而為戰爭勝利做出了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後,黎錦炯出任了華北人民政府交通部副部長、鐵道部設計院總工程師、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局長等職務,期間參與修建了成渝鐵路、鷹廈鐵路以及武漢長江大橋。黎錦炯後來曾受到衝擊迫害,得以平反後,致力於修建西藏鐵路的設計,於1981年在未能完成西藏鐵路的情況下抱憾去世。

黎錦明(1905-1995)

從湖南小鎮裡走出的黎氏八駿到底有多牛?一人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黎錦明,五四時期知名作家。 黎錦明,早年曾就讀於長沙岳雲中學、北京藝術專科學校、北京師範大學,1926年開始在廣東海豐中學任教,曾親身經歷過海豐農民運動,並就此寫下反映農民運動的中篇小說《塵影》。之後,黎錦明一邊國內的多所學校任教,一邊從事寫作。 黎錦明所著的反映抗日戰爭的小說《戰煙》、《別面報告》、《河口得畫》以及《你看見了什麼》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黎錦明之後曾加入“左翼作家聯盟”,為魯迅所推崇,他後來曾輾轉於各地,從事教育事業。 新中國成立以後,黎錦明先後在福建師範學院、湖南永順中學、湘西民族中學、湘潭大學任教,還被選為湘潭縣人民代表、湖南省文聯委員、湖南省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於1995年在長沙去世。

黎錦光(1907-1993)

從湖南小鎮裡走出的黎氏八駿到底有多牛?一人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黎錦光,老上海流行音樂家,當時人稱之為“歌王”,中國流行歌壇的開拓者和奠定者。 黎錦光早年跟隨父親來到北京讀書,之後又前往上海,在黎錦暉任校長的國語專修學校附小就讀。1926年,他曾考入黃埔軍校,參加過北伐戰爭。1927年,黎錦光前往上海,進入黎錦暉創辦的中華歌舞團工作,做過演員、作曲、指揮。 1939年,黎錦光出任百代唱片公司音樂編輯,開始為上海的各個電影公司寫曲,其中《夜來香》、《香格里拉》、《拷紅》、《採擯榔》、《五月的風》、《叮嚀》、《慈母心》等成為當時紅遍一時的流行歌曲,當時的諸多知名歌星幾乎都演唱過他譜寫的曲子。

從湖南小鎮裡走出的黎氏八駿到底有多牛?一人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新中國成立以後,黎錦光曾在中國唱片廠任音響導演,一度被勒令退休,1985年後重返中國唱片社,1988年正式去職,於1993年在上海去世。

黎錦揚(1915-)

從湖南小鎮裡走出的黎氏八駿到底有多牛?一人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黎錦揚,知名旅美作家,以英文寫作打入西方文壇的美籍華人作家的先行者。 黎錦揚早年在北京就讀,後在上海明月社中常住,之後又進入山東大學學習,1941年黎錦揚從西南聯大畢業,1944年前往美國留學,就讀過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之後,他就一直定居於美國。 黎錦揚曾在加州的一所陸軍語言學校任教,期間他的著作獲得了《作家文摘》雜誌的頭獎,之後,他又在舊金山一家中文報館寫八卦專欄,期間讓寫作的《花鼓歌》出版,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使得他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亞裔暢銷書作者。之後,他還創作了《天之一角》等十餘部英文小說以及《旗袍姑娘》等中文著作。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