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軍人鄧保華:帶領鄉親攻下「窮山頭」踏上小康路

鄧保華,男,1978年9月出生,高中文化,中共黨員,1997年12月入伍,2009年退伍。現任汝南縣東官莊鎮宋屯村黨支部書記。2016年當選為汝南縣黨代表,2017年4月當選為駐馬店市第四屆人大代表。2017年12月成為河南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候選人推薦人選。

退伍軍人鄧保華:帶領鄉親攻下“窮山頭”踏上小康路

宋屯村在鄧保華的帶領下,深入落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精準脫貧為統領,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因地制宜,推進花木產業結構調整,村裡各項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退伍軍人鄧保華:帶領鄉親攻下“窮山頭”踏上小康路

宋屯村2015年被中共汝南縣委,汝南縣人民政府授予“平安建設先進村”;2016年被中共汝南縣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2017年被中共汝南縣委,汝南縣人民政府授予縣級“文明村(社區)”;2017年被中共東官莊鎮委員會,東官莊鎮人民政府授予“脫貧攻堅工作先進村”;2018年被中共汝南縣委,汝南縣人民政府授予“脫貧攻堅紅旗村”、“基層黨建紅旗村”“產業發展紅旗村”、“人居環境紅旗村”,“四面紅旗標兵村”等榮譽稱號。

退伍軍人鄧保華:帶領鄉親攻下“窮山頭”踏上小康路

橄欖綠之情懷 軍營百鍊成鋼

出身于軍人世家的鄧保華,從小就有一個軍人夢,嚮往那一身橄欖綠的颯爽英姿,崇拜軍人的英雄氣概,要做一名人民子弟兵夢想就在心底紮了根。19歲那年的冬天,作為家中獨子的鄧保華身穿軍裝披戴大紅花、夢圓軍營。

部隊駐地在中俄交界的地方,長年積雪,零下幾十度,一年到頭都是天寒地凍,耳朵和臉上長滿凍瘡,每天住帳篷,人煙稀少,每次巡哨回來都是一個極致美麗的冰雕,但是作為一名邊防哨兵,他深知自己的的工作責任重於泰山,他沒有後悔來當兵。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他頭枕著邊關的明月,身披著雪雨風霜堅持了12年。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軍營,把自己的夢想同每天升起的共和國的旗幟一樣在天空中飛揚。正所謂,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在部隊期間,由於他工作成績突出,先後榮立二等功一次;榮立三等功四次;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兵”、“優秀執勤能手”、“優秀戍邊青年”、“學雷鋒標兵”、2009年被北京軍區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退伍軍人鄧保華:帶領鄉親攻下“窮山頭”踏上小康路

退役不褪志 誓立創業志

實現了軍營橄欖綠的夢想之後,2009年退伍回到家鄉東官莊鎮宋屯村。憑著在部隊養成的吃苦耐勞和踏實肯幹的精神,利用本村花木種植歷史悠久的優勢,先後流轉土地430餘畝,大規模種植雪松、桂花、玉蘭等花木,並積極發動村裡的種植大戶,一起創辦了汝南縣華夏景觀園林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註冊資金1000萬元,承包土地680畝,吸納社員36人。他深入學習各級政府出臺的各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結合本村實際,因戶施策,對沒有能力獨立種植花木的提供就業機會,在自己的合作社先後安置貧困人口20戶78人,按月支付工資,保證他們的正常生活。同時,對其他貧困戶免費提供技術支持,教授他們種植、除草、施肥、防病蟲害、修剪等技術技巧,為他們提供一技之長,提供市場銷路,帶動大家一起脫貧致富,合作社年收入500多萬元。合作社員靠種植花木走上了富裕之路。

退伍軍人鄧保華:帶領鄉親攻下“窮山頭”踏上小康路

抓班子帶隊伍 抓基層打基礎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鄧保華時刻不忘黨的使命,他經常說“自己富不算富,俺是黨員俺要帶領父老鄉親走上小康路”。

2014年11月,在第八屆村“兩委”換屆選舉中,鄧保華憑藉謙虛為民的熱忱,眾望所歸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面對他是:村委會議室裡在養牛,債臺高築幾十萬,兩委幹部不想幹的局面。

退伍軍人鄧保華:帶領鄉親攻下“窮山頭”踏上小康路

他自信地對宋屯的兩委幹部和全村百姓說:“俺當過兵,俺有軍人敢拼敢幹、永不服輸的精神,相信我,俺只吹衝鋒號,不打退堂鼓,俺要帶領宋屯百姓攻下“窮山頭”,站上小康路”。他深知自己肩負著全村人民的希望,他不敢有絲毫懈怠。他深信在上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下,一定會把宋屯村變成富裕村。他以抓黨建引領各項工作為重點,著重強調抓班子、帶隊伍、強素質、樹形象。首先健全了村兩委班子,配齊了村支部班子成員3人,其中黨支部書記1人,黨支部委員2人,村委會班子成員3人。他自籌資金加強黨的陣地建設,親自帶領村兩委幹部修建了宋屯村村室12間,黨員圖書室、黨員活動室、百姓書屋、改善村兩委辦公條件。在縣委組織部的幫助下,投資58.6萬元新修建宋屯村文化服務中心,在七一建黨節給老黨員發放紀念品,組織全村黨員赴革命老區重溫入黨誓詞,完善“三會一課”制度,利用黨員活動日,認真學習黨的政策方針,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方針,積極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凝聚村兩委幹部幹事為民的信心和決心,重塑村兩委幹部在群眾心裡的形象,讓群眾相信村幹部,辦事依靠村黨支部,主動排查化解群眾之間的矛盾,及時解決群眾的期盼。村黨支部就是群眾的主心骨,形成了全村一家親,沒有“外來戶”良好局面。

退伍軍人鄧保華:帶領鄉親攻下“窮山頭”踏上小康路

心中裝著群眾 做事為了群眾

“晴天出門一身土,雨天進門兩腳泥”,“幸苦幾年南北慌,一場大雨全泡湯”“天天攢錢不花錢,一場大病回到解放前”。這些幾十年在宋屯村群眾自編的順口溜,時刻提醒著村兩委幹部,就像警鐘時刻敲打著鄧保華!如何改變,如何實現群眾的期盼,這是鄧保華每天思考的問題。當兵的艱苦的歲月賦予了鄧保保華堅韌的性格和高度的責任感。在鄧保華的帶領下,新一屆宋屯村兩委依靠上級黨委政府和黨的各種惠民政策,先後集中實施了農村安全飲水、村村通水泥路建設、農村危舊房改造等基礎設施,硬化鄉村道路,全面建成了“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的農村公路網絡體系,水泥路12.5公里。農村有線電視、通訊電話入戶率達到100%,行政村通寬帶率達到100%,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利用農田水利項目總投資200多萬元新修了鄧莊西橋、楊磨橋、八岔口橋三座大橋。宋屯村結合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先後投資100萬元,對宋屯村下轄的5個自然村的9個村民組進行了環境衛生整治,鄧保華帶領村兩委幹部主動上陣配合施工人員集中力量組織開展了以“美三口” (村口、路口、家門口)、“治四亂” (汙水亂潑、垃圾亂倒、柴草亂堆、廢膜亂扔)、“清五堆”(土堆、糞堆、柴草堆、沙石堆、垃圾堆)為主的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行動,將全村的柴草垃圾清運出村,對全村的27個大小坑塘進行了治理,栽植綠化樹1500棵。噴外牆漆14000多平方米,安裝6米高太陽能路燈62盞,極大方便了群眾出行。農村人居環境“髒、亂、差”的現狀得到明顯改善。項目投資238萬元為村裡新建光伏發電站一處年收益可達12 萬元。爭取上級資金修建21座生產橋樑,新打深水井27眼,實現了澇能排、旱能澆。

退伍軍人鄧保華:帶領鄉親攻下“窮山頭”踏上小康路

扶貧先扶其志 治貧先治其愚。

鄧保華通過多方努力,投資54萬元、新建幼兒園教學樓一座,投資20.2萬新建教職工住房一座,投資2.3萬元對校內主幹路進行硬化、投資2.1萬元新修了爐渣跑道、投資6.1萬元對舊教學樓做了樓頂防水,合計投資84.7萬元。大大改善了宋屯小學的教學環境。

退伍軍人鄧保華:帶領鄉親攻下“窮山頭”踏上小康路

為改善群眾就醫條件投資12萬元新建了宋屯村標準化衛生室,目前已投入使用,解決群眾就醫難的問題,為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提供了保障。如今,行走在宋屯村,到處彰顯著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喜人變化。乾淨的小院鮮花盛開,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達,道路兩旁的風景樹整齊劃一,搖曳多姿,村民安居樂業,功能齊全的文化廣場上映襯著廣大群眾載歌載舞的身影……

抓產業促發展 百姓脫貧致富

“住上好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鄧寶華把產業發展放在脫貧攻堅的首要位置,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堅持把培育雪松種植作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大力發展以雪松為主的花木種植為主要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工作來抓。發展花木產業,不僅美化了鄉村,還使群眾錢包鼓起來。

退伍軍人鄧保華:帶領鄉親攻下“窮山頭”踏上小康路

宋屯村一直有常年種植花木傳統習慣,但是少部分村民小農思想嚴重,商品意識弱,缺乏市場經濟效益觀念,缺少賺錢途徑和經商理念;大部分貧困戶普遍文化素質偏低,缺乏花木種植技術,也就自然形成了農戶經濟薄弱,人均收入不均衡不理想的局面。為破解這個難題,鄧保華積極與幫扶單位縣林業局對接,並商量對策,科學制定宋屯村產業發展規劃和近期和遠期產業發展目標,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確立以花木種植為主的產業體系,並向上級有關部門提出產業項目申請,採用“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並根據宋屯村貧困人口分佈的實際情況,重點瞄準貧困村實施精準扶貧,通過進村入戶調查,採取群眾自願的原則,對有意發展林業產業的花木種植大戶進行登記造冊,多角度、深層次地挖掘產業發展潛力,“對症下藥”幫助貧困戶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目標,科學制定貧困戶產業發展工作方案。把培育壯大林業產業大戶帶動貧困戶脫貧作為突破口,大力推廣“花木種植大戶+貧困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走產業化脫貧的路子,通過政府補貼種植大戶,種植大戶帶貧困戶,讓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通過入股種植大戶再分紅的方式,引導貧困戶在自願基礎上,大力發展林農專業合作社21個,建立各種林業專業協會5個,通過林業產業發展組織化程度,走林業產業發展帶動更多的群眾及貧困戶發展經濟,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積極推進產業標準化建設,科學完善種苗、栽培和產品質量等級標準,加大林業產業生產過程的技術示範引導和產品質量跟蹤服務體系,提升產業開發的標準化水平,提升宋屯村花木品牌知名度,在高速路口樹立大型戶外宣傳牌,大力宣傳宋屯花木,助推宋屯村花木種植大戶,打造雪松、白臘等花木品牌10餘個;著力加強貧困戶產業技能培訓。組織了林業技術推廣專家團隊積極推廣現代林業科技,建立林業產業示範基地、示範村和示範戶,全面推廣標準化林業科學技術。採取多種方式為貧困戶廣泛開展林業種養技術培訓,通過邀請林業專家講解、舉辦各類培訓班、專題講座、現場指導、進村入戶面對面講解等形式,組織學習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林木種苗繁育實用技術,發放技術手冊300餘本、科普資料600餘份,共累計培訓貧困戶1800多人。把林農急需的林業新技術、新理念送到了千家萬戶,有力地促進了林業科技的推廣應用,更好地幫助更多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目前宋屯村種植經營花木品種達到上百種之多,包含各種綠化苗木,營銷範圍覆蓋全國大部分城鎮,大大增加了宋屯村整體經濟收入,全力發展以設施農業、規模化種植和勞務產業為重點的農民增收致富產業,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實現了全村4670耕地種植花木全覆蓋。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527元。僅2018年宋屯村流轉其他村的土地面積達到6500多畝,以雪松、桂花、紫薇、法桐、白蠟等為主花木種植作為新興優勢產業快速發展,帶動了周邊韓莊鎮、老君廟鎮、常興鎮等鄉鎮發展雪松種植6萬多畝。

退伍軍人鄧保華:帶領鄉親攻下“窮山頭”踏上小康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017年6月宋屯村代表汝南縣迎接河南省水利廳“關於汝南縣脫貧攻堅檔卡規範化建設成效抽查核查”,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肯定和表揚;2017年11月汝南縣組織產業觀摩,宋屯村得到全縣第一的好成績,2017年12月汝南縣組織人居環境改造觀摩,宋屯村名列前茅;2018年3月河南省對宋屯村進行脫貧攻堅評估調研,省評估調研組領導高興的說“宋屯村發展花木產業做得好,脫貧致富跑不了呀”。

冰心在《繁星•春水》中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退伍軍人鄧保華:帶領鄉親攻下“窮山頭”踏上小康路

2018年5月,在第九屆村“兩委”換屆選舉中鄧保華全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俺當過兵,俺有軍人敢拼敢幹、永不服輸的精神,相信我,俺只吹衝鋒號,不打退堂鼓,俺要帶領宋屯百姓攻下“窮山頭”,站上小康路”。他一直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帶領宋屯村百姓一直在路上,他帶領宋屯村百姓再一次出發。

來源|掌閱河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