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我們黨建設好建設強

如何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

如何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把我們黨建設好、建設強。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人民日報》今日用一個整版4篇評論,圍繞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進行了闡述。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黨的政治建設這個重大命題和重大任務,並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強調“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這些重大判斷凸顯了黨的政治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及其在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這是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重大創新,意義重大而深遠。

政黨是有共同政治綱領、政治路線、政治目標的政治組織。任何政黨都應重視政治、研究政治,都應按政治規律進行政治活動。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純潔政治品質、嚴明政治紀律,必須始終把準政治方向、堅持政治領導、夯實政治根基、涵養政治生態、防範政治風險、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只有這樣,我們黨才能不斷髮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如果馬克思主義政黨政治上的先進性喪失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無從談起。因此,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基本原則。我們黨無論從黨的名稱、黨的指導思想,還是從黨的奮鬥目標、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等方面,都從不諱言自己的政治屬性和政治使命。政治屬性是政黨第一位的屬性,政治建設是政黨建設的內在要求。只有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才能保證黨的政治方向對頭、政治原則堅定、政治路線正確,才能統一全黨意志、凝聚全黨力量,為實現黨的綱領和目標而共同奮鬥。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黨的各項建設,就能把黨建設得堅強有力,推動黨的事業快速發展,從而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在黨的建設中,政治建設是最重要的,是統領、是核心,是其他建設的著眼點和落腳點。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對黨的建設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雖然在黨的十八大之前,我們黨尚未明確提出黨的政治建設這個概念,但講政治一直貫穿黨的建設實踐。建黨97年來,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實現共產主義為遠大理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從而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97年的光輝歷程中,講政治一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早在1929年12月的古田會議上,毛澤東同志就提出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重大政治原則,要求從思想上政治上把黨的隊伍組織起來、武裝起來。毛澤東同志多次強調:“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的生命線” “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到什麼時候都得講政治”。隨著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事業不斷向前發展,黨的建設的內涵與外延、內容與形式都與時俱進地不斷擴展和豐富,但講政治始終是不變的主題。正是在深刻總結黨的建設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建設理論的重大創新。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面從嚴治黨實踐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在堅定政治信仰、增強“四個意識”、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淨化黨內政治生態、正風肅紀、反腐倡廉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不抓黨的政治建設或背離黨的政治建設指引的方向,黨的其他建設就難以取得預期成效。黨的十九大提出黨的政治建設的命題並將其納入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調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這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成功經驗的科學總結,是黨的建設理論的重大創新。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內生動力。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在現階段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顯著成效。但也要看到,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是長期的、尖銳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複雜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從本質上看,新時代我們黨面臨的一切矛盾問題和嚴峻挑戰,歸根結底都是政治上的挑戰。習近平同志指出,黨內存在的很多問題,原因都是黨的政治建設沒有抓緊、沒有抓實、沒有抓好。實踐證明,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注重政治上的要求。新時代,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就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始終保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高度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力度、更實際的舉措,堅持不懈抓黨的政治建設,層層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鬥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這一重要論述表明,我們黨作為執政黨,黨的政治屬性內在地規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本質和發展道路。比如,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就要使全黨把準政治方向。我們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黨的政治建設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深刻影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方向。由此可見,黨的政治建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繫。黨的政治建設狀況,直接制約和影響著國家其他方面政治建設的方向、進程和效果。我國的政治發展實踐證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都離不開黨的領導和黨的政治建設,必須首先確保黨在政治上的堅定性和先進性。

(作者:中央紀委駐中國科學院紀檢組原組長、中國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王庭大)

如何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

深刻把握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之所以將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由以下幾方面原因決定的。

這是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思想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自由鬆散的俱樂部,而是肩負重大歷史使命的新型政黨,強調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馬克思、恩格斯在領導工人運動和創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實踐中,始終強調權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對不要任何權威的無政府主義。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黨的建設實踐中形成了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這“四個服從”的核心,是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這決定了全黨必須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黨的任何組織和成員,無論處在哪個領域、哪個層級、哪個單位,都要服從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

這是對我們黨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97年、連續執政69年,帶領中國人民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必有其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奧秘,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就是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人民接續奮鬥,使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這是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的現實需要。黨的建設要堅持問題導向,有的放矢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當前,我們黨的黨內政治生活狀況總體是好的,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是“七個有之”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比如,一些人無視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搞任人唯親、排斥異己,搞團團夥夥、拉幫結派,搞自行其是、陽奉陰違。這些問題嚴重破壞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嚴重影響黨和人民事業發展。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徹底消除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宗派主義、圈子文化以及碼頭文化。

這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障。新時代,我們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當前,我國發展勢頭很好,但也要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要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決重大問題,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在複雜的形勢下,在艱鉅的任務前,只有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才能把全黨8900多萬名黨員和45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牢固凝聚起來,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去完成偉大的歷史使命。

新時代,切實落實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關鍵是堅決維護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是黨心所向、民心所向。維護黨中央權威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必須把維護黨中央權威與維護習近平同志核心地位有機統一起來。全黨要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陶文昭)

如何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

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建設的統領作用

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提出“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明確了黨的政治建設的統領地位。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關鍵是充分發揮其對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統領作用。

思想建設應以堅定政治信仰為著力點。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旨在築牢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習近平同志形象地將理想信念比作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強調“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黨的思想建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要求思想建設必須緊緊圍繞堅定政治信仰來展開。堅定政治信仰,關鍵是使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

組織建設應以嚴格政治標準為著力點。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組織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黨的組織建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要求選拔任用幹部必須突出政治標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匡正選人用人風氣,突出政治標準”。習近平同志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好乾部標準,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這些都是黨的組織建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的具體體現。此外,在發展黨員時,同樣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中,也應突出政治功能。

作風建設應以夯實政治根基為著力點。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黨要不斷夯實政治根基,就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新形勢下,黨員、幹部脫離群眾的現象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四風”問題違背黨的性質和宗旨,損害黨群幹群關係,是作風建設要著力解決的問題。黨的作風建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就要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把贏得民心民意、彙集民智民力作為重要著力點,堅決反對“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紀律建設應以嚴格政治紀律為著力點。紀律嚴明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紀律建設是管黨治黨的治本之策。黨的紀律建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就要突出政治紀律。黨的政治紀律是全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動方面必須遵守的剛性約束,是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嚴明黨的紀律,首要的就是嚴明政治紀律。黨面臨的形勢越複雜、肩負的任務越艱鉅,就越要加強紀律建設尤其是政治紀律建設,切實改變少數黨員、幹部紀律意識淡化、自由主義嚴重、不遵守政治紀律的傾向。

制度建設應以涵養政治生態為著力點。制度建設具有根本性、穩定性、長期性,對於涵養政治生態具有重要作用。一個時期以來,黨內政治生態之所以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制度不健全或者制度執行不力密切相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出臺或修訂一系列全面從嚴治黨的法規,如《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這是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的制度保障。黨的制度建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就要善於從涵養政治生態的角度切實做好黨內法規制度的立、改、廢、釋工作,並抓好法規制度的執行。

反腐敗鬥爭應以永葆政治本色為著力點。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現象,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習近平同志指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和執著,堅決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使我們黨永不變質、永不變色。”反腐敗鬥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需要嚴厲懲治腐敗尤其是政治腐敗問題。當前,一些腐敗問題往往是政治腐敗和經濟腐敗相互交織,嚴重危害黨和國家政治安全。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就要深入查處政治腐敗和經濟腐敗相互交織的案件,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作者: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學研究基地 陳華興 劉豔)

如何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

達到黨的政治建設之“勝勢”

今年“七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舉行第六次集體學習,以此慶祝黨的97歲生日。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不抓黨的政治建設或背離黨的政治建設指引的方向,黨的其他建設就難以取得預期成效”。黨的政治建設的意義何其之大,不言而喻。

政治上的先進性是我們黨的本質特徵。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純潔政治品質、嚴明政治紀律。高度重視黨的政治建設,是我們黨與生俱來的優良基因、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1962年,鄧小平同志在談到人民的政治覺悟時說:“毛澤東同志多次講過這麼一個例子:在紅軍過草地的時候,伙伕同志一起床,他不問今天有沒有米煮,卻先問向南走還是向北走。向南走向北走是當時最重要的戰略問題。這說明我們軍隊的戰士都是關心戰略的。”向南走還是向北走是一個戰略問題,更是一個政治方向問題,而政治方向問題恰恰是最根本的問題。可見,在我們黨的隊伍裡,每一名普通工作人員都應關心政治方向問題。97年來,正是由於高度重視黨的政治建設,始終保持政治上的先進性,我們黨才不斷髮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

馬克思主義政黨政治上的先進性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不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或者黨的政治建設偏離正確軌道、出了問題,就會喪失政治上的先進性。要保持政治上的先進性,就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黨的政治建設,對為什麼要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怎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等問題發表許多重要論述,進一步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在實踐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在紀律建設中突出強調政治紀律,在選人用人中突出強調政治標準,在巡視工作中突出強調政治巡視,在工作部署中突出強調提高政治站位,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經可以高枕無憂了。2016年6月,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當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淨化黨內政治生態雖然已經有了‘起勢’,但還沒有形成‘定勢’;許多方面已經取得了‘優勢’,但還沒有達到‘勝勢’。”經過近兩年的持續努力,“優勢”顯然在不斷積累,但一些方面還沒達到“勝勢”。全面達到“勝勢”,是當前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要追求的目標。

在取得“優勢”的基礎上達到“勝勢”,並不是容易的事。“優勢”表明一種形勢,這種形勢能讓自己處於有利地位,而“勝勢”則是獲得勝利的局勢。二者雖一字之差,看似有轉化的必然,卻還要克服很多難關、付出艱苦努力。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當前,全黨“四個意識”顯著增強,但仍有個別黨員、幹部陽奉陰違,執行中央決策部署打折扣、搞變通;拉幫結派,拜碼頭、找靠山、搞依附;等等。針對這些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堅決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堅決防止和反對這種種“主義”和“文化”,還需要持之以恆下大功夫。當前,只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緊抓不放、久久為功,方能達到黨的政治建設之“勝勢”。(作者:張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