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虧損撐起600億美元估值?美團提示多項風險 財務數據透玄機

最近,港股市場熱鬧非凡,小米、同程藝龍、華興資本等扎堆前往港交所上市。這邊,雷老闆剛剛開完全球發售會,那邊,港交所25日一早就掛出了美團點評的招股材料。

鉅額虧損撐起600億美元估值?美團提示多項風險 財務數據透玄機

小米、美團均被捧為“獨角獸”代表,然而兩者的上市節奏卻有所不同。

小米上市前,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估值,為此,前期造勢延續近半年;與之相比,美團上市更加乾脆,22日遞交申請,25日招股書披露,開價也很明確——600億美元。

但是,小米、美團先後申請上市又有一個共同的背景,即港交所為同股不同權公司開了綠燈。

美團招股書顯示,公司採用不同投票權架構,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而B類股份持有人則每股可投一票。

在美團的三位聯合創始人中,王興擁有5.73億股A類股份,穆榮均擁有1.26億股A類股份,王慧文擁有3640萬股A類股份;招股書明確指出,王興為公司控股股東。

鉅額虧損撐起600億美元估值?美團提示多項風險 財務數據透玄機

上圖清楚地顯示了美團當前的股權結構,有媒體按照不同投票權的規定得出了各家的投票權情況,其中,王興表決權比例為48.37%,穆榮均表決權比例為10.64%,王慧文表決權比例為3.07%,三大創始人表決權比例合計為59%。另外,第一大股東騰訊表決權比例約為8.4%。

去年10月,美團融資40億美元,在科技君看來,藉助手頭的現金,美團在上市前夕做了幾件大事,一是推廣美團打車,二是收購摩拜,三是小象生鮮品牌升級。

美團打車在上海落地之初,迅速擴張令滴滴側目,但美團打車登陸北京卻遲遲沒有進展,其後隨著“空姐案”的發酵,網約車行業又迎來一輪新的規範;針對摩拜的收購,出乎很多業內人士預料,美團付出的代價也並不低,如何在“洗牌期”整合好單車業務無疑考驗著美團;在力推小象生鮮方面,此舉也被認為是對阿里系生鮮的防禦之策,而非美團的主動出擊。

上述幾項屬於美團體系裡的新業務,新業務當然可以用來給資本市場“講故事”,但畢竟羽翼未豐,這裡不妨先看看美團披露的幾項

關鍵運營數據

1,2017年,美團平臺上完成交易筆數超過58億,交易金額達約人民幣3570億元。同期,年度交易用戶為3.1億、年度活躍商家約440萬;

2,2015、2016、2017年交易用戶人均每年交易筆數分別為10.4筆、12.9筆、18.8筆,其中,按交易筆數排名前10%的頭部用戶人均每年交易筆數達到98筆;

3,平臺在線商家數量從2015年的約300萬增長至2017年的約550萬,同期活躍商家佔在線商家比例由2015年的66%增至2017年的80%;

4,2017年4季度,平臺日均活躍配送騎手數量約53.1萬人。2017年,通過自有配送網絡完成約29億單配送,佔平臺全年實時配送交易的70%以上,其餘交易由商家直接配送;

5,平臺總收入由2015年的人民幣40億元增加至2016年的人民幣130億元,同比增長223.2%,2017年增加至人民幣339億元,同比增長161.2%。

鉅額虧損撐起600億美元估值?美團提示多項風險 財務數據透玄機

(美團運營數據圖示)

鉅額虧損撐起600億美元估值?美團提示多項風險 財務數據透玄機

(美團點評商業模式圖)

的確,美團的收入在過去3年增長迅速,科技君在其招股書的收入利潤表中也看到了其它跡象。

鉅額虧損撐起600億美元估值?美團提示多項風險 財務數據透玄機

這是美團近三年的收入利潤總表,有幾點內容可以關注,一是收入大幅提升,但也伴隨著成本的大幅度提升,也就導致了美團的毛利率持續走低,而毛利率無疑是美團最終盈利的基礎;二是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之公允價值變動對美團利潤的負面影響在去年達到了最大,2018年的情況有待進一步跟蹤;三是最終利潤,也是媒體最關注的部分,美團宣稱2017年經調整淨虧損大幅減虧至28億元,但是媒體依然質疑這一虧損是否能支撐起600億美元的估值。

鉅額虧損撐起600億美元估值?美團提示多項風險 財務數據透玄機

鉅額虧損撐起600億美元估值?美團提示多項風險 財務數據透玄機

上面兩張表分別是美團按業務分部和按業務類型劃分的收入情況,從分部來看,近3年來,餐飲外賣的地位越來越高,2017年撐起了美團62%的收入;從類型來看,佣金收入對於美團的重要性始終在80%左右甚至更高。

鉅額虧損撐起600億美元估值?美團提示多項風險 財務數據透玄機

這張是美團的按業務分部劃分的毛利情況,一大亮點是美團餐飲外賣的毛利實現了年度正值,毛利率達到8.1%,正如前述,毛利是最終利潤的基礎,特別是對於餐飲外賣已經達到62%收入佔比的美團來說,這部分毛利由負轉正的意義對美團而言不可謂不大。

當然,至於其中的原因,科技君認為,可能與美團收縮外賣業務的補貼相關。

除了收入利潤情況,美團的資產負債表以及現金流量表也透露出不少訊息,不妨一看。

鉅額虧損撐起600億美元估值?美團提示多項風險 財務數據透玄機

從資產負債表可以發現什麼呢?美團的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權益竟然連續三年為負,如果放在重資產行業,這就叫“資不抵債”,當然,美團作為平臺型的互聯網企業,又有優先股的限制,這一情況或許另有解釋。(PS:歡迎財務高手討論交流~)

鉅額虧損撐起600億美元估值?美團提示多項風險 財務數據透玄機

從現金流情況來看,近3年來,反映美團主營業務的經營現金流有所好轉,說明主業的出血點在減少,但是投資現金流的鉅額負向變化表明美團依然處在擴張期,而這一切只能靠不斷的融資活動來輸血。

美團在招股書中提及了自己的優勢,例如:顯著的規模與網絡效應;家喻戶曉的品牌;一站式平臺;針對商家的多元解決方案;最大的同城實時配送網絡等。

當然,作為騰訊系企業,美團也強調了這一層關係,例如,美團指出,自己是唯一一家在微信支付上擁有三個不同入口的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包括美團外賣、大眾點評和摩拜單車。

在瀏覽了招股書內容後,科技君認為其中提示的風險也需要密切關注,而這在其它分析中習慣性的被忽略掉了,其中較為重要的風險包括:

1,公司未必能維持歷史增長率,而歷史表現可能並不能代表未來的增長或財務業績;

2,倘若無法有效管理增長或執行策略,公司業務及前景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3,公司歷史上產生了較大虧損,未來可能會繼續產生較大虧損,立足長遠以抓住戰略商機的經營理念可能對公司短期財務表現產生負面影響;

4,倘若擴展新業務不成功,公司的業務、前景及增長動力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5,公司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我們的營運,特別是在新服務品類方面;

6,公司業務面臨激烈競爭,雖然公司有在主要服務類別中有效競爭的過往表現,但未來我們可能無法持續保持競爭力。

雖說風險提示在公司上市過程中屬於規定動作,但在判斷一家公司前景前明確其所面臨的風險也很重要。面向化解風險,美團採取的措施可以從募資用途中窺得一二:

其中,約35%用於升級技術並提升研發能力;約35%用於開發新服務及產品;約20%用於有選擇地進行收購或投資於與公司的業務互補並符合公司策略的資產及業務;約10%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簡而言之,美團既要加大技術投入,築牢護城河,還要拓展新業務、推動併購。雖然美團暫未披露募資金額,但有媒體報道,募資金額將達到60億美元。

結語

美團的三位創始人分工各有不同,其中,王興負責整體戰略規劃、業務方向管理,穆榮均負責金融服務及公司事務,王慧文負責實時配送及部分新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與雷軍一樣,王興也是一位連續創業者,在創立美團前,王興在2005年12月參與創立了校內網,2007年5月又參與創立了飯否網。相比這兩段創業的草草收場,王興在美團上顯得更加執著。

王興曾說,自己創業的意願並不那麼強,“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僅僅是有一件事情希望他發生,如果別人還沒做的話,那就我來做好了。”

鉅額虧損撐起600億美元估值?美團提示多項風險 財務數據透玄機

(美團點評業務拓展史)

或許,王興在8年前認準了美團將是他的最後一個創業項目,但對於即將進入不惑之年的王興來說,上市,只不過是另一個開始罷了。

來源:通信資本論(ID:telecom_tech_capita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