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陈章是深圳罗湖区的一名全科医生(又称家庭医生),2006年从医学院本科毕业后,他就来到罗湖区人民医院工作,一开始是做心内科医生。

2008年,深圳率先在全国启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陈章觉得这在国内是个崭新的领域,立即报名参加考试,成为深圳第一批全科规培学员。

3年的培训结束后,他回到罗湖,随后被派到医院下辖的渔村社康中心,正式转型为一名社区全科医生。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但当时的社康中心,在人、财、物和制度方面,都与理想中全科医生的执业环境相去甚远,他一度感到“愤怒”。

但他还有更“绝望”的时候,2013年,他又被分配到黄贝岭社康中心,干的却是“打打预防针”的预防接种工作,一个非临床岗位,这更不是他想象中全科医生该有的样子。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偶尔在看病,常常做资料,总是被检查。”深圳龙岗区人民医院的社康全科医生黄嘉年则这样调侃当时全科医生“不务正业”的状态。

当时的居民,对这些社康医生更是哪哪都不信任,几乎把他们当成一个开药的人。

“你不用给我看病,我要看病我会去医院的。”

“你们这里不就是开药的吗?”

读医那么多年,经历过住院医师培训、全科规范化培训,眼看着选了其他专科的同学“飞黄腾达”,自己怎么就混成了这个样?

这样的心酸和迷惘,在深圳最早一批全科医生之中,曾像瘟疫一样蔓延。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2018年7月18日,陈章站在讲台上回忆起那段坐冷板凳的“全科初体验”时,他的身份已经是罗湖区桂园社康中心的主任,更重要的是,他现在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大批社区居民签约他作为家庭医生,有大大小小的健康问题都第一时间来找他,他正朝着他理想中的样子往前奔。

这一天,他和龙岗区的全科医生黄嘉年、北大深圳医院的全科培训基地教学主任刘莉,都作为优秀全科医生的代表,出席“深港菁英家庭医生教育培训论坛”,分享成长经验。

这几年,他们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逆袭?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 7月18日,“深港菁英家庭医生教育培训论坛”在深圳市卫计能教中心举办。深圳市卫计委副主任孙美华、市卫计能教中心主任赖金明分别致辞。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如果说2014年之前,是我的失望与迷惘之路,那么从2015年开始,就是成长与奋斗之路!

——罗湖区全科医生 陈章

陈章坦言,2008年开始的3年全科规培之后,自己所掌握的理念和技能,其实还不能完全胜任全科医生工作。

他进一步打开全科医学思维的大门是在2015年4月,罗湖人民医院与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联合举行了全科医学培训。他与同事被派到澳洲喝了3个月的“洋墨水”,得到国外资深全科医生“手把手”的教导。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澳大利亚先进的全科医学理念和思维令他“茅塞顿开”。

“参与这些与国际接轨的全科医学培训后,他们的三个做法让我眼前一亮。”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国外的全科医学理念是“以病人中心”,对病人要有同理心,因此全科医生与病人的关系都非常好,往往像邻里相伴的好朋友。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国外的全科医生在社区工作,病人往往会反复去找医生,这样医生可以连续性、全方位照顾病人,甚至是“从摇篮到坟墓”。你从小是找他看病,将来你的儿子甚至孙子还可能是找他看病。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国外优秀的全科医生不仅仅看病,也很重视科研和教学。“他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角色,可以通过科研培养下一代的医生,而且全科医生做的科研很接地气,对改善医疗服务或者门诊工作有直接的帮助。”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论坛上,香港大学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系主任林露娟教授(如图),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家庭医学科顾问医生陈志远,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全科教研室主任张玉彩分别介绍了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家庭医生培训体系。

陈章和同事从澳大利亚回国以后,罗湖医院集团又将两位优秀的澳大利亚全科导师请到深圳来,为罗湖区全科医生开展“2016-2018罗湖-澳大利亚全科医学胜任力培训”,为期3年,总共6期。

比起单纯听老外们“用嘴说”,这样的贴身培训,让整个罗湖区的全科医生都像陈章一样获得了快速的成长。用他们的话来说,“身教甚于言传!”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罗湖全科医生蜕变的背后,是整个罗湖区对基层健康前所未有的重视。

2015年8月,该区成立了罗湖医院集团,将区属的公立医院和社康中心“打包”成一个整体,举集团之力“强基层”——做大做强社康中心、培养全科医生,医护人员主动深入社区为居民做好预防保健,工作重心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这样的罗湖模式,已经获国家向全国推广。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罗湖只是深圳近年来“拼了命”培养全科医生的一个缩影。

只有全科医生真正把水平提上去,老百姓才会改观,就像国外一样,有啥事都找他们首诊,分级诊疗才能水到渠成。

深圳这些年沉下心来所做的苦功夫,一是笨鸟先飞,二是放眼国际,三是建立体系,四是输血更造血。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深圳是中国较早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城市,从1996年就开始了全科医学培训。

2007年,深圳又在全国率先启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并从2014年起将全科医师规培与住院医师规培“并轨”,统一管理。

自2007年起,十年间,深圳已累计招收和培训全科医师规范化学员1312名。

此外,深圳还积极开展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转岗培训,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岗位培训1761名、转岗培训743名全科医生。

在全科医学继续教育方面,深圳从2011年起全面推行社区适宜技术培训,强化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的基本技能。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从2012年起,深圳依托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现市卫计能教中心)开展与国际基层医疗教育联盟(美国)的全科医生培训合作,先后在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龙岗区建立国际全科医生技能培训中心,邀请美国、英国全科医师以及国内的专家教授开展全科医生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达到国际标准的家庭医生和带教师资。

此外,罗湖区也聘请澳大利亚、丹麦等国家的全科医学专家对社康中心的全科医生进行轮训,并定期遴选优秀全科医生到澳大利亚进修。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林露娟教授、陈志远医生、张玉彩主任、陈章医生在论坛上互动,探讨“全科医学培训的深圳之路”。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在深圳,虽然全科医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一直缺乏“好”的标准,让很多人摸不清“努力的方向”。

为此,深圳一直在探索一套科学的“指引”,参考国际做法,先后制订了《家庭医生认证规范》《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标准》和《深圳市高级家庭医生胜任力评估指南》。

其中,2017年8月,深圳市卫计能教中心牵头制订并出台的《深圳市高级家庭医生胜任力评估指南(试行)》在全国率先为高级家庭医生树立了一把“标尺”,深圳家庭医生有了自己的“认证标准”。

随后,宝安区率先试点,全区各社康中心共297名全科医生参与了高级家庭医生评估认证,经美国、香港的全科医学专家考核,成为深圳市首批“高级家庭医生”。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深圳市卫计委、南山区卫计局与美国贝勒医学院合作,共同设计全科医学师资培训课程和考核标准,并每年组织20名医院或社康中心的全科医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可获得贝勒医学院美国专家评价培训结业证书,成为全科医学带教师资。

2016年,深圳市卫计能教中心通过“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入澳大利亚谢恩·托马斯教授国际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研究团队。双方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社康中心与全科医学培训社区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医教研全方位的合作。

2016年,龙华区中心医院通过“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祝墡珠教授全科医学团队到深开展全科医学人才培训工作。通过教学门诊,团队将国际认可的标准看病流程、治疗方式等教给龙华区的全科医生,培养了一批全科医学带教师资。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资料图)

2017年9月,宝安区中心医院社管中心引进首都医科大学杜雪平教授全科团队,成立融社康中心、全科门诊、全科病房、全科医生技能培训中心、医院名医团队“五位一体”的全科医学中心,努力创建国家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

目前深圳已有23家医院和55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通过广东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评审,另有34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挂牌深圳市全科医学培训基地。

目前深圳近1/4的常住居民

都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

深圳的“小目标”是

力争到2020年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到100%

为了不让签约的居民失望

深圳的全科医生正在迎头赶上

醒醒!起来赏个再睡~~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End-

资料来源:深圳市卫计能教中心、深圳市卫计委科教处


“这地方要啥没啥!”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曾经的愤怒……

喜欢就赏深小卫一颗小心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