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億P2P資金進入數字貨幣領域,希望以炒幣填補資金窟窿

數百億P2P資金進入數字貨幣領域,希望以炒幣填補資金窟窿

文 | 墨克 零和

P2P行業正在經歷最大洗牌潮,大量平臺清退、倒閉。

而在這波浪潮的背後,平臺、資金、從業者、投資人,居然都開始往數字貨幣領域遷徙。

市面上的幾個量化投資團隊稱,他們都接到過P2P平臺的諮詢,號稱手裡有幾個甚至幾十個億的資金,是否可以代為炒幣,並在3個月內翻倍。

“很多平臺的資金鍊快斷裂了,就想再博一把,從數字貨幣市場賺到錢,填補窟窿。”某量化投資團隊負責人錢冰稱。

一場鋌而走險的危險遊戲,正在上演……

01 危險遊戲

“給你60個億,你拿去數字貨幣的二級市場炒吧。”1個月前,錢冰遇到了這麼一個神秘人物。

對方開口要給60個億,而錢冰操作過的最大的資金量,不過10億。

海量資金從天而降,錢冰頗為心動。

數百億P2P資金進入數字貨幣領域,希望以炒幣填補資金窟窿

他甚至開始策劃,怎麼用60億資金在數字貨幣領域,打一次“索羅斯戰役”。

而他設計的戰略方案,就是到期貨市場做多,再拉高幣價;去期貨市場做空,再砸低幣價。

“60億,足夠操縱比特幣的價格。”錢冰花了一晚上的時間,反覆驗算,發現這件事情,確實可幹。

無非就是當年股票市場的經典套路。但這件事最大的風險是,是否有更大的資金量,和他博弈。

“如果我的對手盤有更大的資金量,風險會很高,但如果有大量的資金跟單,則可能加快賺錢的速度。”錢冰稱,如果真的開打,將極為精彩,這會成為數字貨幣史上的經典戰爭。

“半年內,60個億翻一倍,我覺得並不難。”錢冰經過多方計算,發現這門生意,虧的可能性並不高。

但神秘人卻並不準備給錢冰留那麼多時間。對方開出的時間,只有“3個月”,甚至是“越快越好”。

錢冰開始謹慎,並追問資金的來源。“我覺得對方很著急,並不像資金大鱷,有慢悠悠掙錢的心態。”

百般盤問,神秘人才承認,其實他來自一個P2P平臺,現在平臺出現了幾十億的資金漏洞,“最多還能撐3個月,如果補不上漏洞,平臺就會暴雷”。

也就是說,他們準備用投資人的錢,最後進行“生死一博”。

“如果平臺在資金操作的時候暴雷,公安部門介入、追查資金的去向時,我可能就會牽涉其中。”錢冰想了很多規避風險的方案,但是,每一步棋,都是險著。

他前前後後猶豫了兩週,卻突然在新聞上看到了這個平臺。

它已經暴雷,投資人在集體維權。

錢冰慶幸自己沒有接這個燙手山芋,但他卻發現,大量的P2P資金,正在試圖進入數字貨幣領域。

很多大膽的量化團隊,已接受了P2P的資金。

“有幾億的,也有幾十億的,金額都不小。”錢冰稱,他身邊就有一個同行,接受了5個億的資金,並在4個月內,拿到了70%的收益。

這一單生意,就幾乎讓他財務自由。

用錢冰的話說,這叫“一單吃一輩子”。

在P2P行業的集體暴雷潮之下,大量平臺試圖用這種方式再博一把,如果賺到了錢,平臺可以繼續滾下去,如果虧了,就順勢暴雷跑路。

多位量化投資團隊的創始人透露,目前進入數字貨幣領域的P2P資金,保守估計有數百億。

“這,可能是最近數字貨幣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的一個原因。”錢冰稱。

最後一博,說得壯烈,但其實是一個鋌而走險的危險遊戲。

投資人的錢,被放進這個高危的賭場,作為P2P的最終籌碼。

02 轉舵遷徙

除了P2P平臺主動將錢挪移到數字貨幣市場之外,大量的散戶投資人,也開始轉移戰場。

最近暴雷的平臺,大多利率較高,風險較大。

也就是說,願意使用這種平臺的用戶,風險偏好往往較高。

而這群人和炒幣者的基因,天然吻合度極高。

這些平臺倒閉之後,投資人開始尋找新的標的。

數字貨幣,正在成為他們下一個征戰之地。

投資人何葉最近將P2P中的上百萬資金提了出來,投入了數字貨幣領域。

“我按照7:3的比例,配置了比特幣和以太幣。”何葉稱,剛買完,他就遇到了比特幣的一波大漲。

“賺錢的速度和利率,肯定要遠遠高於P2P。”他表示。

網貸天眼數據顯示,6月份,網貸行業資金淨流出為112.7億元。

數百億P2P資金進入數字貨幣領域,希望以炒幣填補資金窟窿

以銀谷在線和民貸天下為例。銀谷在線自今年以來,資金淨流出的趨勢就一發不可收拾,3月份資金淨流出約為16億元。

民貸天下雖然沒有資金流出,但是對比5月,6月份淨流入資金出現斷崖式下跌。

有數據公司做了一個調查,30%的投資者表示,還會繼續投資網貸,但要等監管下來之後。

而另外20%的投資者表示,不再計劃投資網貸,而是轉向數字貨幣領域。

按照這個比例,僅在6月,就至少有22億的資金,流入了數字貨幣領域。

此外,從業者也在逃離網貸行業,批量轉型。

“之前朋友圈裡做P2P的,現在不是去做區塊鏈,就是去炒幣了。”某網貸平臺商務稱,以前在朋友圈能看到很多網貸新聞,而現在看到的,大多是區塊鏈新聞。

“從今年年初開始,就不斷有區塊鏈或者數字貨幣的公司打電話,邀請我去面試。”某互金平臺運營人員說。

網貸行業的運營和市場人員,備受區塊鏈行業的熱捧。

“行業都有理財屬性,在運營和市場推廣方面,都有共通之處,所以我們都在網貸行業挖人。”某區塊鏈公司的HR稱,他們已定向挖了幾個高管過來。

網貸行業,正在成為區塊鏈行業最大的人才儲備庫。

“最近離職潮非常明顯,近3成的網貸從業者,加入了數字貨幣領域。”專注互金行業的獵頭Lisa稱。

另一方面,很多已經離場的P2P公司,也大張旗鼓進入數字貨幣領域。

“很多P2P公司都是溫州炒房團或者土豪老闆做的。他們清退P2P之後,就開始進場炒幣或者投資了。”某P2P平臺創始人稱。

可見,P2P的從業者、平臺、資金,都開始集體往數字貨幣轉向。

03 路在何方?

任何資金,都會往高收益處流動。

從P2P往數字貨幣,金錢正在經歷一次巨大的遷徙。

而整個行業,正陷入資產荒。

數百億P2P資金進入數字貨幣領域,希望以炒幣填補資金窟窿

A股下行,港股不景,銀行收益又低,對於投資人來說,投資的渠道實在有限。

如果中美貿易戰進一步發酵,人們的避險情緒,無疑會進一步加劇。

去年8月份,朝核危機進一步升級後,大批韓國財團湧入數字貨幣市場。

當時,以太幣價格在兩週內被拉昇了67%,價格直逼300美元。

2016年6月,英國通過脫歐公投,正式脫離歐盟。

當日比特幣價格大漲25%,達到714美元。

部分人士認為,比特幣在該輪上漲中,有類似黃金的避險性。英國脫歐所帶來的金融市場不確定性,使得人們選擇了比特幣。

雖然數字貨幣正逐漸成為一種新的避險資產,但這並不能證明從網貸轉型過去,就是明智的選擇。

“可能是出了虎穴,又入了狼坑。”錢冰稱,“需要交很多學費,才能進入這個行業。”

這個領域的潛規則和操作極為複雜,一般的小白用戶,面對是一片更血腥的戰場。

而進入數字貨幣領域的P2P土豪團們,也可能成為新一茬的“韭菜”。

“這些人玩不轉幣圈,進來肯定會被割得乾乾淨淨。”一位幫助P2P老闆進入數字貨幣領域的幣圈老人稱,在這片利益的江湖裡,P2P老闆們實在是太稚嫩了。

對於這些貿然進入的資金,數字貨幣市場並沒有展現友好和歡迎,而是準備用降維攻擊,進行殘忍收割。

數百億P2P資金進入數字貨幣領域,希望以炒幣填補資金窟窿

回頭來看網貸行業,也並非哀鴻遍野。

行業的興衰變化是歷史必然,有人離開,也有人留下。

“在這一波雷潮過後,剩下的都是精英。”有從業者如是說。

(應受訪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