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賣畫,一人不付錢拿畫就走,唐伯虎卻哈哈大笑

謎語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測的隱語,也可引申為蘊含奧秘的事物。謎語源自中國古代民間,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它是古代人集體智慧創造的文化產物。謎語的形式有多種,其中有一種為畫謎。所謂畫謎,即以圖畫出謎,它的謎面就是一幅圖畫。這是一種饒有趣味的謎語,讓人們通過生動的形象去尋求謎底,比單純的文字燈謎更活潑、新穎和別緻。它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被人們譽為“謎中嬌子”。

唐伯虎賣畫,一人不付錢拿畫就走,唐伯虎卻哈哈大笑

朱元璋私訪

關於畫謎,明代徐禎卿《翦勝野聞》曾有這樣一段記載:太祖嘗於上元夜微行京師,時俗好為隱語,相猜以為戲。乃畫一婦人赤腳懷西瓜,眾譁然。帝就觀,因喻之曰:“是謂淮西婦人好大腳也。”甚銜之,明日,召軍士大戮居民,空其室。蓋馬盾,淮西人,故云。

這段引文的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曾經在上元夜晚(也就是元宵節)身穿便服,行走在京城各處,當時的風俗是喜歡作隱語相猜,有人畫了一個女子光著腳丫,懷中抱著一隻大西瓜,群眾頓時大笑。太祖皇帝看後,認為這畫謎隱藏的意思是說:“淮西(懷中抱著西瓜)女子好大腳也。” 很是生氣。第二天,便召軍隊大肆殺戮居民,殺得許多家室都空了。原來馬皇后就是淮西人(民間傳說朱元璋原配夫人馬皇后腳大,朱元璋最為忌諱別人說腳大)。

唐伯虎賣畫,一人不付錢拿畫就走,唐伯虎卻哈哈大笑

捎信

中國民間還廣泛流傳著一個關於“無字家書”的故事,說的是張三和李四是同鄉,他們一起出門做生意,年關將近,但他們的生意正紅火,張三為了多掙些銀兩,就不打算返鄉過年,於是委託李四帶一百兩銀子回家給妻子,並且還給妻子寫了一封信。但他不會寫字,信裡面只畫了一幅畫:一棵樹上有四隻斑鳩,八隻八哥。李四走到半途,就起了貪心,想到反正張三也沒寫字,我留下五十兩銀子又何妨。於是,返鄉之後,李四見到張三的妻子,就把那封信和五十兩銀子給了她。張三的妻子看了丈夫的信,笑著對李四說:“李四哥,我家張三給我帶回的可是一百兩銀子啊!”李四隻好訕笑著把另外五十兩銀子交了出來。

這封信其實就是一個畫謎:四隻斑鳩(4×9=36)是三十六,八隻八哥(8×8=64)是六十四,二者相加正好是一百。可見,張三雖不會寫字,但卻很聰明。這正體現了中國古代廣大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唐伯虎賣畫,一人不付錢拿畫就走,唐伯虎卻哈哈大笑

唐伯虎

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唐伯虎賣畫的故事:相傳唐伯虎曾在杭州西湖畔賣畫。一天,他掛出一幅水墨畫來,上面畫了一隻黑狗,栩栩如生,十分可愛。唐伯虎對圍觀的人們說:“這幅畫同時又是一個字謎,如要購買,須付三十兩銀子;如果猜中謎語,則分文不收。”這一來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不少人都用心琢磨起來。可是大半天過去了,仍無人猜中。這時,來了一個書生,一言不發,上前摘下畫轉身就走,眾人紛紛指責,他還是不作聲。唐伯虎卻哈哈大笑,說:“他猜中了!”眾人還是不解。聰明的朋友們,你知道謎底是什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