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播種蓋層被 夏天玉米不「口渴」

春季播種蓋層被夏天玉米不“口渴”

——吉林秸稈覆蓋免耕播種技術抗旱效益顯著

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吉林省少雪少雨,特別是今年入春以來,全省普遍遭遇了幾十年少見的嚴重春季乾旱。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個多月沒有下一場有效接墒透雨,缺墒面積曾達2300多萬畝,嚴重缺墒面積達到870萬畝,吉林中部地區約300多萬畝玉米因旱出苗受阻。與歷史同期相比,玉米長勢高度普遍低矮15釐米左右,至少少4片葉以上,普通常規種法個別地塊至今出苗率只有4~5成,這是近些年玉米苗情長勢最差的一年。為了保出苗、促長勢,全省各地仍在繼續採取多種抗旱保苗措施。

然而,在這種極端嚴重的春季乾旱情況下,記者在現場採訪時卻驚喜地看到玉米長勢良好,苗青禾壯,一點都不像遇到旱災的作物,這得益於該省今年推廣的玉米秸稈覆蓋機械化免耕播種技術。

據吉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中心副主任鄭鐵志介紹,今年吉林在全省10多個縣(市、區)近百個點、累計推廣約9萬畝玉米秸稈覆蓋機械化免耕播種技術示範田,這項技術的應用在大旱之年優勢明顯,具有保墒、抗旱、出苗早、出苗率高、澆水抗旱用水量少、投入成本低,苗情長勢好等特點,為確保今年玉米產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該技術主要有兩種秸稈覆蓋模式:一是在秸稈全覆蓋的情況下,春季直接使用高性能免耕播種機在播種作業時撥分秸稈同時直接播種。在雙遼市示範田塊,記者看到由於播種前對覆蓋秸稈沒有進行任何處理,儘管今春季雨水少,但土壤耕層中原有積蓄儲存的水分在秸稈覆蓋下蒸發散失少,可充分保墒,原有的墒情基本滿足了玉米種子發芽、出苗所需的水分。採用這種模式的雙遼市、梨樹縣出苗率都在八成左右,該模式大約佔示範田總面積的15%。

二是秸稈全量覆蓋歸行處理模式。這種模式佔示範田面積的80%以上,是今年播種的主要模式。該模式大部分是在春播前一週左右,使用秸稈歸行機,把播種帶的覆蓋秸稈撥分歸行到休閒行(空壟)上,或者免耕播種機配置前置式秸稈歸行機,邊秸稈歸行邊免耕播種,使播種行耕層內水分在秸稈覆蓋下播種前能夠較好的保留,失墒少,免耕播種深度適當,而且充分利用了底墒,大部分地塊順利出苗,基本出苗率在八成左右。在九臺區、乾安縣、農安縣、榆樹市示範田塊上,比較好的田塊出苗率達九成。

今年,在梨樹縣劉家館子鄉20個示範點中,僅有4個示範點在播種後和出苗後採取了澆水灌溉的補水措施,佔20%,而其餘16個示範點都沒有采用任何人力補水澆灌措施,出苗率仍在八成以上。

同時,該技術節水效果明顯,由於機械免耕播種形成了一條播種淺溝,所澆的水正好灌澆在播種淺溝中,流失損耗少,能儘快滲透到種子周邊地域,水分得到充分快速利用。而且用拖拉機拉水罐澆水作業時,拖拉機車輪正好行走在覆蓋的玉米秸稈上,不壓地、阻力小。在梨樹縣林海鎮的示範田塊上,用這種技術比常規種法要節省1/4的澆水量。農安縣青山口鄉鑫乾農機合作社理事長王尚乾說,秸稈覆蓋免耕播種的部分地塊,1公頃地澆水用量比常規種法要少6噸水,出苗率在九成以上。

當然,今年還有大部分地區的玉米採取常規普通種法。榆樹市環城鄉城子村佔惠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宋佔惠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使用坐水種方式或者播種後澆水抗旱,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用水成本每公頃在1500元以上。有些是重新毀種地塊,重新毀種一公頃地投入的種子、人工、拉水澆地、播種等費用預計在3000元左右。而應用玉米秸稈覆蓋機械免耕播種的地塊,幾乎沒有毀種和補種的,補澆水的地塊也比較少,節省的抗旱費用平均每公頃在2000元以上,相當於增收4000多斤玉米的純收益,實實在在地體現出了這項技術抗災節本的優勢。

在採訪時,一些應用過這項技術的合作社社員和農場主對記者說,遭遇大旱年,地挨地、壟挨壟,普通種法不澆不灌苗不出,出苗斷條一片片,而使用這項技術種地,不澆不灌照樣把苗出,並且出苗率高,沒有毀種的,俺們農民都服了這項技術,來年說啥也要用這項技術來種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