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套!中超U23奇葩新政明日落地,中國足協再走13年前老路

亂套!中超U23奇葩新政明日落地,中國足協再走13年前老路

本月初,中國足協為備戰亞運會,發佈了《中國足球協會關於在2018年亞運會備戰和參賽期間調整中超、中甲聯賽,足協盃賽“U-23球員政策”的通知》。這項新政即將在明日起正式落地生效,由於亞運會足協已經抽調了來自中超和中甲聯賽25名23歲以下的球員參加即將開始的集訓備戰和遠赴印尼進行的亞運會足球賽,所以足協為了平衡各隊利益,計劃從今日起的中超、中甲和足協盃賽上對有球員被抽調參加亞運會的俱樂部實行U23球員出場的部分限制解除的優惠政策。

其實一句話總結就是,在首發必須有1名U23球員的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如果被抽調走一名U23球員就抵消掉聯賽中一次U23球員必須上場的條件。而對於幾家出人最多的俱樂部來說,等於是外援上滿的情況下,U23球員只需要派出一人即可。目前亞運會集訓名單中,山東魯能、廣州恆大、上海上港、北京國安和上海申花都有2人以上入選,所以每場比賽這五傢俱樂部在相應比賽都可以至少減少2個U23球員出場的名額。

亂套!中超U23奇葩新政明日落地,中國足協再走13年前老路

這項政策剛剛公佈就引發了足球圈內外的激烈討論,很多老球迷突然想起2005年閆世鐸主政下的中國足協,為了給2008年奧運會足球賽讓路,當時也針對中國聯賽推出了“只升不降,不升不降”的奇葩政策。如今已經與體育局脫鉤的中國足協再次“走老路”,這其中背後的利益就是“功利足球”。把亞運會足球賽的成績擺在前面並沒有原則性的錯誤,但是如果再次拿職業聯賽的一些條件做出讓步,應該是一個下下策的決定。

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對那些出人出力的俱樂部做到“穩定人心”的作用,但是對於中國足球長遠發展百害而無一利。看似簡單的調整,背後卻蘊藏這深深的隱患。2008年奧運會足球賽我們即便是在主場依然一場未勝,功利足球反而導致中國聯賽陷入水深火熱的“假球年代”。

亂套!中超U23奇葩新政明日落地,中國足協再走13年前老路

如此殺雞取卵的做法確實令人有些著急,這個決定是否顯得業餘確實值得商榷。而擺在中國職業聯賽面前的,更是足協是否真正與體育局脫鉤的問題。當一切迴歸到原點後,我們是否還記得當初的慘痛教訓。退一步講,即使U23國足在亞運會取得好成績,但聯賽規則輕易被打破,這一切也是不可取的錯誤做法。

亞運會U23國足集訓名單:李海龍、劉洋、陳哲超、姚均晟、周煜辰(山東魯能),唐詩、鄧涵文、胡睿寶(廣州恆大),陳彬彬、陳威、張華晨(上海上港),巴頓、韋世豪(北京國安),徐友剛、叢震(上海申花),劉奕鳴(天津權健),高準翼(河北華夏),黃政宇(廣州富力),何超(長春亞泰),張源(貴州恆豐),黃紫昌(江蘇蘇寧易購),龍成(河南建業),曹永競(北京人和),馮伯元(遼寧宏運),李錚(梅州客家),南松(富川FC),張玉寧(海牙)

  • FIFASTORY[8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