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車「賣身」倒計時,收購價格一再降低!

根據36氪的獨家消息,ofo和滴滴談判已接近尾聲,等待被收購。

小黃車“賣身”倒計時,收購價格一再降低!

其實早在17年5月,ofo宣佈接入其股東滴滴出行App之後,就傳聞戴威的ofo創始團隊已被資本團隊所架空,而現在一切可能真的要成為了現實。

01

ofo估值連摩拜的一半都不到

但沒有資本輸血,ofo撐不了多久

據36氪的報道:ofo和滴滴在7月份已經就收購一事有過多次接觸,有知情人士稱,過去的兩三週裡,滴滴還派人來做過盡調。

雙方目前還在就收購的價格持續拉鋸,此前36氪曾獨家報道了滴滴創始人程維對ofo的預期收購價格只有美團收購摩拜的一半,也就是15億美金左右,這距離戴威的預期有著極大的差距,因為摩拜的“賣身價”都到了37億美金。

而現在的情況可能還要更糟,滴滴還在不斷降價,每談一次價格可能就要折損一次。

小黃車“賣身”倒計時,收購價格一再降低!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ofo共完成十輪融資,在風口期的2016年和2017年,兩年時間進行了七輪融資,而2018年僅有一輪融資。

下一步如果沒有資本輸血,或者有大廠提出收購,ofo都將面臨生死抉擇。ofo不可能獲得獨立發展的原因也在於此,要獲得獨立運作的基礎條件是有正向現金流,ofo本身就缺乏有效的造血能力,僅僅依靠騎行費用,公司壓根就賺不到錢。

另外一方面,ofo品牌和淨資產擺在那裡,如果賣不到一個好價錢,前期投資者也會有鉅額損失,所以就算賣到15億美金,給到創始人的錢會非常非常的少,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在持續拉鋸的根本原因。

假如ofo被滴滴順利收購之後,創始人戴維和創始團隊要麼裸身出具,要麼成為職業經理人,這是躲不開的命運。

小黃車“賣身”倒計時,收購價格一再降低!

02

糟糕的運營、粗放的管理

ofo將公司的主動權拱手相讓

“ofo主要是被粗放的運營和管理拖垮的。”這是一位曾經任職ofo城市運營經理的原話。

據悉,ofo運維團隊的招聘主要由區域運營經理負責,修車、擺車師傅都是由運營獨立負責招結算工資。根據各大招聘網站顯示,運營師傅的月薪在4K-6K左右,主要工作內容是996的找車搬車(工時朝九晚九,每週工作6天)。

好的,貪腐就來了,ofo區域運營虛報修車師傅人數。反正公司沒有成本和預算的概念,也沒有HR監督執行,多報5個人,兩三萬進入口袋,上級也不太容易追究。想想ofo那麼高的維修率貌似是事出有因啊,此事在2017年底已被公司明令禁止。

小黃車“賣身”倒計時,收購價格一再降低!

人力成本總有一個衡量與恆定的標準,區域運營人自己做球員又做裁判,無底線的加人,不貪腐才怪!

據瞭解,共享單車的運營中有兩個重要指標:運營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上述高管表示,因為前期瘋狂擴張,只注重KPI而不注重運營情況,使得不少共享單車企業在這兩項指標的管理上存在先天的缺陷。

在2018年2月份,ofo、摩拜、哈羅分別以50.89%、49.14%和5.64%的市場覆蓋率佔據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前三名。這意味著,後期維護上,ofo要投入比競爭對手更多的人力和財力,但內部貪腐問題如果不解決,投入越多,效果越差。

站在創始人的角度,公司就像自己的孩子,沒有哪個創始人願意失去自己的公司。戴威創辦了ofo,肯定希望ofo更好,但面對如此的現實,他該如何守住ofo呢?

如果站在投資人的角度,企業好的發展是投資人最大的訴求。戴威有能力將ofo發展壯大,那麼滴滴作為投資人坐享其成沒問題。若是戴威沒能力掌控企業,投資人滴滴一定會把ofo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小黃車“賣身”倒計時,收購價格一再降低!

03

一朝天子一朝臣

被收購後,必定有裁員潮

如果ofo真的賣給了滴滴,由滴滴當家做主,不管是公司的高層,還是中層,一定會面臨“大變天”。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員工曾經的靠山就此倒塌,自己也隨時可能沒了飯碗。

多事之秋的ofo,早在今年六月被爆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

小黃車“賣身”倒計時,收購價格一再降低!

被爆裁員風波之後,ofo官方立刻進行了否認,但還是能從ofo、滴滴在職員工等多個獨立信源處,得到一些答案:

1. 總部大規模裁員屬實,人員優化將會快速完成。

2. 這次裁員人數是ofo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總部整體裁員比例達到50%,且存在繼續擴大範圍的可能性。

3. 裁員涉及ofo的全部業務條線,包括業務團隊與職能部門。

小黃車“賣身”倒計時,收購價格一再降低!

不同的公司面對裁員新聞,有著不同的處理態度。有些公司說是正常的末位淘汰,把裁員的鍋成功地甩給員工自己;有的公司說是正常的業務調整,公司本來人員流動就大,有些就立刻矢口否認,認為是造謠。

但有的公司,HR裁員就能做到好聚好散,肯定員工為公司創造的價值,請員工對公司多一點理解,並將賠償標準公佈。在公司做到“厚道”的情況下,就算裁員問題上有不合法的地方,員工也不會鬧事。

事實上,企業進行經濟性裁員需要滿足的條件有:

1、客觀情形: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

2、裁員流程:提前30天向工會和全體員工說明情況。

所以說,一家公司的裁員工作好不好做,終究看的不是HR的能力,而是公司厚不厚道。

總之,如果是真的ofo被收購後裁員,也請ofo對前員工好一些,特別是對HR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