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死灰復燃,只可惜物是人非,龍頭已換!

曾幾何時,共享單車領域颳起一陣旋風,讓世界感受到了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小黃車、摩拜紛紛在海外大肆擴張,只可惜,最終還是敗給了人性!

就在小黃車、摩拜單車還沒有涼透之際,滴滴旗下的單車品牌青桔單車拿下了10億美元的A輪融資,看來滴滴這是要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啊!

共享單車死灰復燃,只可惜物是人非,龍頭已換!

共享單車即將再度颳起新一輪旋風,只可惜青桔單車已經沒有了對手!

1

青桔單車有何來歷?

據天眼查獲悉,青桔單車隸屬於杭州小木吉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小木吉科技)。小木吉科技又是滴滴公司旗下的子公司。

雖然小木吉科技成立於2017年8月份,但是它在成立前就拿到了滴滴數額不詳的天使輪融資。

共享單車死灰復燃,只可惜物是人非,龍頭已換!

在經過一年多的打磨之後,青桔單車於2018年1月份在成都上線。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前後是我國共享單車打得最兇的時候。

其實,滴滴早在2016年就入股小黃車ofo了,後續連跟數輪,直到2018年9月小黃車的最後一輪融資。前前後後滴滴在小黃車身上投了數億美元。

只不過令人奇怪的是,明明滴滴特別看好小黃車,為什麼還要自己再出力不討好的推出共享單車呢?

可能這就是程維(滴滴創始人)的深謀遠慮之處,因為他非常看好共享單車這個領域,但是由於資本燒的太兇,滴滴並不一定能夠完全控制小黃車,於是就乾脆自己做一個出來。

共享單車死灰復燃,只可惜物是人非,龍頭已換!

此舉只是萬全之策,相當於是給這個行業加個保險。

一直以來,青桔單車的動作都是小心翼翼的,畢竟有老大哥小黃車在前面開路。

因此,在推出兩年多來,青桔單車只出現在了有限的幾個城市中。它並沒有大規模擴張,也並沒有大規模融資。一直都是以“預備役”或者“試驗品”的角色存在。

在模式上,青桔單車則完全是互聯網模式,零押金,好騎好用好找!

目前青桔單車有兩個入口,一個是從滴滴APP進入,另一個則是下載青桔單車APP。

在大數據方面,滴滴要比其他任何一家共享單車公司有優勢,因為滴滴司機們的數據會不停歇地發送過來。滴滴再根據數據進行分析,進而投放車輛。

可能青桔單車自己也沒有想到,一個備胎竟然有走向正室的一天!

2

共享單車進入下半場

經過2018年共享單車的矇眼狂奔之後,ofo與摩拜經歷了生死關口。

相較於ofo退不出押金的尷尬,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則全身而退,將一堆自行車留給了美團。

不管怎麼說,這些公司雖然看似失敗了,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出來承認。

尤其是ofo創始人戴威,雖然退不出押金,被法院列入“限制高消費名單”,但是他仍然在積蓄力量,試圖絕地反擊。

共享單車死灰復燃,只可惜物是人非,龍頭已換!

總的來說,共享單車已經度過了那些野蠻的競爭時期。擁有者和市場都開始趨於理性,免費的共享單車已經很難再看得到。

就目前而言,還在生存的共享單車公司有:ofo、摩拜、小藍單車、哈囉單車、青桔單車等。除了小黃車之外,剩下的幾家單車公司全部上調價格,由原來的1元/30分鐘提高到了1.5元/30分鐘。

其實這個價格已經到了價格的臨界點,因為很多城市公交的價格不過1.5元而已。

當然我們可以說,現在人們都已不再在乎那幾毛錢了,如果需要的話還是會選擇共享單車。畢竟它非常方便,而且環保健康。

據業內人士表示,青桔單車峰值時一天可突破千萬單。從單量計算的話,現在的哈羅單車排名第一,青桔排第二,摩拜排第三。

共享單車死灰復燃,只可惜物是人非,龍頭已換!

4月17日,據《晚點LatePost》報道,青桔單車已在近日完成A輪融資,融資規模高達10億美金。投資方為君聯資本和另外一家國外大基金。

看來滴滴這一次是準備大反撲了,即使丟掉了ofo,還有青桔這張牌可以打。

不出意外的話,滴滴在拿到這10億美金之後將會迅速在全國主要城市開始鋪開。

滴滴不甘於只當第二名,第一名才是最終目標。

而在與共享單車死磕的同時,也可以看出滴滴在出行上面的專心、專注。

除了青桔單車外,滴滴最近開成立了貨運公司,目標直指貨拉拉。

其實與那些出行人們的租金相比,數億人的出行數據要貴重的多。

滴滴,正在下一盤大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