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瀕臨消失的手藝活——竹編、柳編


2012年8月25日,河南省滑縣焦虎鄉陳莊村柳編藝人56歲的陳守學正在古廟會上正興致勃勃地介紹並推銷自己的純手工柳編制品。河南省滑縣焦虎鄉陳莊村56歲的陳守學老漢正在興致勃勃地介紹並推銷自己的手工柳編制品。

柳編藝人陳守學老漢正在為用鐮刀把竹子劈成竹篾子。

2016年8月9日,四川南充市高坪區斑竹鄉灘頭壩村黃志益、鄭元碧夫婦在家中編制竹燈籠。

2016年11月16日,竹編工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工藝,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傳承著民間藝人的心血。竹編工藝品是從民間日用品的基礎上形成的,許多竹編作品既是一件日用品,又是一件藝術品。今年64歲的丁元建,家住山東省日照市濤雒鎮竹園村,是個資深的竹編師傅,10多歲便拜師學藝。對於丁元建老人而言,竹編不僅僅是維持生計的手藝,也是一種對生活的執著,對所編織出的產品精益求精的追求。

2017年11月12日,工人在貴州省三穗縣黔森源竹編工藝廠編織竹編產品。

2015年1月17日,成都大邑縣,新場古鎮,集市上竹編的揹簍、籮筐、簸箕,工藝精湛。

2017年5月5日,在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後村鎮丁家皋陸村,卜乃錫老人正在編制竹筐。

2016年12月24日,王善濟鄰居也來幫忙編織竹筐。傳統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城西鎮崗東村52歲的王善濟,祖上五代從事竹編工藝,從小提籃筐到涼曬簸箕,王善濟不知編織了多少萬隻。隨著沿海經濟的發展,竹編工藝也隨著轉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