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男子花21萬讀博士 7個月就畢業結果悲劇了

5年前,廣東男子楊某報讀了一個不必出國就能拿到國外文憑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最終他只花了7個月就拿到學位證。但辦學歷認證無下文,楊某自感受騙,向辦學機構“維權”未果。涉事機構負責人回應稱,項目已經履行了合約義務——開出學校文憑。有業內人士認為,一些辦學項目借用高校名義,實由企業主導,這種“打擦邊球”的操作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到手文憑的含金量並不如期望中的那麼高。

深圳男子花21萬讀博士 7個月就畢業結果悲劇了

投訴

學生稱“沒上過幾回課”

楊某告訴南都記者,他從網上了解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深圳研究院有招收、培養“馬來西亞博士生”的消息。按照網站指引,他來到深圳虛擬大學園的辦公室諮詢,兩名自稱北航深圳研究院工作人員的蔣某與王某介紹稱:項目確實是北航辦學,與馬來西亞雙德科技大學學院(IUCTT)合作,有十幾名學生一起就讀。

楊某表示,自己便於2013年5月就預交了報讀定金,又於6月交款了14.1萬元的費用。此後,按照蔣某安排,自己陸續在虛擬大學園的課室聽了3次左右的課。其間,他又應蔣某和王某要求,交了2萬元的作業、論文翻譯費。2014年9月,自己又按照蔣某要求,向深圳市弘仁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匯款5萬元,至此共交款21.8萬元。

2015年12月,楊某收到了馬來西亞雙德大學的電子版學位證,學位為工商管理博士(DBA)。他表示,其後蔣某、王某稱,下一步要聯繫留學服務中心辦理學位認證,但至今就沒有其他消息了。

“並未收到紙質學位證”

回顧自己這次“讀博”的經過,楊某表示,經過多次反思,感覺這一“就學”過程中疑點重重,懷疑遭到詐騙。他向蔣某要求退款,但這一要求不被接受。

首先,楊某稱並未收到紙質學位證,而是電子掃描文件。並且,自己是在2013年報讀,以雙德科技大學名義發送給自己的錄取通知落款也是2013年5月,但最終的學位證卻顯示是2013年12月畢業。也就是說,在學生“入學”僅半年多後,學校就開出了學位證。

“交5萬認證卻辦不下來”

其次,楊某介紹,蔣某曾表示,學位認證是委託北京留學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張某辦理,且還需另外交錢給張某。他質疑,“真實的學歷為什麼要交給張某去辦認證呢?為什麼還要花5萬辦理費用?而且還一直辦不下來。”

另外,楊某也質疑蔣某與北航深圳研究院的關係。楊某稱,蔣某後來曾否認自己是北航的工作人員,但蔣某確實與北航深圳研究院的領導在一處辦公、參加活動,對外也使用北航的名義到國內外訪問、合作,馬來西亞部分高校的網站上都有蔣某來訪的照片。

回應

深圳弘仁文化法定代表人蔣某:

“快速畢業”屬特殊情況 幫學生辦認證但被坑

南都記者聯繫到當事人蔣某。蔣某介紹,自己是深圳市弘仁文化投資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對外介紹、輸送學生讀博正是公司的業務之一。

蔣某具體介紹稱,2006~2013年,弘仁文化始終與雙德科技大學保持著合作,但由於公司本身不具備辦學資質,需要“掛靠”在教育機構之下開展業務。與北航深圳研究院達成合作後,為便於工作,蔣某自己也進入北航任職。但他表示,實際上自己不負責教學,而是做類似於中介的工作,幫助北航與馬來西亞方面對接。

就讀過程如何運作?蔣某表示,DBA課程學制1年,每週末在虛擬大學園上課,由北航深圳研究院出教學人力、組織課程班。對於楊某“沒上過幾次課”的質疑,蔣某表示,據他了解,每次上課前,班主任都有通知到學生。最終,學生一年以來課程班的成績單、學生論文等會移交給馬來西亞方面,馬方高校審核後頒發學位證書。

那麼,為何楊某會收到入學當年的學位證書?蔣某解釋,雙德科技大學的老校長當時去世,學校管理開始走下坡路,很多項目無法開展,甚至學校本身都有出售的可能(學校為私立)。因此,蔣某擔心學校無法“撐”到課程完成,而楊某此時也提出,希望儘早拿到學位證。於是,蔣某才與馬方協商,爭取到儘早開出了學位證。“學位證是高校官方按合作約定開出來的,仍然是符合規範的。”

對於楊某的退款要求,蔣某表示,弘仁文化確認收取過楊某的基本費用14.1萬元,以及2萬元學員可自願選擇的“論文翻譯費”,但楊某也獲得了對應的服務——拿到學位。對於其他金額,蔣某表示不清楚,可能是公司其他工作人員辦理的。

蔣某還提到,學位認證本身不含在弘仁文化的服務項目之內,但當時很多學員有此需要,並且由於學員未曾出國,無法提供海外居留記錄,因此需另想辦法。於是,蔣某就聯繫了北京一名認識的、據稱與留學服務中心有關係的人士張某,張某承諾可以幫辦,但要收取費用。蔣某稱,張某前期開價每人2萬元,後來漸漸追加到每人約5萬元,但公司另外收取學員費用轉交給張某後,張某至今未能辦成。“我都想告他(張某)了。”蔣某表示,張某拖延了很久,最終失聯,而學員紛紛向自己要求退辦學歷認證的錢,自己無奈自掏腰包退款給了四五名學員。

蔣某提及的辦事人張某,則對蔣某的說法予以否認。“這個事情跟我沒有任何關係。”張某對記者說,“國家的學歷認證是很公正的,你符合條件就會給你,不是個人能搞的”。他說,蔣某確實聯繫過自己,但只是向自己問一些情況,自己並沒有接受過委託來辦學位認證。

北航深圳研究院工作人員:

不便接受採訪

南都記者就此也聯繫到北航深圳研究院,但一名工作人員回覆稱,不便接受採訪。記者後致電聯繫北航總校黨委宣傳部,並在無人接聽後留言,但截至發稿前未收到採訪回應。

調查

教育部網站:無“北航+雙德”合作項目

有關馬來西亞雙德科技大學學院,有留學信息網站介紹稱,其成立於1994年,是馬來西亞教育部認可的一所高等私立學府。

專業人士指出,要核實海外大學的信息,或瞭解海外高校學位是否被中國教育部認可,可在國家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查詢。在該網站的馬來西亞高校信息頁面,記者查詢中看到,雙德國際科技大學學院(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Technology Twintech)確在其列,院校性質為“大學學院”,其官網也可登錄查看。據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的說明,核查外國院校設立的合法性和其所頒發學位學歷證書在所屬國獲得承認的有效性,是公佈名單工作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礎。

同時,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也提供了經審批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名單。但記者查詢“北京”及“廣東”對外合作辦學名單的相關頁面,均未發現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深圳研究院與馬來西亞雙德國際科技大學學院的合作項目。就北航而言,依據《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及其實施辦法批准而設立的機構和舉辦的項目,僅能查詢到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和北航與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市場營銷碩士學位教育項目。

業內人士建議諮詢留服

對於楊某的案例,留學從業人士趙剛(化名)分析稱,有關楊某學位的“真假之爭”,要考察這份博士文憑是在中國頒發還是在馬來西亞頒發。“如果是在中國頒發,那麼項目應該有中國教育部的中外合作辦學許可,同時要考察北航深圳研究院是否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如果項目在深圳僅僅是培訓,而博士學位在馬來西亞頒發,且該校是中國教育部認可的大學,那麼這個文憑應該可以認證。”他建議,具體情況可以向教育部中國留學服務中心諮詢。

另一業內人士也表示,判斷學生是否遭到詐騙,關鍵要看得到的學位對學生是否有價值——是否能夠辦理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學位認證。有些學位認證要求學生提供求學期間的海外居留證明,這可能就會令不曾出國就讀的學生比較難辦。

觀察

打擦邊球“賣文憑”發展空間有限

蔣某向記者介紹公司業務時提及,國內從事這一類海外合作辦學的企業還有很多。事實上弘仁文化公司選擇與正規院校合作,還算是比較正規的,“因為有些企業直接是自己來辦”。蔣某坦承,這一產業得以獲得發展空間,原因還是市場有需求;但他也對記者表示,最近幾年也是“越來越做不下去了”,市場已經逐漸萎縮,“沒幾個學生了”。

留學相關研究人士張東(化名)告訴記者,隨著近年來社會的發展,“留學熱”逐漸升溫,這類近似留學中介的產業也隨之興起。然而張東認為,其中仍然存在一塊灰色地帶:如蔣某所說,企業沒有辦學資格,因此更多地是以教育機構的名義參與。“打一個擦邊球。而且應該沒有雙文憑,只有海外大學的文憑。”

那麼,國內外高校願意參與這類項目的動力何在呢?張東直言,不論是國內機構還是海外高校,自然會收取學費的收益。“這種合作方式是留學的一種變通,在國內中西部地區的大學裡比較多。”

這類“非典型”留學中介業務今後的發展前景如何?張東認為,它在未來“還會生存一段時間,但空間可能越來越小”。他指出,事實上海外名校並不缺生源,很少參與這種“賣文憑”的活動,因此由企業居中聯繫的高校合作,“一般不會是水平很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