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高新區:「雙增長」背後的動力密碼

洽談推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22個,到位資金17.18億元,人才引進提前完成年度任務

本報通訊員 竇亞昆

7月23日,日照高新區展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新三板”,這是2018年我市首家在“新三板”掛牌企業。

今年上半年,高新區舉全區之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採取包括推進上市掛牌在內的多種方式抓招商、抓項目、抓環境,“雙招雙引”實現“雙增長”。

聚力項目招引體現“高新”特色

上半年,高新區共“洽談推進”新項目257個,計劃總投資837.3億元,新簽約註冊82個,同比增長64%,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22個,到位資金17.1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2.22%、59.07%。

7月18日,由“新三板”上市公司中訊四方總投資20億元的移動射頻芯片項目在高新區開工建設,計劃爭取2年內主板上市。項目擬建集科研、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智能移動終端射頻芯片產業園和軍民兩用新一代小型數字相控陣雷達生產和調試基地,目標直指突破該領域目前被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填補國內空白,替代進口產品。

同樣是在7月18日,由“新三板”上市公司騰飛股份投資3億元的騰飛耐壓倉項目開工建設,項目與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國家課題,產品打破國際壟斷,是目前國內唯一生產碳纖維深海潛航器企業,將於年前建成運營,2年內啟動港股上市流程。

新進招引而來的實力型企業與大項目,不少都代表了相關行業內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發展方向。瞄準高科技、新特色、新企業,高新區新項目催生的新動力源源不斷。

高新區在引進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大項目上不遺餘力,其中極具“高新”特色的平臺搭建帶來的虹吸效應功不可沒——— 與山東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共建的智能製造研究院建成啟用;與德國紅點評委董瑞豐團隊合作設立奧一美新能源汽車研究院,自主研發的3款車造型設計、工藝數據已定型;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團隊達成合作協議,依託其技術轉化的雲海機器人項目主體即將完工;總投資16億元的科創中心將於年內陸續投入使用、“雙創”示範基地完成4棟樓主體建設。

今年上半年新註冊的企業中,增長數量最多的正是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廣的“高新”項目,這些企業的到來,將顯著提升高新區芯片、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水平,極大地加快高新區形成特色產業集群,優化產業結構的步伐。

突出招才引智增強發展動能

卓越的項目平臺吸引了大量專家人才來高新區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統計數字顯示,上半年高新區引進創業人才(團隊)5個、院士4人、千人計劃專家2人,分別佔年度任務的125%、400%和100%,新增授權發明專利22件、達到126件,新申請發明專利90件,引進先進技術8項,同比均增長30%以上。

新吸納的高層次人才大都服務於招引來的高新企業、項目,高層次人才與高新項目正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相輔相成,共同為該區高質量發展帶去強勁助推。

睿安信息科技原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工程院副院長於偉、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項目“千人計劃”專家譚方平、邁爾醫療山大博士生導師來慶國、飛奧無人機發動機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趙華、東方電機中科院院士顧國彪、“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張春暉……這些高層次人才的研究領域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毅然選擇了來到高新區。

為了確保從全國各地眾多求賢若渴的地方政府中脫穎而出,今年,高新區強化招才引智目標責任擔當,對於行業內頂尖高級人才的招引,明確責任領導和聯繫人,全程跟蹤和負責對接。圍繞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區持續以“建鏈、強鏈、補鏈”和“集聚、集約、集群”為重點,實施精準招商,力爭3—5年時間,建成千億級產業集群2個,打造臨海新經濟試驗區,這無疑將為人才引進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搭建載體平臺創優營商環境

把項目和人才招進來僅僅是開始。引得來,更要發展好。要想讓這些新引進的企業項目落地生根,讓它們儘快“從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打造好營商環境是重頭戲。

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高新區對照園區“3.0版”標準,深入開展“園區提升專項行動”,梳理欠賬,列出時間表,力爭儘快補齊短板。同時,加快推進科創中心建設,認真研究發揮駐日照高校優勢,提升現有載體平臺,新招引、建設高層次載體平臺,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

除了以項目築起施展本領的平臺,高新區還為人才打造一流的工作生活環境。在建道路20條,高新公園初具雛形;在購買、提升改造482套專家公寓基礎上,8.5萬平方米人才社區建設已啟動。

“政府負責陽光雨露,企業負責茁壯成長”。高新區統籌謀劃,著力打造高效率、高標準、高水平服務環境,為企業、項目、人才提供最優服務。組建高新投資公司,與同德金信、賽伯樂等30餘家投資公司洽談合作,與央企中財金控簽訂基金合作協議;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配套基礎設施及研發孵化基地項目,納入財政部PPP項目管理庫,進入招標程序。

藉助新設立的一窗受理、便民服務分區,高新區創新實施“1+3項目預審”“容缺受理+並聯審批”,將名稱預約核準登記等7項登記業務承諾時限由20個工作日減至3個,資料齊全的可實現30分鐘辦理營業執照,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全程保姆式服務,全力打造政務服務“高新路徑”。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主體,人才是企業壯大的脊樑。新增項目、人才引進數量“雙增長”,是高新區“雙招雙引”的大邁步,是創業創新熱情持續迸發的表現。伴著不斷催生的內生動力,高新區將繼續以“四論”導向、“新四拼”發展理念貫穿抓招商、推項目、建平臺、優環境工作,加速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