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未來城市樣本區到底是啥樣?武漢長江新城總體規劃展開藍圖

全球未來城市樣本區到底是啥樣?武漢長江新城總體規劃展開藍圖

日前,武漢長江新城總體規劃全國專家評審會在漢召開。會上,邀請到業界知名院士、專家,為長江新城總規成果“把脈定向”,以期完善、提高規劃編制質量,為推進長江新城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武漢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周先旺出席會議。

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規劃建設長江新城”,是百年大計、武漢大業。前期,長江新城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已由長江新城管委會和武漢市國土規劃局牽頭開展。規劃組織過程中,始終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欲將長江新城建設成為城市發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區、全球未來城市的樣板區。

長江新城總體規劃通過全國專家評審

全球未來城市樣本區到底是啥樣?武漢長江新城總體規劃展開藍圖

長江新城“三步走”願景圖

總體規劃方案形成了長江新城建設“2025年沿江、2035年環湖北拓、2050年點睛”的發展時序,從組團式空間佈局、水環境保護及生態安全格局、藍綠生態網絡、綜合交通體系、公共服務水平等方面,繪製了一幅“三步走”的“願景圖”:

全球未來城市樣本區到底是啥樣?武漢長江新城總體規劃展開藍圖

長江新城總規進一步明確構建“1+5+1”的發展目標體系:

打造成為武漢的未來之城;

打造成為創新名城、生態綠城、現代智城、國際友城、創富民城;

建設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典範新城;

重點培育智能創新、金融科技、國際交流的三大核心功能。

長江新城會建成什麼樣?

作為城市發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區、全球未來城市的樣板區,長江新城會建成什麼樣?總體規劃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未來之城的全景圖。

一小時快速交通圈可達全市

在區域結構上,長江新城將加快構建大都市區空間結構,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環射互通、促進空、鐵、水、公聯運、江海直達,打造複合高效的交通新格局。構建“雙快四網”格局,形成長江新城與周邊大臨空、大車都、主城區一小時快速交通圈;與周邊的孝感、天門、潛江等城市形成30分鐘城際交通圈;與合肥、宜昌、南昌形成一小時高鐵交通圈;與京津冀、成渝、珠三角、長三角形成三小時門戶圈的零溝通、無阻礙的對外交通格局。

依託武湖打造城市水庫

在生態格局上,更加彰顯“兩軸、兩環、六楔、多廊”的生態結構,實現“理水、融綠、營城”。依託武湖、草湖核心水體構建城市水庫,實施上、下湖隔堤工程;構建完善的河道河湖體生態系統,打造融入景觀的生態雨水管理體系;營造共生綠楔,實施大別山到木蘭山到長江的山湖林田河的整體的涵養與保護,構築十字生態軸、環城七彩森林帶、縱橫藍綠網、兩級通風廊道;傳承山水文脈,融匯未來模式,形成科學研發、共享創新、商務服務、國際經濟、港口自貿、生態示範等發展片區。

三大超級中轉站滿足換乘需求

在交通結構上,長江新城打造適應未來出行的城市交通樣板,構築空中、地面、地下一體化出行模式。空中包括空中軌道、空中步道、低空無人機,地面採用智軌、無人駕駛道,地下采用地鐵、地下道路網和地下物流的格局。特別是構建公交+慢行體系,推進全程綠色出行。打造多層次軌道交通系統,形成一條市域鐵路、四條快軌、六條浮軌的格局,重點將形成三個超級中轉站:一個在諶家磯,一個在武湖,一個在陽邏,以滿足市民的換乘需求。

智慧新城成為全球亮點

在產業形態上,智慧、低耗、高效的創新經濟將成為長江新城發展的新引擎。未來,長江新城將通過建設全城光網、全域WiFi、千兆入戶、智能應用等項目,成為“中部支點、全國重點、全球亮點”的新型智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