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發樹甩賣新華都籌資近100億

陳發樹甩賣新華都籌資近100億 溢價7成287億入主雲南白藥押寶混改

9年恩怨,一朝夢圓。傳奇閩商陳發樹終於如願以287.66億元“吃”下雲南白藥。

其實,陳發樹與雲南白藥的淵源始於2009年。長江商報記者發現,9年來,從22億受讓紅塔集團手中雲南白藥12.32%股權,到馬拉松式訴訟敗訴出局。2016年,白藥控股實施國企混改陳發樹迎來一線轉機。最終,其以254億元的巨資獲得了白藥控股45%股權,間接成為雲南白藥第一大股東。

然而,此時陳發樹入股雲南白藥的成本較2009年已經增長了5.84倍。

當然,對雲南白藥視為真愛的陳發樹付出的代價遠不止此。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發現,2009年,陳發樹受讓股權資金源於出售紫金礦業股權。2016年,為了籌劃參與混改巨資,其頻頻大幅度甩賣核心資產。2016年以來,僅出售新華都股權、旗下地產以及減持紫金礦業股份,共籌措70.65億元資金。

頻頻甩賣資產讓新華都經營陷入困境,其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連續5年為負數,基本上是遊走在保殼邊緣。

為了雲南白藥一搏的陳發樹,未來如何在雲南白藥身上實現自己的野心,有待觀察。

上週,針對上述疑問,長江商報記者向雲南白藥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時止,尚未獲得回覆。

入股成本較9年前增長5.84倍

陳發樹與雲南白藥淵源頗深,其間故事可謂是一波三折。

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陳發樹從媒體上得知紅塔集團轉讓雲南白藥股權信息,參與了競拍。2009年,陳發樹與紅塔集團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並一次性將22億元打入對方銀行賬戶。

然而,兩年多過去了,股權一直未完成過戶。原來,紅塔集團轉讓股權並非自願,而是為了響應“菸草企業退出非煙投資”要求的無奈之舉。

為了討個明白,2011年12月,陳發樹向雲南省高院起訴雲南紅塔集團。隨即,中煙總公司作出審批迴復,以“為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為由,拒絕了此次股份轉讓交易。法院一審也不支持陳發樹要求紅塔集團履行前述協議的請求。

不服判決結果的陳發樹於2013年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最終,最高法院駁回陳發樹追討股權等訴訟請求,紅塔集團向陳發樹返還22億元本金及利息。

5年折騰,陳發樹雖然拿回了22億元本金及760萬元利息,但與雲南白藥失之交臂。

堅定看好雲南白藥的陳發樹並未放棄。受讓股權不成,改而通過二級市場增持。至2015年二季度,陳發樹直接持有云南白藥894.82萬股,佔總股本0.86%。通過新華都買入3534.34萬股,佔總股本3.39%,合計持股4.25%,位列第四大股東之位。

2016年,入主雲南白藥的機會再次來臨。雲南白藥控股股東白藥控股實行混改。當年底,陳發樹通過新華都參與,向白藥控股增資253.7億元獲得50%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陳發樹入主成本不低。以陳發樹253.7億元獲得白藥控股50%股權看,後者估值為207.40億元。白藥控股持有云南白藥41.52%股權,陳發樹間接持有云南白藥20.76%股權。由此推算,彼時,雲南白藥100%股權估值為1222.06億元。然而,上述股權轉讓雲南白藥停牌前夕,其總市值721億元。這意味著陳發樹買入成本比雲南白藥停牌前溢價501.06億元,溢價率69.50%。

對比2009年受讓紅塔集團所持股權,陳發樹的入股成本增長了5.84倍。

據長江商報記者初步估算,截至目前,陳發樹直接間接持有云南白藥22.93%股權,超過雲南國資委晉升為第一大股東,其持股成本約為287.66億元。

為籌資甩賣資產收回現金超70億

圓夢雲南白藥,陳發樹也是傾盡所能,曾經的基業新華都卻每況愈下。

征戰商場30年,陳發樹的經歷頗富傳奇色彩。

公開資料顯示,1982年,20歲出頭的陳發樹從林場向廈門賣木材,5年後攢下第一桶金。1987年開始在廈門經營日雜起家。1998年,已到不惑之年的陳發樹在福州豎起“新華都”招牌。

陳發樹的財富暴增離不開資本運作。2000年,陳發樹以債權收購紫金礦業33%股份。幾年之後,紫金礦業通過技術突破,礦山儲量暴增,一躍成為中國第一大金礦,恰逢當時國際金價飆升、2008年紫金礦業A股上市,新華都也在深交所掛牌。2009年,陳發樹一躍成為 福建首富。

在胡潤2018年富豪榜上,陳發樹以個人財富56億美元(約380億人民幣)位列389名,位列福建第三大富豪。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為了籌集入股雲南白藥資金,陳發樹頻頻甩賣資產。

新華都一度發力地產,曾計劃在三到五年將地產業務運作上市。然而,從2016年開始,公司瘋狂甩賣地產。

2016年4月28日,新華都集團將旗下上海逸景置業和兆赫(上海)投資全部股權以6.17億元(含承擔5.67億元貸款)出售給中駿置業,兩公司擁有上海青浦區朱家角4幅住宅地塊。當初,拿地成本為7.35億元。

當年5月30日,公司又將長沙中泛置業100%股權出讓給陽光城,交易價格為34.70億元。

此後,公司相繼將福建華都置業40%股權、福建新華都置業60%股權等出售。

除甩賣地產,陳發樹還出售股權。2016年6月,其通過減持紫金礦業股份套現11.87億。向阿里系轉讓所持新華都10%股權,收回現金5.48億。

據長江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陳發樹實施上述資產處置收回現金70.65億元。此外,陳發樹還通過質押部分公司股權等進行融資,初步估計共計籌資近100億。

千方百計騰挪資金,陳發樹的基業新華都經營業績日益慘淡。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新華都實現的淨利潤呈現微利一年鉅虧一年循環狀態,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則是年年虧損。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微增、淨利潤同比下降27.11%。

混改成敗決定押寶雲南白藥勝算

近300億元賭在雲南白藥身上,陳發樹究竟多少勝算?

陳發樹耗資287.66億元入主,截至7月27日,雲南白藥市值1052.02億元。以此計算,陳發樹所持股票市值為241.23億元,其投資已縮水40億元。

如何考量陳發樹入局雲南白藥?一名分析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陳發樹投資值不值,關鍵看兩點,首先是雲南白藥能否藉助混改將業績做起來,陳發樹的入局對公司的業績改善有多大影響。其次是佈局雲南,對旗下新華都的經營能否起積極作用。

該人士稱,陳發樹入局能否對雲南白藥經營業績產生較大影響,關鍵在於陳發樹在公司的話語權。目前來看,陳發樹已經是雲南白藥第一大股東。從股權結構上看,控股股東白藥控股持有云南白藥41.25%股權,新華都與雲南國資委各持有白藥控股45%股權,平分秋色 。不過,並列第一大股東但並不意味著可以與雲南國資委平起平坐。

北京一券商分析師向長江商報記者稱,新一輪混改中,國有資產流失仍然是敏感話題。雲南白藥長期處在雲南國資控制之下,是一家歷史悠久、標杆性強、盈利能力強的優秀企業,初步判斷,雲南國資不會輕易將其交由他人全權打理。表面上,陳發樹已是白藥控股及雲南白藥第一大股東,即便將來其擔任雲南白藥董事長,但其在白藥控股及雲南白藥經營管理層面中的話語權及影響力,可能會受到制約。

其實,從雲南國資委引進江蘇魚躍也可管窺對新華都的制約之意。新華都參與混改不到半年,江蘇魚躍56.38億元入局。白藥控股的股權結構由平分秋色變為雲南省國資委、新華都集團、江蘇魚躍分別持45%、45%、10%股權的三足鼎立之勢,且在5名董事席位中,江蘇 魚躍佔有一席。目前,白藥控股及雲南白藥為無實際控制人狀態。

總體上看,雲南白藥原本經營業績優良,陳發樹入局後究竟能對其業績改善發揮多大實質作用,決定這場混改的成敗,這對陳發樹的挑戰不小。

至於新華都,上述券商人士稱,陳發樹或有意在雲南複製新華都商業,但關鍵也要看上述混改的成敗,如果較為順利,將對新華都的產業擴張佈局起促進作用。長江商報 記者 沈右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